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关注的价格战

  发表文章《电商价格战玩了场营销骗局》。文章称,通过这场全民关注的价格战,电商们都不敢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消费者更像被动地参与了一场“骗局”。

  电商价格战玩了场营销骗局

  号称“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已近尾声,日前,一淘网召开座谈会,通过其统计数据向全国媒体“还原价格战真相”:此前“京东所有家电价格均比苏宁线上线下便宜”、“苏宁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国美网上商城全线商品价格将比京东低5%”的各种“宣战词”均未能完全兑现。腾讯旗下易迅网CEO卜广齐也指出,从本质讲,这次炒作完全是一场营销骗局。

  “最低价”半数都无货

  一淘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上周的价格战中,实际降价幅度并没有达到电商对外宣称的那么大,数据分析师陈航表示,从一淘网监测到的数据来看,“8·15”当天真正降价的商品仅有5%左右。

  而先涨后降似乎也成了行业默认的“行规”。一淘统计发现,在“8·15”价格战开始前一天晚上,部分商家悄悄提高了商品价格,其中京东商城、库巴网、苏宁易购、国美、当当、易讯均有不同比例商品涨价。

  “商家一开始就把价格战限定在了大家电领域,其实这是一个目前网购并不太热门的领域。”业内人士分析,商品降价的金额平均不超过10%,降价幅度远远没有像商家自己喊的“你敢1元,我就敢0元”那样吸引人。另外,网友还发现,想要真正抢到一个特价商品并不容易,在一上午4个小时里,不少商品都出现超过5次上下不断地调价。

  根据统计,在价格的对比中,苏宁、京东、国美分列降价榜的前三位,其中苏宁的降价幅度为4.4%,京东为2.8%;许多网友表示,价格战当天,在苏宁和京东花两小时注册下单,结果被通知没货。实时查看“比价擂台排行榜”发现,在许多标榜“最低价”的商品中,超过半数都处于无货状态。缺货率表格显示,15日当天,京东的缺货率高达29.63%,国美为2.76%,苏宁为11.12%。

  降价秀赚足了网络流量

  通过这场全民关注的价格战,电商们都不敢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消费者更像被动地参与了一场“骗局”。

  吸引微博关注人数超过6000万的这场电商行业价格战,在微博营销的无限量放大后,最初曾让身在国外的游客恨不得马上回国参与家电抢购。

  虽然存在炒作嫌疑,但这场降价秀让电商们赚足了流量。网易的数据显示,京东和苏宁易购的流量明显上涨。京东稳坐流量第一位,苏宁易购的流量涨幅达到惊人的706%;国美的涨幅同样不小,达到了463%。

  就在双方口水战正酣时,他们自己宣传的销售额已经双双破表。仅8月15日半天时间,京东大家电的销售额就突破2亿元,全天大家电销售额突破3.5亿元。而截至15日下午6时,苏宁易购网站访客数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0倍,整体销售规模同比增长了10倍。

  行业观察家龚文祥认为,电商行业普遍存在销售注水的情况,苏宁易购也不例外。“按照行规,电商公布的销售额需要打五折。”他透露,目前电商公布的销售额实际是下单额,而从下单到成交会有50%流失。

  “低成本营销”成大忽悠

  在电商新秀京东与老牌渠道苏宁、国美“口水战”休声时,身处其中的消费者却越发感觉到自己被戏弄。

  当当网CEO李国庆说:“所有不真降价的价格战都是耍流氓,所有不说真心话的价格战都是大冒险,所有先涨后降的价格战都是大忽悠。不幸的是,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场"闹剧"。”一位公关公司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这种“炒作式”宣传确实非常有效,业内已经把此奉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广告传播案例了。

  经济不景气,电商们省掉了巨额的广告投入,通过微博玩起低成本营销。一批批期盼买到便宜家电的消费者失望而归。就像网上的评论:比或不比,涨涨跌跌就在那里,抢或不抢,缺货早就在那里。业内人士直指京东约战苏宁、国美的目的,就是一个营销骗局,借机清理库存。

  从表面上看,电商价格战的结果是让商品的价格下降了,对消费者而言,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价格下降,当然是好事,消费者似乎是直接受益者。但是,如果电商之间的价格战超出了法律的允许范围,消费者就有可能从受益者变成受害者。

  对此,中国网络法律网首席法律顾问赵占领指出,先提价后降价的做法是一种虚假优惠折价,属于价格欺诈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的。

时间: 2024-10-24 08:13:25

全民关注的价格战的相关文章

“最低价”半数都无货

号称"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已近尾声,日前,一淘网召开座谈会,通过其统计数据向全国媒体"还原价格战真相":此前"京东所有家电价格均比苏宁线上线下便宜"."苏宁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国美网上商城全线商品价格将比京东低5%"的各种"宣战词"均未能完全兑现.腾讯旗下易迅网CEO卜广齐也指出,从本质讲,这次炒作完全是一场营销骗局. "最低价"半数都无货 一淘公布的数据显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40个精彩回答 涉及CDN、价格战、生态竞争等

阿里云总裁 胡晓明(花名:孙权) 胡晓明领导着阿里云在最近几年每年都以三位数的增速发展,在全球形成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三A对峙的局面,在中国市场也已经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 根据阿里最新的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阿里云云计算付费用户数量达到87.4万,推动2017财年阿里云营收达到66.63亿元.自2016财年第一季度以来,阿里云已经连续8个季度保持着超过100%的高速增长,2017财年第四季度(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31日)的单季度营收为21.63亿元,接近阿里云上一个

电子书阅读器价格战一触即发

本报讯(记者 常燕 实习生 关相)电子书阅读器正在成为厂商淘金的新市场,不过由于存在内容匮乏.标准不一.价格偏高等诸多弊端,消费者目前并不买账.昨日,易观国际分析师张亚男发布分析报告指出,盛大文学介入电子阅读器市场,有望弥补中国电子阅读器厂商内容资源不足的弊端. 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单一 经过去年中国移动在手机阅读市场的投入之后,各大厂商纷纷看到了电子阅读器市场的发展机会,相继疯狂涌入. 除原有的汉王.翰林等电子阅读器终端厂商外,如今,包括惠普.戴尔.联想在内的近100个品牌均计划推出自己的电子书阅

CDN价格战外P2P重获关注,谁才是幕后推手

避而不谈传统CDN领域屡屡爆出的价格战,最近在P2P+CDN的技术领域,市场似乎掀起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先是近日阿里云在距离合并优酷CDN业务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自称"放出大招",高调宣布在CDN内容分发网络领域引入P2P技术,推出子产品PCDN,大有再次降价之嫌;无独有偶,随后腾讯云推出X-P2P,自诩用最完备的"黑科技",打造出新一代的智能流媒体分发技术平台....... 在CDN这个频频制造"颠覆"."革命"概念的

双节价格战 电商提前开打

随着中秋.国庆临近,电商网站开始启动新一轮价格战.京东.苏宁.国美等都表示新一轮价格战已于近期启动.业内预计,本周末或将出现首波销售高峰. 市场中秋国庆促销战提前打响 北京苏宁电器(002024,股吧)总经理侯恩龙表示,双节期间苏宁采购了近40亿大单,涵盖80%以上主流品牌型号,并将在9月20日-23日.9月24日-29日.9月30日-10月7日三阶段联合全球百大一线品牌.八大银行等共同推出半价购.三零分期.节能补贴.供应商联合让利等多重让利举措.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大让利,苏宁将生活电器加入线

刘强东在微博上表示,将在第三、四季度掀起史上最强价格战,并且将在月底推出具体措施

刘强东微博称:"今天早会上和全国经理们说:今年第三.四季度会掀起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459.html" style="line-height: 1.6;">中国电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最全面的价格战!而且京东要继续引领这场价格战!从今天起,谁的价格不是最低,谁走人!同时,用户体验再上一个台阶!(具体措施本月底推出)". 京东商城曾让利10亿在6月举行系列活动,在6月18日京东的店庆日达到

2012云计算领域十件大事:云存储价格战加剧

12月21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12年是云计算成为主流的一年.更多的用户开始应用基于云的服务.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了积极的价格占,竞争更加激烈. 企业和公共部门的机构已经从决定是否使用基于云的服务转变为做出如何使用云计算的更有战略意义的决定,例如,如何使自己的基础设施转变为可用于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或者哪一种云计算(私有云或者公共云)适合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克服从老式的基础设施转移到云基础设施的难题. 同时,云服务提供商已经从仅仅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

电商价格战缺货真相:不仅仅是“黄牛”

硅谷网讯 4月17日,<亚马逊中国封号门调查:黄牛党潜伏电商>报道后,在业内引发电商对"黄牛"问题的讨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调查后发现,有分析师认为,电商价格战期间,造成缺货的原因可能是该产品的热销,电商有限的库存被快速消化掉.而对于缺货问题是否真是因为"黄牛"的存在,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一波又一波的电商价格战背后,存在部分电商以"黄牛"为由,掩盖价格战期间平台的缺货真相.业内更有人怀疑,去年"8·

左手价格战右手结盟 巨头加码云计算市场洗牌在即

云计算市场在巨头联盟.价格战以及监管风暴中迎来真正的行业洗牌.继微软.亚马逊.IBM.SAP之后,甲骨文近日借道腾讯云正式进入中国云计算市场.在国外IT巨头曲线入华同时,国内的互联网巨头正试图以结盟和大规模价格战快速积累规模效应,拓展用户群.作为运营商代表的中国电信,近期也加快云资源节点布局.随着中国云计算市场第一梯队战火燃起,市场资源步入快速整合期,云计算领域的巨头时代正加快到来,市场洗牌不可避免. 巨头争霸"云"端 云计算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巨头必争之地,而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是巨头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