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作战,全面出击:Google的史诗战争

6月似乎是硅谷的新产品发布季,苹果在一年一度的WWDC上刚刚发布了带视网膜显示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和iOS 6,几天后微软的Surface就接踵而至。

你方唱罢我登台,在刚刚召开的Google的I/O大会上也是新品不断,最新的Android(Jellybean)、Google Glass,Nexus7平板电脑以及新的多媒体设备Nexus Q在第一天就悉数端出,令人眼花缭乱。

因此,只要留意一下Google的发布和相关报道,你也许就会注意到Google正在全面出击,多线作战。

这家公司仍然是搜索和广告之王。Android发展得也相当不错,尽管其对Google业务的财务影响尚不得而知。Google Apps和Google Chrome OS在企业、零售商、航空、学校等领域开拓出来的市场也相当可观。Google Maps、YouTube还是市场领先。但是Google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下面的这份战役清单也许有助于你理解Google的这场规模宏大的史诗战争和它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多线出击是兵法大忌,Google的各场战役胜算会有多少呢?

与苹果之战

智能手机:Google的Android跟苹果的iOS激战正酣。据称其日新增激活量已达一百万,现有的Android设备已有4亿。

平板电脑:Google刚刚发布Nexus 7,要从苹果的市场霸主iPad虎口夺食。

电视:Google TV Vs Apple TV,战役延伸到了家庭客厅这里。

云:Google Drive Vs iCloud(参见云平台:诸神之战)。

地图:Google Maps Vs Apple Maps。

电子钱包:Google Wallet/Play Vs Apple iTunes平台。

电子媒体:Google Books,Google Music VsiTunes和iBooks。

与微软之战

操作系统:Google’s Chrome OS Vs 微软Windows系列。

办公套件:Google Apps Vs 微软Office。

智能手机:Google Android versus Microsoft Windows 8platform.

平板电脑:Google Nexus 7 Vs 微软Surface。

云平台:Google Cloud Vs 微软Azure

云存储:Google Drive Vs 微软Skydrive。

搜索引擎:Google Search Vs 微软Bing.

与Amazon之战

平板电脑:Google Nexus 7 Vs Amazon Kindle Fire。

智能手机:Google Android平台 Vs Amazon Fork。

云平台:Google Cloud Vs Amazon Web Services。

电子钱包:Google Wallet Vs Amazon支付系统。

电子媒体:Google Books、Google Music等 Vs Amazon Music、Books和Media

与Facebook之战

社交网络:Google+ Vs Facebook

即时通讯:Google messaging Vs Facebook Messaging

照片管理:Google Picasa Vs Facebook Photos

广告平台:Google Ad平台 Vs Facebook Ad平台

搜索引擎:Google Search Vs Facebook Social Discovery

其他的零星战役

Google Drive Vs DropBox

Google Nexus Q Vs Sonos

Google Local Vs Yelp

Google Wallet Vs Paypal、Square

Google Search Vs Twitter

Google+ Vs Twitter

Google YouTube Vs Hulu等

人才之争

看着Google的战线拉得这么长,不禁让人想起历史的那些教训。罗马帝国、拿破仑战争,还有奥斯曼帝国,这些历史上的巨头都曾多线作战,虽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还是输得很惨。究其原因,还是其中的人力成本太高了。Google也会面临类似的困境。没错,Google是有钱,富可敌国,但是哪怕它拥有数以万计的员工,也仍旧缺乏足够的力量来全面开花,拿下所有战役。现在Google不得不接二连三地收购公司来吸纳人才,但这还不够。在现在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Google不再拥有吸引天才不断加盟的垄断性优势。总有人开出的条件比Google更好,总有些公司在某些方面做得比Google更棒。如果Sauqre有位置的话为什么要呆在Google Wallet团队呢?如果Facebook向你招手的话,为什么还要向Google看回头?如果你可以办个Instagram出来并拿到数十亿美元的话,为什么还要呆在Google那里当个产品经理(参见2年时间从0到10亿美元:Instagram崛起的偶然+必然)?

动物凶猛

Google崛起的头10年时间里,实际上缺乏真正的竞争对手。Yahoo由于对基于搜索的广告反应迟钝,所以并没有对Google的搜索技术构成太大的威胁。微软彼时仍专注于软件业务,所以跟Google较少正面冲突。但到了本世纪的第二个10年时,Google的周围已经是虎狼环伺—从苹果、Facebook这些巨擘到Dropbox、Square等新贵,个个都是如狼似虎,更加凶猛、更加专注、更加饥饿,Google还能那么好过吗?

祸起萧墙?

此外,Google不断尝试在新的领域封疆拓土,但却可能在自己的核心地带祸起萧墙、后院起火—把Google+注入到搜索结果似乎正在引起用户的不满。

大胆突破?

Google之所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它的大胆。在网络泡沫时代,当搜索似乎已经走入死胡同时,Google硬生生杀入这个领域,做出了更好的搜索引擎。当广告陷入泥潭时,他们把文字广告的创意变成上百亿美元的金钱帝国。他们相信软件会真正成为企业内部的智能的理念充满野心,极具未来主义。Google Mail和Google Maps是另两个从小做大的例子。不过或许最能代表Google胆识的还是Google Glass,这款未来主义产品也许恰恰代表了Google总想要先人一步的决心。

也许Google需要的并不是全面胜利,而是找到统治未来市场的突破点。

(责任编辑:高级技术)

时间: 2024-09-20 12:40:36

多线作战,全面出击:Google的史诗战争的相关文章

谷歌多线作战紧跟苹果:独立品牌更易出售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德沃拉克(John C. Dvorak)撰文指出,谷歌之所以多线作战,同时保持众多不同品牌在手而不予集成,很可能是一种他们自己精明的发展策略:既能紧跟苹果,又能够在不需要时迅速脱离某一项业务. 以下即德沃拉克的评论文章全文: 在大约一周前的专栏文章当中,我曾经提到过,在微软推出自己最新的手机软件的同时,谷歌

产业升级受困两线作战

文︱罗天昊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大国之后,从制造业的低端,向中高端进发,实现普遍的产业升级,成为普遍的愿望. 不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亦存在着严重的隐忧,最为迫切的,是在产业链上,中国逐步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在高端领域,中国的产业升级,受到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阻击,而在低端领域,中国的全球市场,则被印度.越南等后发经济体逐步侵蚀. 同时,中国企业在世界体系中,尚未产生具有足够影响力的企业.在2010年的世界500强中,中国占30席,进入世界顶级行业的比重偏低,同时

史诗般的华丽 史诗战争

战争是世界和平的绊脚石,同时也会给社会的经济带来动荡,战争从远古时代土地的争夺到现在各种矛盾的激化,千百年来也算是如史诗一般的烙印在记忆之中.其实有时候战争是为和平,自由而战的,那样的战争更是给世人的子孙后代留下史诗一般的华丽.然而现在战争的战场并不是单纯的停留在哪个国家,种族之中,战争已经燃烧到了指尖上.说起战争题材的游戏,一定少不了塔防游戏.战场的宏大吸引着玩家的眼球,致使塔防游戏的经久不衰在游戏玩家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战争就像史诗一样被历史撰写,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给大家一款史诗篇的app

中国应在互联网理论和商业两线作战

前言:本月17号,我就物联网,感知中国,互联网进化,智慧地球等问题接受了佛山日报采访,详细表达了我们应该在理论和商业两个层面同时与西方竞争的观点.否则,即使在一个同起跑线的新领域,我们也会逐渐落后 采访内容电子版地址:http://www.citygf.com/szb/html/2010-05/21/content_184851132.htm 全文:                         警惕"智慧地球"背后的安全陷阱 像堂吉诃德一样,刘锋很多时候会奋力向IBM这个"

管理中的“战争启示录”

最近,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公司内部的一段讲话在企业界广受推崇.在这段题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的讲话中,他多次提起:"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后方配备的先进设备.优质资源,应该在前线一发现目标和机会时就能及时发挥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不是由拥有资源的人来指挥战争.拥兵自重.""军队是消灭 敌人,我们就是获取利润.我们机构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作战,作战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润." 所谓"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其实质就是组织的决策权下

Google一直表示会将Google+整合到其它产品线

北京时间7月4日消息,Google+社交业务高级副总裁维克 古多塔(Vic Gundotra).Google+产品副总裁布拉德利 霍洛维茨(Bradley Horowitz)表示,Google+有社交性,但又不止如此,Google+是Google所有产品的升级. 古多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Google+只是Google产品的升级,这一点用户很难理解.用户喜欢将Google+与其它社交网对比,用社交化标准衡量,没有看到真正的东西.Google有让人震惊的产品,将这些整合就会有更大的震撼力.&quo

google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的

google 用google搜索时它会告诉你找到多少页面.这里规定找到页面多的一方胜: 布什vs 萨达姆:97万3000对88万5000,布什微弱优势获胜(萨达姆:我要验票) 金庸 vs 琼瑶:42万1000对12万3000,金庸压倒优势 ! 新浪 vs 搜狐:385万对181万,此数据专供纳斯达克股民参考. qq vs msn:480万对523万,还差一点点,民族软件加油! 开始 vs 结束:969万对284万,有多少开始没有结束??? 书 vs 电影:946万对305万,纸张的力量! 得到

Google“+1” 可推荐搜索结果

Google刚刚发布了传说中的社交搜索功能"+1",在搜索结果旁边显示一个类似Facebooklike按钮的"+1"按钮,用户通过单次点击就可以对搜索结果进行投票,并且推荐给Google社交网络中的其他有联系的用户. Google官方介绍说,作为共享目标的社交网络目前包括用户的Gmail通讯录,Google Reader和Buzz的follow关系,未来会支持Twitter上的社交关系.跟Facebook的like按钮功能一样,用户可以在点击"+1&quo

Google 重叠实验框架:更多,更好,更快地实验

辛苦优化的模型与策略线上效果到底如何? 这就需要一个能够支持线上A/B test 的一高效的线上实验平台.实验流量就是资源, 如果有一千个人同时在线上做对照实验, 资源如何分配呢? Google 重叠实验框架:更多,更好,更快地做好线上对照实验. Google是一个数据驱动型公司,这意味着所有对用户的改动的发布,都要决策者以相应的经验数据作为依据.这些数据大部分是由在线流量上的实验产生的.在web的语境下,一个实验是由一股流量(比如,用户的请求)和在这股流量上进行的相对对比实验的修改组成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