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啦啦队变成一个持续盈利产业的道路上,迄今没有人比杰夫·韦伯(Jeff Webb)走得更远。
大约在40年前(1974年),本身即是大学校园啦啦队长出身的美国小伙韦伯以8.5万美元起家,创立了Varsity啦啦队产业公司;到了2011年,该公司盈利已突破3亿美元,即使在经济低迷中取得傲人的8%年增长速率。整个公司旗下已拥有20个独立品牌产品线——从啦啦队服装、到全程电视转播的啦啦队锦标赛(选址在迪士尼魔幻王国进行全美决赛)、再到遍布各地的啦啦队训练营,乃至包括《美国啦啦队》杂志、以及2011年6月被Varsity公司收购的大学毕业戒指品牌商赫尔夫·琼斯(Herff Jones)……可以说,Varsity这个活力王国的产业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任何想见得到的角落。
而“啦啦队运动”(同样,韦伯为之起了一个正式名称,叫作STUNT)如今在全球也早已成为一种现象:约有20多部电影以此为主题,内容往往是一群女孩组成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挑战的励志故事。
《美国啦啦队》杂志出版商西娜·努尼(Sheila Noone)说,美国约有4百万人参加啦啦队活动;然而,韦伯的目标已经超越了市场日趋饱和的美国而投往海外。他的下一个发展重心之一是中国的广州,Varsity要在那里建立全新的啦啦队中心。
为了使啦啦队运动彻底摆脱“只是篮球或足球运动的辅助表演”的地位,韦伯及其公司数十年来不遗余力地将这项活动不断推上“运动项目之堂”:首先,从1980年起,美国的有线电视开始转播Varsity组织的STUNT锦标赛,首届比赛由20支队伍参赛;继而,在1987年,韦伯推动成立了美国啦啦队教练与管理协会,此举间接推进了啦啦队运动STUNT被赋予正式“体育运动”的地位。为了更进一步使该运动获得官方认可,韦伯近年来的目标则是尽可能多地让STUNT亮相国际赛事当中,——或许,有朝一日,它最终还能加入奥运会的项目!
韦伯开创的STUNT运动是一种舞蹈和特技体操的融合,其独具匠心之处在于巧妙地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作为一个乐观开朗、独具魅力的国家,STUNT运动无疑非常契合这个国度;而与此同时,在绝大部分万众瞩目的运动(诸如橄榄球、篮球和棒球等)都由男性主宰的时代,STUNT让女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天地。
韦伯通过引进杂技元素和开创锦标比赛的方式,将啦啦队运动提升到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轨道。竞技比赛往往会激励选手努力练习、发展更具创意的动作,从而也使啦啦队训练营的生意也蒸蒸日上;而当这项运动的普及率和受欢迎程度越来越广的时候,也是衍生产品、服装销售、赛事赞助和转播等赚得钵满盆满的时候。
成功的体育活动终究是要走向国际市场的。不是吗?英国人发明了足球,但却是法国人的世界杯将其变成了唯一一项或许能够真正称得上全球性的运动(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唯一一个足球不甚流行的国家却是美国)。如今,韦伯誓将啦啦队运动国际化,鼓舞更多全世界的女孩子参与其中——或许这才是韦伯商业帝国的主要目标,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美国市场已经饱和。
而来自美国以外文化的女孩子加入啦啦队运动或许意味着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创新——想想在体操和团队合作上有着悠久而灿烂历史的俄罗斯人和中国人能为STUNT带来的…而这些反过来都将给予STUNT运动无穷的新活力!同样,奥林匹克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我们看到奥运会中已接纳了不少受杂技与舞蹈影响的项目(如花样游泳),近年也有越来越多的现代运动被奥运会认可,例如自行车越野赛和山地自行车赛等。
啦啦队运动是一种美国文化输出吗?如果是这样被认为的话,她会受到追捧还是抵制?这是个有趣的设问。在韦伯看来,即使在人们潜意识中有那么一些抵制美国文化的地区,啦啦队运动仍有其独特吸引力;例如在中国、南美、德国等地区,市场潜力非常令人看好;在非洲、法国、东欧等地区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情况则稍稍有些不同——穆斯林历来不热衷于女孩子穿着短裙公开表演;在非洲,足球的例子足以证明年轻人要从事任何可能带给他们辉煌未来的事情有多么艰难;而在印度,虽然舞蹈很受欢迎,但有着像宝莱坞那样的本土文化支配着主流…因此,韦伯非常清楚,只有当赋予了啦啦队运动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地位才有可能在世界各地畅通地进行推广。
毋庸讳言,STUNT运动早已不是其他运动场上的辅助表演,而当啦啦队员被抛向空中越高,遭受严重伤害的危险也就越大(STUNT在2011年在“受伤风险最大的体育项目”中仅排在足球之后、位列第二),那么就应该由国际的准则与组织来规范这项运动,而不是由一家啦啦队商业公司来担当这项职责。也只有这样,外国人才不太会指责韦伯的公司将一项危险的运动引入他们的国家,同时也对啦啦队运动中出现的受伤情况有更大的容忍和接受程度——因为几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受伤风险存在。当然,反过来说,如果有上述国际组织或规范准则存在的话,韦伯与其公司自然也一定不放弃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会,这样才能确保该项运动向着Varsity公司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这方面不缺先例。我们看看F1赛车这项运动吧。当汽车被发明时,自然会有人想到用竞赛的方式把“开车”转化为一门产业来运作。在上世纪70年代,正是英国人伯尼·埃克尔斯通(Bernie Ecclestone)动用了在该运动国际管理组织的影响力,将其他商业品牌统统赶出赛道,而对Formula One这一赛事品牌进行完整的重新包装。之后,作为授权某一赛场举办比赛的回报,F1集团将比赛中绝大部分的赞助收入都纳入自己囊中。
一旦一项赛事成为了超级品牌,很多国家都会考虑到赛事能大大增加其国际影响力而争相抢夺举办权,他们甚至愿意放弃许多比赛带来的商业利益,这样一来赛事的收入就都落入了该赛事国际管理组织的口袋。
那么,韦伯的STUNT全球产业梦想会成功吗?笔者认为挑战包括有以下若干因素。一是有限的参与人群;二是以及舞蹈和杂技历来较为稀少的观众号召力;三是在美国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巨大文化影响时代日趋走向尽头之际,韦伯事实上还是在试图推销一个美国文化产品,这可能是更隐性的挑战。谁都可以跳舞——何况今天的人们可能更喜欢“江南Style”,而不是“美国小镇Style”。【本文发表于《IT经理世界》2013年1月5日;由之华签约国际主笔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