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臧海港,济南泉都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 解读历史的时候,时常会让我们萌生遗憾,每当试图以悔不当初进行假如,那些尘埃落定的往事仿佛瞬间就有机会被改变。然而,对于伊士曼柯达来说,过往太多的遗憾早已积重难返。 2010年12月30日,全球最后一卷柯达克罗姆彩色胶卷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家小型冲印社中冲印完毕,标志着美国最后一台能冲印柯达克罗姆胶卷的设备从此停止冲洗和晒印柯达彩色胶卷的业务。在此之前的12月11日,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为反映科技进步造成的企业兴衰而进行汰旧换新,位列其中已有74年历史的伊士曼柯达,被无情地剔除出去。 事实上,对于伊士曼柯达,百年基业从顶峰衰落下来,不过仅仅十年不到的时间,如果剔除后面几年的苦苦挣扎,其陨落的时间更短。 史上最愚蠢的决定 在延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创新几乎是柯达公司的血液。 怀揣着“让照相变得像用铅笔写字那么简单”的愿景,美国人乔治·伊士曼于1885年推出第一卷伊士曼胶卷,取代了笨重的玻璃感光板;次年发明了小型、轻便的照相机,并模仿快门的“喀哒”声为它起了一个简洁响亮的名字——“柯达”,从此改变了人们拍照片的方式。 柯达的一系列创新都围绕着伊士曼这一最初的发明展开:1889年的软胶卷,1900年的1美元相机,1928的彩色电影胶片,1942年的全球第一卷彩色胶卷……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柯达靠着不懈创新,一直扮演着摄像领域无可置疑的领先者角色,控制着从胶卷生产到后期照片洗印的全过程。 1976年,柯达制造出全球首部数码相机,此后,柯达又拥有了多达1000余项的数码成像专利技术,甚至世界上第一台商业数码相机也是由柯达于1991年研制。 而就是这样一个业界霸主,却不曾料到,这项本来属于自己的发明成果,却因为长期被搁置,而在三十年后将公司的百年辉煌送进了历史。发明了数码相机本身领先业界,但令人费解的是,柯达始终没有下定决心将这一技术商业化,之后的三十年间,柯达仍在继续推行传统胶卷成像业务。 柯达为何迟迟不愿在数码摄影领域做出任何领先性的行动?原因很简单,直到1999年,美国传统胶卷市场的销售增长速度仍高达14%。阻碍新技术创新的,永远都是传统市场的既得利益者。在传统市场的巨大诱惑下,作为领先者的柯达一旦贸然弃守,全力转向当时尚不明朗的数码市场,引发的产业革命,首先要革掉的就是自己的命,从而使转型本身也难以为继。 在竞争对手纷纷抛弃胶卷相机,迎接“数码消费”时代的到来时,柯达公司依然愚蠢地留恋于传统胶片市场,拒绝激进的变革。柯达希望在高端垄断数码相机的技术,但却不积极推广这些技术,从而达到延缓数码相机发展速度的目的。这样,柯达就有可能延长银盐胶卷的生命周期,从而使自己继续在这一准垄断行业里赚取丰厚的利润。 柯达已经在数码相机领域积累了最多最先进的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不但能堵截竞争对手在数码相机领域的发展,更能凸显柯达在数码相机领域的领导性位置。占据领导性位置、坐收专利授权之利,对于当时的柯达来说,仿佛比亲自推出数码相机产品更令柯达陶醉和满足。 不断错过转型机会 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其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强烈冲击。这一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出现拐点,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柯达的决策者,此时仍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们的重心,依旧放在传统胶片上。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 事实上,柯达拒绝由传统胶卷向数码相机的转型,一方面为了保护自己传统优势的判断性失误,另一方面也有着骑虎难下的客观原因。 20世纪末的几年,在美国市场,柯达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在欧美市场,柯达节节败退,背负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当新任总裁裴学德上任后,他把宝押在了有着巨大空间的
中国市场上。在进入中国后不久,他提出了一个“全面收购中国胶卷企业”的计划。彼时中国的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中国政府也希望通过合资的方式来改变中国感光业全行业亏损的局面。1998年初,柯达与中国政府多个部委联合签订了著名的“全行业合资计划”,这便是大名鼎鼎的“98协议”。协议规定,柯达与中国七家感光企业中的六家进行合资合作。 “98协议”过后,柯达在中国范围展开了大量的投资,巨额的产能和规模还来不及消化,他们也不可能顾此失彼,下决心在数码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 2000年底,胶卷需求开始停滞。但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到了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其数码相机业务利润率仅1%,其82亿美元的传统业务(含胶卷)的收入则萎缩了17%。 最终,如梦初醒的柯达开始了转型过程。2003年,公司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它在短短几年中并购了多家数字技术公司,同时陆续关闭照片洗印厂而专注于数码印刷。2006年,柯达毅然更换公司标识,去掉了从1971年沿用至今的“黄盒子”和“K”图形,这意味着它希望人们截断柯达与胶卷世界的联系,试图将新柯达打造成一个涵盖图文影像、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胶片三大板块的全新的数码影像公司。 2007年12月,柯达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这是一个时间长达4年、耗资34亿美元的庞大计划。该重组过程中裁员2.8万人,裁员幅度高达50%。 几乎在同期,柯达在厦门宣布投资9600万美元的数码印刷版材厂调机试产成功,并将很快投产。时任北亚区主席兼总裁的叶莺表示,这是柯达公司主业由传统影像产品向数码影像产品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柯达也有望从此走出业务调整的低迷期。 然而,柯达的第二次战略重组却显得有些生不逢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需求减弱,市场萎缩,靠出售资产、勉强盈利的柯达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2008年第四季报显示,柯达亏损1.33亿美元,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营收下滑。财报发布后,柯达股价狂泻不止,报收于4.99美元,创下三十五年来最低价,这一业绩大大低于华尔街的预期。 何处是归途 近年来,柯达不断对外宣称由传统业务往数码转变的累累硕果,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投资、并购和新业务仿佛也在见证巨头的转型。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传统胶卷业务营收的下降给柯达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而希望通过推广消费者摄影术来重振数字成像巨人形象的计划也进展得不太顺利。相比整个行业的成长,柯达的这些自信更像是麻痹自己的一杯苦药。 对于这家曾经主宰行业格局的巨头来说,江湖地位早已不再,甚至何时重新实现盈利都成为一种尴尬。自2004年以来,抛开2007年由于出售旗下资产实现表面的盈利,柯达在其余年份皆为亏损。 2010年柯达财报显示,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800万美元。甚至,并不亮丽的财务报表中,柯达的营收的主要来源竟仍然是专利诉讼,柯达2010年与三星电子和LG电子达成的数码相机技术专利授权协议为它贡献了大量利润,而像喷墨打印机那样的新产品业务尚未真正打开市场。
柯达:一直在转型一直不成型
时间: 2024-09-12 15:39:30
柯达:一直在转型一直不成型的相关文章
金山云打造百亿美元市值云公司,视频+智能硬件+转型企业布局成型
DoNews 4月1日消息(记者 安宏)金山云刚刚宣布完成新一轮6666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母公司金山软件与IDG.金山集团董事长雷军透露,未来三年内金山云将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而一张"视频+智能硬件+传统企业云化"构建的金山云业务版图,也开始变得清晰. 打造百亿美元市值云公司 2014年12月,雷军曾公开表示,金山未来三年的战略重点将会是旗下的金山云,并承诺在未来3到5年向云业务投入十亿美元,"我和金山软件的管理层在年中战略会上已经制定'All-In云服务'的三年战略.
柯达瘦身转型快公司 未来难言乐观
成也发明败也发明,这句话足以总结柯达的百年经历.以新技术起家,中途,日企利用柯达发明的数码技术弯道超车.最终,柯达依靠出售其1100多项数字成像专利,获得重生.CFP图片上周三,美国法院批准了柯达脱离破产方案,这意味着柯达将重新成为一家正常的公司,柯达百年老店的招牌得以保全.相信柯达公司和关注其命运的柯达拥趸,都会"留住这一刻"(柯达经典广告语).拥有130多年历史,并曾经在传统胶片市场创造出传奇的柯达,因为错失数码大潮而被市场打入冷宫,并在2012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经过一年多时间的
柯达耗时7年转型略有小成
<IT时代周刊>记者/蓝晓熙(发自北京) 伊士曼柯达的漫漫转型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在不断的超越与反超越中,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这家传统的影像巨头即将完成从胶片业务到数码业务的重大转型 漫漫长路,百转千回.历时数年的柯达转型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异常曲折. 9月27日,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M.Perez)继2005年访华之后再次造访中国,在北京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这位领导着柯达迈过转型之路的掌门人表示:"通过长达数年的战略转型,如今一个
柯达周四发布第三季财报欲出售专利筹集现金
导语:国外媒体今天刊文称,伊士曼柯达(以下简称"柯达")正计划出售约1100项专利,筹集更多现金以渡过转型期,避免公司破产.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柯达1888年发明了第一款胶卷,并于1900年推出了售价1美元的Brownie相机,使摄影成为一种大众活动.然而,柯达目前仍非常依赖20世纪建立起的业务,而未能利用数字摄影发展带来的机遇. 柯达正在追赶市场的领先者,并大力发展数字图像和打印业务.然而,柯达当前的现金储备引起了华尔街投资者的担忧.自今年7月以来,柯达一直在兜售所持的数字图像专
柯达宣布将停产数码相机以削减成本 以打印为重点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7197.html">北京时间2月9日晚间消息,柯达今日宣布,为削减成本,从2012年上半年起将停止生产数码相机.便携摄像机和数字相框. 此举意味着柯达一个时代的结束.由于未能迅速转型,支持数字成像技术,柯达被视为被数字时代所淘汰的最大科技公司之一. 柯达已于上个月申请破产保护,公司周四表示,退出上述业务市场将产生约3000万美元费用,但每年可节省超过1亿美元的运营开支. 柯达周四还称,公司计划将业务重心转向
中国电信转型还在继续,且回首过去十年
<周易>中有一句经典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马克思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2014甲午年岁末,忽然想从中国电信业白驹过隙的十年历程里探寻2015的未知,才发现已经过去的十年最深刻的烙印就是转型.转型,虽非中国电信业率先提出,却被中国电信业演绎得淋漓尽致.从中国电信困则思变扛起大旗,到转型成为全行业的主题,十年岁月在波诡云谲的信息大潮中荡涤出无数值得铭记的瞬间,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篇史诗. 南北分拆后 2001年,经过长期的激烈论战和反复博弈,中国电信经历了一场"手术刀&
柯达技术悲剧还会重演:规避创业板技术风险
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创业板的主体是高科技企业,技术优势是多数高科技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因而,技术落后.技术研发或市场化的失败也就成了高科技企业心中的"梦魇". 柯达的悲剧 柯达几乎成了技术悲剧的代名词.这家曾经辉煌,一度近于垄断全球胶卷市场的公司,因为数码时代来临,市场严重萎缩,业绩大幅下滑(见图1),股价大跌.2004年4月,柯达从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成份股中被剔除,而当初它进入成份股的时间是1930年.柯达年报数据1999年2008年营业收入140亿美元94亿美元
IBM公司宣布了一项高达1.3万人的裁员计划
随后,惠普.UT斯达康.奥林巴斯.爱立信.BBC.京瓷等企业也都纷纷宣布裁员数百到数千人不等.这是今年以来继美国甲骨文.德国西门子.日本先锋公司大幅裁员后的又一轮高潮. 很显然,全球高科技产业新的一轮裁员风暴已经到来.为此本刊走访了业内多位专家及咨询机构(包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传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等),综合分析了几十家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而得出未来18个月,面临裁员压力较大的10家中国公司的名单.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摩尔定律并不仅限于CPU制造业,18个月或许不仅仅是软
乐凯胶片宣布停产彩色胶卷 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曾经承载着许多中国老百姓记忆的国产胶片"乐凯胶卷"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昨日晚间公告称,由于数码影像对银盐影像产品的替代作用,导致近几年彩色胶卷的市场需求量急剧下降,公司该产品已无法实现经济批量生产.经董事会研究决定,停止彩色胶卷的生产,并授权公司总经理负责清理与彩色胶卷相关的专用资产的工作.同时努力做好库存彩色胶卷的销售工作. 这并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2011年乐凯胶片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亏损5592.55万元,年报显示公司彩色感光材料及新材料的营业利润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