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盈率顽疾新股询价改革或难满意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颖桦 北京报道  “我们正在商定新股体制改革中机构参与询价的细则,已经有很多私募找上门来。”8月下旬,一家券商投行副总裁告诉记者。  证监会上周末公布第二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
意见后,扩大网下配售的参与机构范围成为焦点,三类机构被寄予厚望。“私募、PE、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下属投资公司,都很适合列入网下配售机构的范围。”日前,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指出。  但据记者调查,机构们的反应并不如预期中的热烈。“现阶段我们肯定不会参与新股网下配售。”一位深圳PE负责人说。  “新股发行价,特别是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首发价格太高,市盈率都在40-50倍,除非新股首发市盈率降到10倍以下,否则我们不会对网下配售有兴趣。”上述深圳PE负责人解释道。  而券商口中积极参与的私募基金,其实际参与度也冷热不一。  “我们不会参与网下配售。”一位深圳阳光私募老总直接回答,原因在于中小型公司首发价格偏高,参与风险太大。记者接触的其他私募也对参与网下配售表现得比较冷淡。  同样被列为扩大网下配售范围的“种子选手”产业资本,大多固守pre-ipo及二级市场的传统行业公司并购机会。  机构冷淡背后,正是创业板与中小板新股市盈率高企导致的扭曲估值体系。  PE、产业资本固守pre-ipo  “我接触的PE都对参与网下配售没有兴趣。首先是因为规范的PE基金成立时有严格投资契约,都限定只能参与pre-ipo投资。”上述深圳PE负责人指出。除资金投向限制外,核心原因在于新股首发高市盈率。  证监会统计显示,近两年来,中小板与创业板公司的首发市盈率急速攀升。2007年和2008年,中小板公司的首发平均市盈率分别为28.2倍与26.63倍;2009年,其首发平均市盈率升到47.1倍;今年1-4月,首发平均市盈率一度高达54.8倍,5至7月虽有回落,但仍高达47.65倍。  这种高温在创业板体现得更明显,2009年创业板公司的首发平均市盈率为64.82倍,今年1-4月高至75.8倍。  “新股首发市盈率实在太高。就PE来说,虽然近年来股权投资成本也在提高,一些PE短期入股成本达到10倍市盈率,但仍比首发市盈率低很多。网下配售对PE来说无利可图。”上述深圳PE负责人指出。  “与国际市场的同类型公司对比,我们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市盈率高得出奇。2008-2009年,香港创业板首发市盈率在10倍左右,股权投资基金就开始入场。而大陆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市盈率要回到这种水平,起码需要三年。所以,我们现在不会参与。”上述深圳PE负责人指出。  一位北京券商投行人士也证实:“PE并不是我们考虑扩大配售的机构对象,它们多集中在pre-ipo的操作。”  PE无心恋战,被寄予厚望的产业资本也迟迟没有动作。  “目前没有打算,因为参与创业板、中小板公司网下配售风险偏高。”一位上市公司下属投资公司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事实上,这些产业资本对创业板并非不心动,他们早已瞄准pre-ipo入股的丰厚利润空间,以设立创投子公司的形式潜入。相比之下,一级市场高昂的发行价使嗅觉灵敏的产业资本却步。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除上市券商外,持有创投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达79家,他们共持有55家创投公司股权,可统计的合共投资额达78.561亿元。这些创投公司包括深圳创新投、同方投资等。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比如电广传媒(000917.SZ)全资子公司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通过参股的创投企业pre-ipo项目获利丰厚。以河北钢铁、大众公用、盐田港、粤电力A四家公司共同青睐的深圳创新投为例,四家上市公司合共投资6.82亿元持有44.91%的股份。  深圳创新投所投企业中,2006年以来,已有18家在中小板上市,8家在创业板上市。以乐视网为例,深圳创新投于2008年7月与其余三家创投基金合共投资5280万元,实际对应1200万股,每股成本4.4元,其中深圳创新投持有341.25万股。  今年8月12日乐视网上市开盘价49.44元,较深圳创新投入股成本已溢价11.24倍,浮盈1.5亿元。而投资于深圳创新投的几家上市公司,从pre-ipo环节获利之丰也不言而喻。相比之下,在网下配售中的收益则远低于pre-ipo市场所得。  “我们的操作更多集中在股市低迷时,估值偏低的同行业公司并购操作上,因为投的是熟悉的传统行业领域,风险较小。而创业板、中小板公司大多来自新兴行业,连专门研究他们的券商研究机构都不一定看得准,作为上市公司下属投资部门,就更没有精力研究和参与他们的网下配售了。”上述上市公司下属投资公司负责人指出。  私募基金忧心“被套”  “现在有很多私募基金跟我们接触,选择询价对象范围时,也是把私募基金作为较为适合的候选。”上述券商投行副总裁对记者说。“因为他们比较具有‘代表性’。”  然而,阳光私募们面对真正参与到网下配售环节时,却变得谨慎。  这种谨慎首先来自网下配售门槛提高与私募自身资产规模偏小的矛盾上。“新改革方向中要求提高每家机构的网下获配数量,以一家首发价50元的公司为例,目前创业板公司股本大多在5000万股左右,其中网下发行量占去1000万股,根据目前的改革方向看,获配机构的数量在5家左右,也就是说每家机构会获得配股200万股,其配股成本就达到了近1亿。而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通常在10亿以下,一下子拿出那么大的资金参与网下配售不容易。”上述深圳私募老总指出。  证监会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对每笔网下配售的配售量做出详细规定,仅要求“合理设定”。  何为“合理设定”范围,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指出,这个并不在证监会监管范围,由市场来定。“虽然我不能说什么是合理的配售量,但就监管层看,某中小板公司网下发行1000万股,目前配售体制下,通常有100家左右的机构可以获配,而且基本是平均分配,也就是说每家只能获配10万股,假设发行价为10元,那么每家机构的获配金额也就是持股成本仅100万元。100万元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只是微乎其微。那么10万股的配售量肯定是不合理的。”  上述券商投行副总裁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并没有定下具体的单笔配售数量,要根据每次发行的规模来定。  除资产规模受限外,私募基金更忧心的是网下配售收益率的降低。“首发价格已经很高,未来上涨的空间实在不多。”上述深圳私募老总指出。  证监会统计显示,中小板与创业板公司的首发平均市盈率逐渐呈现低于期末市盈率的趋势。  以创业板公司为例,其2009年首发平均市盈率为64.82倍,而期末市盈率为105.3倍,此时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往往有较大的盈利空间。  2010年1-4月,创业板首发平均市盈率为75.8倍,期末只有67.39倍。  无独有偶,证监会数据显示,2009年上市的36家创业板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首日破发与上市月内破发,而2010年的67家新上市创业板公司中,首日破发5家,上市月内破发21家。

时间: 2024-08-01 12:45:44

高市盈率顽疾新股询价改革或难满意的相关文章

本周六只新股齐发新股询价改革或周三见效

作为新股询价制度改革真正发生效力的第一周. 早报记者 葛佳 作为新股询价制度改革真正发生效力的第一周,本周共有六只新股发行,预计募资25.92亿元,较上一周"缩水"逾五成. 从时间表上看,本周共有六家中小板公司分别在周一.周三网上发行.其中,周三发行的新股将是新股询价改革真正见效的首批新股.参与周一东光微电.大康牧业.超日太阳发行的申购资金,将无法参与周三涪陵榨菜.老板电器.天广消防的申购. 就本次申购资金总量来看,基于前一申购段网上累计总冻结资金量为8904亿元,申银万国分析师林瑾认

华宝兴业恢复参与新股询价基金期盼市场理性回归

华宝兴业基金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提示公告表示,该公司所管理的公募基金将自5月4日起,恢复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恢复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此事项是考虑到目前国内股票市场状况和近期新股询价结果的变化之后所作出的决定. 今年以来,监管层关于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多项措施密集出台,引起了基金业内的高度关注.多家基金公司表示,从多个方面来看,今年很可能就是价值投资元年.尤其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新股发行定价向理性回归,也为市场各方参与投资.获取合理回报奠定了基础. 新股理性回归 华

新股询价围观机构多抑三高需更出力

作者:胡南 最近流行起来的微博中有一些用户不发言也不转发,只静静地围观,这类人被称为沉默用户,甚至被称为无效"粉丝"或者无效听众.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在新股发行询价机构中也存在.去年第二阶段新股发行改革最大的举措就是引入第七类机构参与询价,目前被主承销商推荐的这类新机构数量累计已超过600家次.但除了少部分活跃机构,真正参与询价的很少,更多地选择了静静地"围观". 这被认为是有违改革初衷.引入第七类机构,从监管层初衷来看,正是为了发挥私募.风投等新机构的价值发现功能,

创业板第三批明发行高市盈率仍困扰投资者

高市盈率仍困扰投资者 商报讯 (记者 王磊) 居高不下的发行市盈率依然困扰着股民投资创业板股票.第三批即将发行的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行价今日正式出炉,高达57.51倍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出前两批的平均水平. 今日,完成路演的银江股份.大禹节水.机器人.华星创业.红日药业.华谊兄弟.金亚科技等9家公司正式公布发行价.而令投资者担忧的发行高市盈率问题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第三批9家公司57.51倍的发行市盈率,比前两批的52倍和57.19倍发行市盈率都要高. 今日公布发行价的9家公司中,宝德股

市场化定价如何推进业界畅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近日,中国证监会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 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即将启动.就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易方达基金公司总裁叶俊英.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总裁肖风.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丁玮.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等业内人士,请他们就改革方案中的亮点.新股发行定价如何进一步市场化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叶俊英 证券业协会应发挥更大作用 针对正在征求意见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易方达基金公司总裁叶俊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新股询价对象扩军知名投资机构频频被推荐

企业年金.基金一对一专户也纷纷借道券商推荐参与新股网下配售 证券时报记者 胡学文 新股询价对象的"第七类"机构正在异军突起--自去年启动新股发行体制第二阶段改革以来,被主承销商推荐的新询价机构数量已经激增至682家次,一些知名投资机构频频被推荐.与此同时,企业年金.基金一对一等借道券商推荐参与询价的数量也急剧增加. 被推荐新机构 达682家次 证券时报记者从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名单了解到,新股发行体制第二阶段改革自去年启动以来,主承销商踊跃向协会推荐机构投资者,截至目前,已备案的机构家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案基本确定IPO重启预期增强

尽管中国证监会多次辟谣,称没有听到A股IPO(首次公开发行)将于"五一"后重启及光大证券5月中旬上市的消息,仍然不能消除市场对于IPO即将重启的预期.而且,这种预期随着股指的不断攀升,一天天在增强. <投资者报>注意到,近期市场不断有IPO重启的试探性消息放出. 从证监会角度看,先是对立立电子上市资格重新审批,之后修改保荐人办法,再到<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 意见稿出台:而从市场传言看,则是先有光大证券将成IPO重启第一单,再有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细则将会在5月出

24家新股询价机构被淘汰或因报价过低被取消资格

理财周报投行实验室研究员 陈贤丽/文 记者连线此次被除名的询价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得知主要是因为"两高两低"问题,参与热情不高 第七类询价机构变更名单已出炉.截至4月14日,证券业协会最新公布的第七类询价机构共262家,较去年年底新增了61家. 理财周报记者对比变更前后的名单发现,变更前的名单中,并没有基金类和信托类公司,但变更后却增加了10家基金公司和3家信托公司.其中不乏华夏.嘉实.易方达等知名基金的身影."有些专户基金也可以走推荐类渠道,公募基金专户部分也同样符合资格.&

奇虎360高市盈率之累开放平台兜售流量

核心提示:某投行人士表示,庞大的用户量数据和"流量共享"模式,在360公司的上市路演过程中,为其创造了奇迹. 侯继勇 北京报道 4月7日,刚刚上市的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QIHU:NYSE,下称360)推出浏览器应用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可以通过360浏览器的应用扩展接口,上传自己开发的应用插件,共享该浏览器的海量用户资源. 在此之前,360公司已经发布360应用开放平台(360安全桌面).360团购开放平台.一位互联网业界人士称,360公司在上市前后频频"开放&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