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司徒微微 当下,对温州人有两种解读:一种认为温州人善于抓住各种机会,敢拼敢闯,是我们值得学习的“龙”;另一种观点认为,温州人投机性强,喜出风头,导致各地房价不断上涨,温州人的言行不值得人们学习。截然相反的观点碰撞,引发了众人更深入更广泛的思考。 虫派 应反思原有投资方式 汪建根 浙江桐昆集团总裁 温州人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对国家政策导向的研究值得人们佩服,他们的大胆和热情需要得到鼓励,但是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温州商人应该反思一下原有的投资方式。 海外许多国家靠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虚拟经济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这些地方可能投资回报快,利润大,但同样存在更多的不安全性的因素,一旦政策发生变动,资本就会受困。温州商人就是凭着市场的敏感度活动在这些风险较大但资本壮大快速的领域。但现在经济形势变动较大,市场很不稳定,温州商人的这种做法势必遭遇更大的风险和损失。比起企业争取利润,稳健发展现在应该是第一位。为了避免政策变化和地方措施的影响,企业应该选择安全的投资领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适宜冒险。 温州资本应摒弃投机性 宗佩民 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认为,温州商人携巨额资本进行的投机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新环境。长此以往,这种投机行为会让他们输得很惨的,会把温州人输得爬不起来。温州资本的全球性投机是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表现,现在是改变的时候了。 不喜建团队是温州人的“软肋” 何振明 商会网总编 布一个局和赚一票的生意模式有很大差异。很多温州人取后者。很多温州老板都感慨,公司十多年的积累还不如一个煤矿。可见,赚一票就是投资的本质,来得快。而布了局、建个团队就让企业具备了更多的社会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很多温州人不屑于搞一个庞大的团队。 像和黄、通用电气这样的注重投资的公司其实特别注重团队。当一夜暴富梦想大多破灭,在新一轮的财富竞赛时代,喜欢单枪匹马做事的企业家是否该提醒自己,向团队建设高手看齐?否则温州资本会由龙变虫。 龙派 打压不会让“龙”变“虫” 陈宇峰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在投资方面,温州人具备的是一种创新精神。他们生存在法律和政策的边缘,在缝隙中壮大资本,必须承认他们的眼光是独特的,这同样是一种创新。在金融危机的侵袭下,民企实体经济易受到冲击。实业一旦关闭,他们就转变方式,把资金投到短期内可以赢利的地方。这并不能表示温州人走错了路,这恰恰也反映了投资渠道的有限。 温州人这种创新的做法的弱点就是,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利益就会受到较大的损害,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大。重要的是政府如何合理地疏导这些资金。 我想,温州商人不会变成虫的,他们的商业基因里有与生俱来的龙的冒险精神。他们需要的是改变投资策略,不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更注重保护资本,通过制度的建设,更好地运用资本,而不是被资本绑架。 冒险是一种竞争力 黄发静 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州的企业很少有单个的企业干得好的,他们具备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敢拼敢闯。这是温州人的精神,也是今后不可丢弃的宝贵财富。如果没有了这种精神,温州商人就可能失去竞争的力量。 的确,今年国内外的经济环境都很复杂,给温州资本造成了不少的损失。但吃一堑长一智,在大胆的基础上要多一份稳健。我认为,像山西和迪拜的情况还是属于区域性的问题,不能单纯地认为这是温州商人在投资模式上存在的根本问题,这种团队精神仍需发扬下去。 一部电视剧《蜗居》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当今持续攀升的房价和年轻人买房问题的热议。 “从去年11月开始,大蒜价一口气上涨了20倍到40倍。大蒜价暴涨很简单,很多大蒜被不吃大蒜而只想通过大蒜赚钱的人买走了。这让我联想到房价的上涨。许多房子被已经有房住但为了投机牟取暴利的人给买走了。其实,强化供应才是高房价的真正克星。” ——财经时评人时寒冰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部分的人都是在40岁左右才分到房子,30岁以下的人是没有房子的。结婚常常是住集体宿舍,合住房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要一下子超越自己的父辈呢?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 近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媒体上称:“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 “国资赚钱很好,前提要靠有技术含量的治理而非垄断赚钱;国企‘搞好’当然好,前提是能助推民富,且不挤压其他社会资本发展;全国人民不骂娘当然好,前提是国企的表现要赢得公众认同与尊重。不懂得这些,一脸委屈难免要被解读成‘矫情’”。 ——经济评论人毕诗成 眼下的国资是很滋润的,而民企却是每况愈下。国资强大是好事,前提是不能以民资孱弱为代价。巨量民间游资在股市楼市“横冲直撞”是令人遗憾的。实体经济要强健,就得为活力四射的民资找到制度化的出口,不能拿门槛和过剩搪塞民资,拒发给其公平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经济评论人宋桂芳
温州人是龙还是虫
时间: 2024-09-20 11:46:05
温州人是龙还是虫的相关文章
两个温州人的全球化传奇
本报记者 李伊琳上海报道 他们,从中国民营经济最具代表的区域之一温州走出,虽然,资本启航的时代不同,跨国路径各异,但他们都在行走,从小到大,由大变强--其间,行走的孤独,拼搏的辛酸,成功的喜悦等等,无不纠合于胸. 刘光华.卢伟光,两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在温州民营资本中孕育,闯荡出两条截然不同的扩张路,成就了中国民营资本在全球化征途传奇. 在罗马摆地摊 43岁的刘光华,生于浙江温州下属的瑞安市仙岩镇河口塘村.络腮胡,皮肤黝黑,与20年前的毛头小伙相比,只是身形略显发福.然而最大的变化是,刘光华多了几
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将成立 30亿搅动民间资本
温州的民间资本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昨天,记者从温州市金融办了解到,7月2日举行的第3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设立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实施方案>,这意味着温州要创立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了. 30亿元规模搅动民间资本 温州市要设立的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按有限合伙形式组建,主要从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兼并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资金规模30亿元,分几期募集.首期规模资金为5亿元,其中由市财务开发公司代表市政府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5000万元,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
温州人怎么改变
--本刊特别策划<温州人笨吗>引热议 本刊记者 金少策 本刊8月上封面策划<温州人笨吗>刊发后,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东方财富网等国内知名新闻网站纷纷转载该报道.一些温州籍浙商也对这一话题表现出了异常的兴趣,他们在肯定报道"道出了心声"的同时,也与其他浙商.专家一起解读了温州人重生意轻生活现象的根源. 引起广泛探讨 本刊大篇幅解读温州人对生意和生活的取舍,让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张仁寿很有"共鸣". "这个话题非常
周德文:二次调控已对温州人投资房地产产生影响
中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房地产二次调控已经对温州人投资房地产产生了影响,他们再次陷入观望,楼正二次调控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详细情况我们连线中央台驻浙江记者陈瑜艳. 主持人:都有哪些迹象表明温州人投资房地产的热情已经收到了影响呢? 记者:有媒体报道,前几天,这两天杭州在温州的楼盘推介会比起十几天前举办的推介会人何小了很多.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也表示,房地产二次调控效果已经显现,对温州人投资房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有温州的外地
两个温州人的全球闯荡借助资本试水海外融资收购
刘光华.卢伟光,两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在温州民营资本中孕育,闯荡出两条截然不同的扩张路,成就了中国民营资本在全球化征途传奇. 他们,从中国民营经济最具代表的区域之一温州走出,虽然,资本启航的时代不同,跨国路径各异,但他们都在行走,从小到大,由大变强--其间,行走的孤独,拼搏的辛酸,成功的喜悦等等,无不纠合于胸. 刘光华.卢伟光,两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在温州民营资本中孕育,闯荡出两条截然不同的扩张路,成就了中国民营资本在全球化征途传奇. 在罗马摆地摊 43岁的刘光华,生于浙江温州下属的瑞安市仙岩镇河口
PE成温州民资新时尚 企业和人脉是最大优势
"眼下在温州,玩PE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目前在国内一家知名创业投资机构担任投资经理的严先生告诉记者,在自己就读的复旦大学私募股权投学习班去年还只有1/3的学员来自温州,而今年的温州籍学员已近一半. 有观点认为,温州如今的PE热与政府的推动不无关系.此前,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将组建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以鼓励和保障民间资本顺畅地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 而记者从筹建机构的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自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
“处女座”的龙芯,都有哪些朋友?(上)
2000年11月,龙芯CPU项目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孕育,2002年9月22日,龙芯1号正式面世.没错,龙芯是处女座.凡事要求尽善尽美.谨慎慢热,因为钻牛角尖而经历坎坷磨难.说来,这像极了已经13岁的龙芯. 经过数次改革,历次转向,龙芯也曾经浪费了金钱和精力.虽然它目前的表现不能称为成功的商业样本,但有几个事实也许能更好地描述龙芯: 1.龙芯2010年完成改组龙芯中科,从此成为公司,自负盈亏. 2.2015年,龙芯宣布实现了盈亏平衡. 3.龙芯宣布推出新一代的通用芯片,性能可以对标I
浙江遂昌:5万人小县城拥有1500家淘宝店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遂昌网店协会下属的麦特龙是供应商和网店的对接平台 确认订单 平台拿货 打包货物 等待快递 记者走访"淘宝县"浙江遂昌:政企共建农村C2C电商平台 一个人口只有5万的小县城,却拥有1300-1500家淘宝店,毛利率超30%,年总销售过亿元. 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浙江遂昌县--创业者的集群效应,以及政府.行业协会共建的公共服务平台正带领小县城成长为中国远近知名的"淘宝县",而在多数城市,这时正值电商寒冬,一群电商人正苦苦找寻
揭秘温州炒房团眼中调控业内称限购令类似粮票
业内认为限购令类似计划经济下的粮票,市场经济下用其压抑购买力会有效果,但无法根治 本报记者 董映颉 应辽产 高殷 北京 浙江 江苏 报道 9月29日,国家第二轮宏观调控利剑再出,随后深圳.厦门等地的"限购令"紧随其后,一场直接针对炒房的狙击战迅速打响. 十一黄金周期间,<华夏时报>记者分几路追踪温州炒房团发现,温州当地的房屋中介显然依旧忙碌,各种组织下的温州"参观团"仍在长三角区域活跃,但大多数温州外地购房者,考虑到政策因素,下手前已开始观望,但对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