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类产品的盈利之道

  墨迹天气、搜狗输入法、Go桌面等产品一直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尝试。这是因为当用户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盈利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这时很多人就在质疑工具类产品的商业模式。

  而依靠广告与增值服务,同样做为工具类产品的有道词典就宣布去年年度营收超过2000万,用户总量突破3亿。这其中日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

  3亿在业界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微信刚刚才宣布用户达到此数,而更多的产品还在挤破脑袋意图进入”亿级俱乐部”。在一个并不受关注的领域,此时却出现了一款用户达到3亿的产品

  工具应用怎么做到用户过亿

  2007年,“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问题”的模式已经在通讯(QQ)、资讯(各类新闻),社交(人人网)等领域兴起,并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习惯。

  但是,当时的市场上的词典软件还停留在的付费盒装软件阶段。不仅价格高昂,也无法对新词、专用名词进行准确的翻译,这与当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不相称。

  回看历史,当时“网络释义”这个功能出现在了有道词典的上面,而时至今日,“网络释义”这种“众包”的翻译功能已经成为了词典应用的基本。通过“网页萃取”,在数十亿网页中萃取翻译内容,以此覆盖了流行词汇与例句,可以解决互联网时代新词多、更新速度快、专有名词频出的问题。

  2009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客户端体验的优化让网民在移动端的停留时间高速增长,碎片时间逐渐被移动设备垄断。智能手机桌面成为互联网公司新的战场,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完成。

  当时的有道词典于2009年1月推出了手机版,同时覆盖塞班、安卓、iOS等当时的主流平台。此外,摄像头查词、离线词库等,都是有道曾经打开市场的特色功能。

  当前,工具类产品用户活跃度低、用户黏性差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无可避免地面对转型问题。不少工具类产品选择平台化,通过云计算、垂直社交、生活服务集成等方式寻求发展。然而,平台化并不是唯一的方向。

  工具应用的盈利模式

  据有道词典方面称,在客户端所添加的“每日一句”、“双语阅读”等栏目,产生的内容用以留住客户,提高用户停留时间,每日有数千名用户将这些内容分享到新浪微博。

  由此可见,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内容,或许可以成为工具类产品的另一条出路。

  1、广告的精准投放

  目前市场上的新营销方式层出不穷、消费者的注意力也越来越碎片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有一个营销准则却还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抓住社会上的精英人群。

  这些人有几个共同的标签:网络化、国际化和年轻化。

  根据有道词典所提供的数据,在16至45岁网民中,精英人群的覆盖率高达58%(尼尔森网联2012年《词典媒体广告价值评估报告》)。这些用户相当年轻、受教育程度高、消费意愿强烈、对广告的接受程度也高。

  高质量的用户群体、人群定向、地域定向等策略为精准营销打下了基础,当然良好的广告效果也会吸引大牌客户。据了解,宝马、中信银行、东风标致等品牌都在有道词典上投放了广告。

  2、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

  有道翻译官是iOS平台上的一款离线翻译应用,主要解决移动端用户的日常翻译需求。相比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才刚刚开始,而有道翻译官若推出付费版本,针对特定人群定制不同的功能,未来也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虽然很多人都已将互联网免费服务看成理所当然,但各个互联网公司也正通过多种方式寻求免费产品的货币化途径。而为一些在某方面有强需求的用户,提供付费增值服务是当前众多产品的选择。

  根据调查,在iPhone应用中收入TOP100的应用,采用增值服务获利的占比为93%(BI Intelligence)。

  3、在线教育获利方式

  目前的在线教育领域,其毛利率高达40%,这个数据所表现的是一个绝对暴利的市场。

  在美国,在线教育炙手可热:前不久,在线学习服务提供商Lynda.com融资1.03亿美元;而苹果公司也曾宣布,旗下独立在线课程下载客户端iTunes U,课程下载量超过10亿次。

  据有道方面统计,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其在线英语学习网站“有道学堂”为用户提供文字、视频、语音等多种英语课程,这其中的日活跃用户达到40万。

  同时,英孚教育、VIPABC等英语教育企业也是有道词典的广告客户,若能利用广告客户和工具用户在工具类应用上的切合,从而进军垂直领域市场,工具类应用将很有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时间: 2024-08-25 05:31:37

工具类产品的盈利之道的相关文章

工具类产品逐渐平台化

 这是一个不能掩盖的事实,工具类产品可以解决的是用户生活中非常小的需求.可能你不赞同这种说法,会觉得任何产品都是从解决小需求开始,成长成大产品的.但这些应用的"小",体现的方面是前文所说的无内容继承性.无社交属性.无法解决更深层的精神需求,在营收上的体现就是,没有稳定的赢利模式,或者根本没有赢利模式. 在此说明,本文所指的小产品,主要为工具类产品.关于工具类产品,KPCB周炜曾称之为"侏儒项目",意指用户忠诚度低.很难长大的产品.虽说太狠,也有一定道理. 工具类产品

照片相册类产品怎么盈利的

对于用户密集使用产品(也可称为牙刷产品)来说,最直接的盈利模式是品牌广告,只有控制广告的侵入性,并有好的广告落地点,品牌广告的盈利的效果会很好.对于camera360.美图秀秀类似的照相类工具产品,品牌广告是他们都会使用的盈利模式;对于QQ空间相册这样的社交相册来说,品牌广告还是原生广告来的好.接下来,让读者对照片类产品的盈利模式进行简单的了解. 苹果公司网站的一句宣传语让我思考很久,原文是"尽我们所能,只为世界留下更美好的印记",我们来到这个星球这么久,真正能留下什么呢,创业者和工程

从Owhat粉丝服务平台 看工具类产品成长价值

9月28日,Owhat联合百度手机助手,发布了国内首个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9778.html">粉丝服务平台.活动发布当日,已经有超过60家粉丝会和30家娱乐上游内容公司的入驻. 为娱乐市场的最上游和最下游提供直通消费平台.与此同时,Owhat将提供为期三个月,额度为100万人民币的粉丝服务基金用于帮助粉丝会高效管理.促进与偶像更为频繁.多样的互动机会. 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再到EXO.TFboys,"粉丝"

工具类小产品 你们有平台化的困局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注:本文所指的小产品,主要为工具类产品.关于工具类产品,KPCB周炜曾称之为"侏儒项目",意指用户忠诚度低.很难长大的产品.虽说太狠,也有一定道理. 工具类产品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低技术门槛.无内容继承性.无社交属性.本地化使用.有较高可复制性等缺点;也有体验优秀.UI出众.用户基础大.解决实际需求等优点.输入法.天气.笔记.公交查询等都被笔者划归到此类产品行列. 在一定程度上,这类产品用户粘性(打开频次)较高,能解决用户生活中遇到的某个

从Camera360看工具类应用的前途

在现在大众工具类应用实现其自身独立商业价值的道路上,Camera360这款比较出名应用的探索和归宿,将会拥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自从2010年移动互联网大潮开始涌动之后,在中国应用开发者中间就诞生了一些在海外攻城略地,然后和海外科技达人同步竞争的佼佼者.而这些新锐应用大多集中在游戏和大众工具两个领域.而它们之中有的在北美区App Store赚的是盆满钵满,而有的则是积累了数量庞大的海内外用户. 而由成都品果科技出品的手机拍照应用--Camera360毫无异味就是其中成名最早.并且粉丝最多的应用之一

解析产品经理类产品的探索之路

互联网行业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是虚拟数字产业,但二者却有相通之处:向用户提供产品.而互联网行业做产品.卖产品的过程,产品经理全程主导,贯穿始终.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品团队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正在影响着互联网从业人员. 产品经理类产品,其用户以产品经理为主,产品相关人员为辅.分享下我对产品经理类产品的探索之路. 产品经理类产品的探索之路 产品形态探索 按照产品量级的思路,探索一下产品经理类产品的产品形态发展. 博客类 单人博客或者多人博客,分享观点,不负责一定要与读者建立沟通探讨.所以,博客提供优质的博

工具型产品如何形成品牌认知

工具型产品,由于自身属性限制,用户很难对其形成品牌认知,特别是情感认知.所以,针对这类产品如何俘获用户.甚至留住用户,都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那么,工具型产品凭什么捕获人心?下面我提供给大家三种逻辑的参考:痛点.格调.有爱.一.痛点所谓痛点先行就是死死抓住用户刚需,抓住后集结公司全部资源,全力以赴地往死里打.然后将其功能逐步升级,覆盖更大的范围.在这点上,360 无疑是典范,牢牢抓住安全这个点一路做到上市,令人侧目.但实际上,360 之前早就有杀毒软件在做安全了,但为什么就只有 360 能够做成?

工具型产品怎样俘获人心?

工具型产品,由于自身属性限制,用户很难对其形成品牌认知,特别是情感认知.所以,针对这类产品如何俘获用户.甚至留住用户,都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那么,工具型产品凭什么捕获人心?下面我提供给大家三种逻辑的参考:痛点.格调.有爱.一.痛点所谓痛点先行就是死死抓住用户刚需,抓住后集结公司全部资源,全力以赴地往死里打.然后将其功能逐步升级,覆盖更大的范围.在这点上,360 无疑是典范,牢牢抓住安全这个点一路做到上市,令人侧目.但实际上,360 之前早就有杀毒软件在做安全了,但为什么就只有 360 能够做成?

纯工具类的产品很难找到盈利模式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血清肌酐.促卵泡生成素,这些你知道是什么吗?有一次一个朋友拿着一份体检报告,问陈兵兵那些晦涩的医学名词和参数代表什么意思,恰好@陈兵兵平时没事喜欢看医学书籍,就跟他解释了七八成.这件事令陈兵兵突然想到:有很多人像这位朋友一样看不懂体检报告,我既懂软件开发,又略通医药知识,可以做一个产品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啊!很快,"体检报告"的第一版就面世了,时间是2010年底. 陈兵兵现在仍然在一家IT企业做软件开发,"体检报告"是他利用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