中方就中美舰艇相撞报道表态:未接到相关报告

9宋级潜艇美国DDG-56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  事故地点示意图:菲律宾苏比克湾  6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政府12日注意到了有关中国潜艇同美国驱逐舰声呐在菲律宾苏比克附近意外相撞的报道,但是没有接到报告,因此不能做进一步表态。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就相关报道表态。与此同时,美国军方的态度愈加低调。6月15日,美国国防部海军发言人发表声明称,不能确定声呐被何物撞坏,更不能确定是被中国潜艇撞坏。一向在类似事件中“咄咄逼人”的美国军方,这一次却如此低调,耐人寻味。  中国政府没有接到情况报告  6月16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注意到6月12号有关媒体的报道,6月11号,一艘中国潜艇在菲律宾苏比克附近意外撞上了美国海军驱逐舰‘麦凯恩’号所拖曳的声呐网,据了解,中国有潜艇在南海进行正常的训练活动,目前没有接到发生所述情况的报告。”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就相关报道表态。  6月15日,美国海军也突然改口称,不能确定是否和中国潜艇相撞。美国《海军时报》援引美海军女发言人汤普森·里斯的话说,“拖曳式声呐在撞击了某种物体后受损”,但不能确认是和中国潜艇相撞。而在6月13日,美国CNN曾援引美国军方人士的话称,一艘中国潜艇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撞上了美国军舰的拖曳式声呐,造成声呐损坏,但美军认为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中方未蓄意挑衅。  美军方态度耐人寻味  从“与中国潜艇相撞”、“中国不是蓄意挑衅”到“不能确认是和中国潜艇相撞”,美方的态度愈加低调。是什么原因让美国政府和军方低调处理此事呢?  分析人士认为,美军可能确实未能确定是和中国潜艇相撞。美联社6月16日报道说,美海军和五角大楼遮掩事件细节说明,美国军舰的声呐没能发现潜艇。中国海军少将尹卓6月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了军舰声呐无法锁定潜艇的可能性:首先是拖曳声呐没有发现静音行驶的潜艇。和潜艇发生碰撞后,拖曳声呐受损,舰上人员启动固定声呐,但是由于水文复杂,声波在穿越温跃层时发生折射,也没有捕捉到潜艇的噪音特征。美国海军因此无法判断出潜艇的国别和型号,最终也不能确认是被谁“踩到尾巴”。  美方的低调也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包括“约翰·麦凯恩”号在内的美国海军刚刚和东南亚6国举行了联合海上演习,即使美方事后知晓是和中国潜艇相撞,事前没有发现潜艇也足以让美军脸上无光,在南海周边国家中丢面子。而且,朝核问题已经让美国焦头烂额,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迫切需要中国的支持,不愿意将事件进一步放大,让“意外事故”影响中美关系大局。  尽管美国政府和军方表现低调,美国媒体却把中国潜艇撞上美国军舰当成既成事实,大加评论。美联社15日的报道认为,美中海上对峙事件愈加频繁,而最近的这个事件表现出拥有22.5万名官兵的中国海军在潜艇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进步。文章称,“中国目前拥有比其它亚洲国家更多的潜艇,包括最多10艘核动力潜艇和大约60艘柴电潜艇,而且还在海南岛新建一座大型海军基地。中国海军在其远离海岸的巡逻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闯劲’。”  “麦凯恩”号抵日本检修  《海军时报》还报道称,“约翰·麦凯恩”号已抵达日本九州岛的佐世保港进行检修,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有拖曳声呐部件脱离舰体。据美国国防部和第七舰队官方网站披露,“约翰·麦凯恩”号的拖曳声呐型号是SQS-53C,它集成了探测、分类和交战等子系统,展开后可长达1700米,造价大约为2000万美元。尹卓介绍称,拖曳声呐可以在舰尾拆卸,被撞后一般不会影响舰体安全,但是也有可能在失控后由于惯性向舰尾收拢,卷进军舰的螺旋桨。既然“约翰·麦凯恩”号已经抵达港口,且没有回到在横须贺的母港进行大修,军舰应无大碍。但是受损的拖曳声呐可能将被全部换掉,并重新进行海试,这将是一笔不菲的花费。   新闻回顾:美媒称中国潜艇与美军舰拖拽声呐相撞   美媒体称当地时间11日,一艘中国潜艇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与一艘美国军舰的拖拽声纳相撞。美军“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拖曳的海底声纳在冲撞后受损。中美舰艇所幸没有相撞。美方并不认为该起事件是中方“蓄意”造成,中美国防部均未就此事做出回应。

时间: 2024-08-01 00:50:54

中方就中美舰艇相撞报道表态:未接到相关报告的相关文章

美国首次承认舰艇相撞时美舰正跟踪中国潜艇

麦凯恩号的拖曳声纳在菲律宾苏比克湾外海与中国潜艇意外相撞. "约翰·麦凯恩"号从01年开始常驻东亚,其母港为日本横须贺,隶属美军第7舰队. 不久前"中国潜艇与美国军舰的拖曳声呐碰撞事故"曾引起广泛猜测.匿名的美国国防官员20日向美国<海军时报>首次承认,出事的美海军"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当时正在跟踪中国潜艇,同时多名美海军专家也认为,事故原因不太可能是中国潜艇借机展示军力,但这次事故表明美国海军反潜力量依然存在很大不足,急需改进. &

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要点及初步解读

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和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在2007年联合实施了一项"中美能源及气候联合行动计划"项目,并于2009年1月联合发布了<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简称"报告").项目由美国新政府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布鲁金斯学会主席John Thornton任联席主席,并得到了部分美国政界显要.商界和学界知名人士(如美国前国务卿.部分参议员.哈佛大学教授.卡耐基基金会能源与气候项目主任等)的支持.由于项目的影响较大,这份报告的出台得到了美国高层的关注. 一

英媒说中美网络战“握手言和” 中方攻击显著减少

英媒称,美国一些政府和私营部门专家称,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黑客"对美国企业进行的"网络间谍"活动有所减少.然而,美国官员们尚不确定这一转变有多大意义.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14日报道,"我们所看到的只能被描述为我们所认为的网络间谍活动出现实质性减少,"菲德利斯网络安全公司首席安全官贾斯汀·哈维表示,"我们看到了明显的不同." 报道称,自两国政府2015年同意收敛出于商业目的的"网络间谍&q

中美达成多项金融共识 中方将扩大QFII规模

此次对话,中美在金融服务业方面,中方承诺在2007年下半年取消对新的外国证券公司的一项准入限制,重新开始审批包括合资证券公司在内的证券公司申请:在今年底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中方还将允许外资证券公司在华扩展业务,包括经纪.自营.资产管理业务. 此外,中国将扩大QFII规模,将累计投资额度从100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保监会将在今年8月1日前,就海外财产保险公司申请将分支机构转成子公司一事作出决定,并承诺对此类申请的审批时间不超过60日.另外,中方将简化金融机构提供企业年金服务的申请和批准

中美沟通第二届经济对话美方基本接受中方议题

美政要访华打"消气"牌 S&ED议题成突破口 本报独家获悉,日前,中美就第二届S&ED展开沟通,中方提出,经济 对话应涵括国际经济体制改革.退出机制协调.人民币汇率.新能源合作等议题:战略对话应涵括朝核.伊朗问题.美方表示"基本接受" 花馨 陷入僵局的中美关系,急需一场坦诚的对话.斯坦伯格和贝德的跨部门联合访华,或是一个开局. 3月2日至4日,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J

中方点名批美气候代表没常识驳中美共治说

不同意"中美共治"说 中国自主减排行动无附加条件也不接受国际核查 早报记者 吴佳俊 发自哥本哈根 有联合国背景草案的出台并没能缩小与会国的争论. 草案放眼至2050年,且措辞含糊,根本未涉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具体额度.虽然明确发达国家需要为全球变暖负历史责任,但没有具体的约束机制,这令发展中国家非常不满.11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点名批评美国气候谈判代表托德·斯特恩拒绝为中国提供气候资金援助的说法"极为缺乏常识".何亚非同时也批驳了气候变化

中方强烈不满美立法限购中国IT设备

北京时间4月2日消息(张月红)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国会日前通过了一项政府支出法案,规定美国政府部门购买中国信息技术系统前,须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国对此作出回应称:"坚决反对"和"强烈不满". 美国法案设限 继前不久美国指责中国背后支持导致一系列黑客攻击美国公司和政府机构的事件后,这起法案的签署又进一步增加了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拉力.中国称美国的指控毫无根据,自己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者,并且黑客来源一半以上来自美国. 新签署的拨款法案,要求美

中美网络安全交锋史:中国军方多次“中枪”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5月19日,美国司法部以所谓"网络商业窃密"为由,起诉5名中国军人.对此,中方回应称,美国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网络窃密者,也是中国网络的头号攻击国.近几年,中美网络纷争不断,美国不断指责中国进行网络攻击,中国则有理有据有节进行反击.下面就跟着腾讯科技一起看下中美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交锋.(腾讯科技 孙实) [2012年:外交部力挺华为中兴]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华为与中兴可能会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美国政府应避免

盖特纳访华:中美构筑新时期双边关系

美国新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5月31日正式踏上其就职后的首次中国之旅.在密集的行程安排中,盖特纳除了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见外,还将逐一拜会中国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银监会等财经.金融主管官员并与企业界和学界代表广泛接触. 本报编辑 王丕屹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蔓延的背景下,盖特纳此次访华进一步凸显美国对深化与中国在财经.金融领域的合作.携手应对危机的重视. 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盖特纳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他准备展示一幅美国经济正在康复的鼓舞人心的画面,以消除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