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从李安的《断背山》把同性恋拍得那么美开始,还是从库克宣布出柜开始。不知不觉间,你周围的男孩都有了男朋友,女孩也有了女朋友。某些圈子更以包养男人来谈论逼格的高低。女人想要任性拥有的是gay蜜而不再是闺蜜。作为一个个单身狗,你开始体会到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没错,随着社会认可度的逐渐提升,同性恋热潮催生的粉红经济也逐渐浮出水面。
粉色经济之称源自于欧美。指的是由LGBT(女同、男同、双性恋、跨性别者的统称)群体消费产生的经济体。它是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同性恋群体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和壮大,经济上出现的一个新势力。简言之,粉红经济就是赚同性恋者的钞票。
同志趋向年轻化,懂得享受生活保养自己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同性恋出柜逐渐趋于年轻化,从不断蹦出的艾滋病年轻化的新闻也同样看出,年轻人中同性恋比例越来越高了,尤其是85后、90后。他们喜欢标榜个性,对时尚有着很好的敏感度,甚至比女人更懂得穿衣打扮。加之同性恋中寻求真爱要比异性恋难得多,他们更希望凭借外貌吸引到对方,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所有更愿意在时装业、美容业等方面大把消费。
相比异性恋,他们更懂得享受生活,保养自己。喜欢追逐高级食品及高端护肤品,喜欢旅游。同样是海外代购,数据显示同志群体通过海外代购获取护肤品的比例达15%,而海外代购的通常都是价格较贵或国内不易买到的中高端护肤品。精益求精之下,对于时尚潮流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也逐渐与时尚潮流挂上等号。
很多LGBT的意见领袖都从事着广告、公关以及时尚等行业。他们不仅成了消费主力,而且个人口味及偏好渗透在各种商业决策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总体行业的走势。娱乐圈很多时尚名人都是同性恋,比如蔡康永,在网上卖化妆品的“夏河”,还有时任杂志主笔的“反裤衩阵地”等。这些人已经成为时尚的意见领袖。
同性恋比异性恋更有钱,高消费能力推动粉红经济
上帝是公平的,同志虽然承受着社会舆论等的压力,但是他们却不像异性恋年轻人大都要承担组建家庭,买房教育等压力。少了家庭支出的经济负担,因此拥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及消费能力。这样经济状况,在国外也被经济学者称为DINK (dual income, no kids )——双收入,无孩子。
根据西蒙斯市场研究局最近的调查数据,一名同性恋消费者拥有度假屋的可能性是异性恋者的两倍,拥有家庭影院系统的可能性是后者的5.9倍,而拥有笔记本电脑的可能性则是后者的8倍。而且这些数据仅仅是公开同性恋身份的群体。
全球范围内,LGBT人口超过了4亿,拥有3万亿美元的消费能力。LGBT群体占据了全球消费市场的5%-10%。基于LGBT的高消费行为,许多国家和城市一改往日态度,纷纷表示能提供“同性恋友善”式的服务。谁又能说库克宣布出柜,何尝不是苹果公司在向粉红经济靠拢。如今,天底下不再是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了。
中国粉红经济成为待挖掘的金矿
而在西方国家,同志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市场。英国是最先积极讨好同性恋旅游市场的几个国家之一。英国旅游局表示大概是8年前将目光投向回报率最高的市场,并确认了同性恋市场的价值。如今,法国、瑞士、西班牙和奥地利也“如梦初醒”,开始展开猛烈的宣传攻势。毫无疑问,各国的精明商家都想在这块大蛋糕上咬上一口。
在中国,由于国内氛围更为传统和保守,粉红经济也是近两年才被提到。Zank发布同志消费报告指出,截止2014年年中,中国共有7000万的同志人群,占总人口数的5%。中国LGBT市场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仅次于欧洲的8700亿美元和美国的7500亿美元。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粉红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虽然中国的粉色经济是世界的最大经济体之一,但由于中国同志出柜率并不高,社会接纳度小,同志更注重隐私化,加之中国移动互联网极速发展。除了旅游、酒店业领跑粉红市场这些特征外,中国粉红经济市场更趋于“移动化”。目前国内同志社交应用Blued、Zank、G友等,都曾拿到了大笔融资,可见资本市场对其格外青睐,从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
随着这几年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思维逐渐走向包容和开放,粉红经济已经做为一种新兴经济的态势进入视野,这块蛋糕,要被商家收入囊中也是早晚的事情。但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积淀如此深厚的国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冻,亦是如此。中国的粉红经济,更像是火山底下的暗流,需要时日的酝酿,才得以爆发。要想粉红经济加上助力,还需要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包容、国家的法制的开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