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独特文化。这尤在华北电商这个群体充分体现。
相比于华南派的务实和华东派的细致,华北派的行事风格似乎更追求速度:快速崛起、迅速融资、密集风投。但,仅有速度能成为赢家么?作为南都创富志“电商脸谱”专题的最后一期,我们以华北电商来解读这一命题。
爱规模
华北派电商的根基在北京,京派电商的特质也代表着这一区域的个性。
与华东派电商们的精细,在细分领域做得十分扎实不同,京派电商们讲究规模大而全,同时力求速度。虽然从垂直转型“超市型”业态是B2C的行业趋势,但京派电商们凸显出的速度感却很强。
最有代表性的是京东商城。
2006年之前,京东还只有IT产品,手机、数码相机都还没有,随后它在3C、小家电及大家电有过几次扩张,再到日用百货、图书音像甚至奢侈品,对于京东而言,转型成综合网上商城,仅仅花费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而在垂直领域成为中国最大图书零售商的当当网,2004年就开始尝试百货类产品的经营,此后它一直都在扩充产品结构。2009年,李国庆说百货占比要达到30%,一年后这个数据被调整到50%。
红孩子也早已由一站式母婴用品平台,转型为一站式家庭购物平台的B2F(F是Family,家庭)电子商务公司。它所做的,是以母婴为基础,快速向化妆品、食品、生活品类等拓展。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帆分析说,北京的电商企业规模大多不小,小的知名度也不小。京派的作风是最大胆的,习惯跑马圈地,建行业壁垒。而北京是国内风投最集中的地方,一旦有好项目根本“不差钱”,项目有时被资本推着往前走。
维西资本CEO桂鑫也指出说,京派电商们的人才、资本等资源很好,能快速造星,喊着“超越马云”“复制乔布斯”口号的大有人在,速度之余,心态稍显浮躁。
爱高调
京派电商人才优势强,创业者一般眼光高远,行事高调,既吸收国际元素又善于盘活国内的关系、资源。
在创业者类型上,DCM资本管理公司董事合伙人林欣禾就评价说,华北电商的背景以科技型为主,这里是技术中心,技术人才多,海归也很多,创业者有国际视野,很注重移植海外商业模式到国内,并借用各方资源铺路。
唯棉创始人林伟在英国读书时发现,作为一种半社交商品,袜子市场有很大的空间。他随后了解了主打袜子的英国网站Blacksocks,觉得可以引入国内。后来,他又从美国销售袜子的网站(littlemissmatched.com)获得灵感,推出“错袜搭配”,让用户可以随意搭配。如今的唯棉,其实就综合了这两家海外网站的元素。
此外,跟其他地域电商低调赚钱的做法不同,京派电商们一般“高调”很多,善于借助媒体、名人等自我营销,也愿意采取持续性投入广告等宣传策略。
比如玛萨玛索的孙弘,他说,创业初期,很多人还不知道玛萨玛索,提升知名度很重要。于是你可以在BTV等卫视栏目主持人服装中看到他巧打名人牌,他还以产品友情赞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班服,“这些老总就是最来劲的免费广告。”
还有本身就是知名主持人的李静,她除了以主持的节目引导无数女人去乐峰网上买化妆品来穿衣打扮,还签约了许多时尚专家如小P、梅林、金韵蓉等,既提供专业指导,又夺人眼球。
也爱“被融资”
在此前的华南派、华东派电商相比,京派电商身处的圈子不仅创业氛围浓厚,而且风投扎堆,更容易获得投资。
然而对于不同细分领域的电商而言,其融资的目的也并不相同,除了投放大量广告之外,桂鑫认为,华北电商整体表现出明显的“重型化”趋势,大部门资金都用于投资自建物流体系。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副总裁刘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曾开玩笑地说,在北京创业者,吃顿饭都可能拉来一笔投资,这话夸张,但反映了创业者和风投间沟通的渠道是非常多的。
“除了大型创投年会、私募融资路演、天使投资沙龙等,近几年一些创新的孵化器机构与互联网咖啡厅也做得风生水起,在中关村附近涌现出多家开放式办公的咖啡厅,创业者既可以现场办公,还可以找到合伙人、招募员工,甚至获得天使投资。”桂鑫说,据说这已经吸引了很多从华东与华南地区慕名而来的创业者们。
京派电商之一优雅100创始人陈腾华对此也很认同。他以自己为例,获得风投的过程颇为“戏剧性”,微博“搞定”风投不超过72小时。此外,他觉得京派更易获得投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北京的天使投资人比较多,都很活跃,创业者与之接近很容易。
除了容易获得投资,京派电商们获得融资还有个特点,密度紧、规模大。
比如优雅100仅上线2个月就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去年3月上线的聚美优品,创业时获得徐小平的天使投资,今年3月获得红杉资本千万美元,第三笔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也将紧追而至;而“吸金王”京东,完成了三轮投资,其中今年的C轮融资达到惊人的15亿美元。
对此,王帆认为,“京派电商追求速度、规模,需要钱快速帮助其确立地位,风投们也乐于投钱。”但是在企业密集接受资金的快节奏背后,有时也难免被规模和速度所迫,在这过程中要拿捏一个度,不要进入纯粹求快求大的资本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