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的产品设计

   「混搭」这词常见于「流行音乐」中,是将两种不同的风格的音乐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趣味的做法,有 1+1>1 的效果。而在我们熟悉的互联网中其实也有不少「混搭」形式,结合最近在做的产品正好做了一个简单的分享。

  第一阶段:Web2.0 Mashup

  Web2.0 时代从一开始就有「Mushup(混搭)」的理念,各种号称 Web2.0 的网站或多或少的都会有 API 或着类似工具让大家方便调用内容,很多网站到现在还保存着这些功能,如果经历过 Web2.0 时代的同学,一定会对那是博客右侧的显示不同网站内容的小工具记忆犹新。印象中比较深的小工具有:Flickr Badge,Twitter 小工具,豆瓣的收藏秀等。

  Flickr Badge,可以自定义照片的布局和显示的数量,然后生成代码引用


  Twitter 小工具,可以把 Twitter 的内容生成引用


  豆瓣的收藏秀,把在豆瓣上看过的书,电影,音乐,舞台剧进行生成引用


  第二阶段:产品+移动的融合

  经过了 Web2.0 时代后,其实对「混搭」这件事还是停留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阶段,玩的是花样,真正进行混搭并且成功的产品感觉还不多。然后很快我们就进入到了「移动」时代,这是场产品的革命,不仅革新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也增强了产品功能,原本在 PC/Mac 才能看到的信息,现在随身都能看到,也可以靠手机内置的各种传感器做更智能的操作记录和推荐。面对这些情况,大部分产品或多或少的都与「移动」混搭了起来,让很多产品发生了强大的化学效应。

  大众点评网,原先如果选择饭店需要先在网站上先做功课,现在直接掏出手机就完成所有事情,可以把身边的餐厅好评差评都看的一清二楚。因为与移动的混搭,大众点评一下子被激活了起来,所以截止到2013年底,大众点评移动端已经占到了75%的访问量,网站与移动端之间的主次互换了。

  大众点评向移动转型完成:纵横布局下一子


  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类似,与移动的混搭让团购场景也变得多元化了,使用网站是想好吃什么再团,使用移动端可以做到想吃有团购或者有团购再吃的随看随买的功能。于是美团网的移动端交易占到了整体的70%。

  美团网移动端交易占比近70% 月成交超10亿


  还有类似地图的服务,预订类的服务,甚至聊天工具与移动混搭都产生了强大的化学反应。

  第三阶段:产品+跨界的混搭

  产品与移动的混搭产生的化学反应着实让人惊艳,但不是每个产品都是像大众点评这样的产品。天时地利还需人和,对于一个好产品来说,如果能从自身的角度去再挖掘的东西也许是更好的。看看下面这些产品,大家一定或多或少的听过用过:

  雅虎天气(Yahoo Weather),能够在众多天气应用中脱颖而出,除了精美显示显示当地天气参数,还会同时从 Flickr 中显示出当地高质量照片。产品是由「天气」+「Flickr 照片」混搭起来。

  雅虎天气获得 beautifulpixels.com 2013年编辑之选的产品


  支付宝余额宝

  ,存入余额宝的同时可以方便转入转出并且同时支持淘宝购物,迅速得到关注,让「天弘基金」火速成为国内第大基金公司,产品是由「支付宝」+「理财基金产品」混搭起来。

  余额宝规模超2500亿元 天弘基金跃升行业第一


  Acfun,人气超旺的弹幕式视频网站,小米副总黎万强称之为「亚文化发源地」,很多视频在 Acfun 上看比在优酷上看更有意思噢。产品是由「视频播放」+「弹幕」混搭起来。

  小米副总裁黎万强:小米是如何做出年轻人喜欢的产品的?


  蘑菇街,应该算是第一个使用 Pinterest 的瀑布流来进行展示商品的电商导购网站,据说使用了瀑布流后,PV成倍上涨,之后各大导购都开始模仿。产品是由「商品」+「瀑布流」混搭。

  @陈琪Shark (蘑菇街 CEO )既然说到蘑菇街的产品,这个”图墙”也是不得不说。最早是看到一同事的Blog用这个模式,惊为天人啊(后来知道原创者是pinterest.com)。三天后我们就把搜索改成这样,用户立即用PV的成倍上涨回应这个设计(到现在,我们的同行甚至全站采用这个设计)。再次感叹一下,咱和一流水准还是有很大差距啊…… 来源微博:weibo.com


  以上的这些产品都是在自己产品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产品功能,也同样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化学反应,我把这种叫做「跨界的混搭」,找到可以互补的产品并且混搭在一起,让原来的产品变得更加好。

  希望分享的一些例子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小启发,如果大家感兴趣也可以试着动手混搭一番。:)

时间: 2024-08-03 22:59:40

混搭的产品设计的相关文章

跨界混搭的产品设计

  [核心提示] 「混搭」这词常见于「流行音乐」中,是将两种不同的风格的音乐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趣味的做法,在互联网产品中有哪些混搭的有趣玩法呢? 「混搭」这词常见于「流行音乐」中,是将两种不同的风格的音乐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趣味的做法,有 1+1>1 的效果.而在我们熟悉的互联网中其实也有不少「混搭」形式,结合最近在做的产品正好做了一个简单的分享. 第一阶段:Web2.0 Mashup Web2.0 时代从一开始就有「Mushup(混搭)」的理念,各种号称 Web2.0 的网站或多或少的都会有

深聊APPLE WATCH平台认知与产品设计

  编者按:超多干货!今天腾讯同学@C7210 这篇良心万字长文,从平台认知.产品形态及设计模式三个层面分析Apple Watch,是目前看到的分析最透彻的 Apple Watch 文章 >>> 时至今日,Apple Watch已然高调进入我们的视野,却仍未正式进入我们的世界,绝大多数人的信息来源仍限于Apple官方的介绍.大家有期许,有探索,也有失望.持负面态度者的普遍看法是,"这些事情在iPhone上都能做-手机屏幕那么大,看起来更爽用起来更舒服-令人心塞的续航能力仅支持5

6套APP构建我的产品设计工作流

  工具有很多,适合不同的人,作为设计师,我的日常就是接受并讨论需求.拆解任务.设计流程与界面.制作原型和动效等.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每天工作中必用的六套工具,它们满足了我几乎所有的工作诉求,并且效果拔群. 界面与流程设计:Sketch + Axure + Xmind 日常工作中,核心的设计产出就依赖这三款 App 了. 在需求梳理阶段,会利用 Xmind 绘制脑图和流程图,明确所有的设计节点并呈现出来. Xmind 免费版功能足够强大,支持各种样式的图表,并且上手门槛也很低,稍加学习就可以马上

交互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工作流程小议

当产品的用户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时,交互设计师的职责也越来越明晰了.交互设计师除了自身的基本功外,还需要有一个规范的流程,才能够使工作完整有序. 图1 交互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流程图 一.版本计划 版本计划是指在产品或项目立项时,对产品的一个总的规划,通常包括产品的需求与目标,比如能够实现哪些功能,性能上如何.这一过程,交互很少直接参与,或者列席一下发版立项,对计划情况有所知晓.交互可以纵观一下历史版本,对比行业内外的相关产品,以及满怀未来产品的一种期待:实用.方便.美观-- 二.需求分析 在版本计划

产品设计是该引导用户还是顺从用户习惯?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纠结的,就跟怎么样去平衡用户体验和用户习惯一样,都是比较难权衡的,但现实工作过程当中又经常会碰到,当产品已经发布一段时间,或者是市面上已有类似产品的时候,一般来说用户的使用和操作习惯都已养成,这个时候发布一个颠覆性的产品设计版本,无疑会对用户的使用习惯造成冲击,先不考虑新的产品是否加强了功能,是否提升了用户体验,单就其对用户习惯造成的冲击问题,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进去,是在某些方面顺从用户习惯,还是应该加强引导,迫使用户打破习惯,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权衡之后再做决定. 任务

设计实例:产品设计的情感与情绪

我在产品研究文章里,经常提到"应用情景""设计触发用户情绪"这样玄而又玄的用词,很像一个卖狗皮膏药的.最近刚好有些实例来验证一下. 1.Bing的背景图片Bing刚出的时候,我很不喜欢它的背景图片,觉得丫怎么没一点常识.搜索引擎是效率型的产品,用户访问这个页面的时候,第一得加载快,第二得在"一瞬间"找到输入框的位置,这两项速度越快越好.可Bing的页面弄这么花里胡哨,加载速度自然比Google慢,视觉在第一时间又被背景图吸引了过去.从输入网址到输

设计思想:产品设计的情感与情绪

我在产品研究文章里,经常提到"应用情景""设计触发用户情绪"这样玄而又玄的用词,很像一个卖狗皮膏药的.最近刚好有些实例来验证一下. 1.Bing的背景图片Bing刚出的时候,我很不喜欢它的背景图片,觉得丫怎么没一点常识.搜索引擎是效率型的产品,用户访问这个页面的时候,第一得加载快,第二得在"一瞬间"找到输入框的位置,这两项速度越快越好.可Bing的页面弄这么花里胡哨,加载速度自然比Google慢,视觉在第一时间又被背景图吸引了过去.从输入网址到输

浅谈产品设计的抄袭、借鉴与创新

不少人觉得现在的产品设计过程总是伴随着抄袭和所谓的借鉴(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比如产品经理告诉设计师「我就要那个效果」.「你照着人家的产品做」或者「大家都采用这种方式」.而我们似乎总在看到那些优秀产品的设计之后,才知道,设计原来可以这么做. 昨天和一位朋友还聊到了现在互联网比较浮躁,很容易被市场与金钱牵着鼻子走,最后做出自己不想要也不满意的设计草草了事,这对个人的发展毕竟是不好的.回想自己做项目的经历,其实也经常伴随着抄袭.借鉴,当然也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想简单聊一聊三者的关系. 抄袭是无脑的抄

基于云计算的通讯录产品设计

通讯录是一种记录用户联系人的联系方法.地址等信息的服务,做为一种实名的社交网络,以通讯录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不少热门的互联网应用,如即时通讯.邮件.社交网络等等,以及不少本地应用,例如用户的电脑Outlook.手机通讯录等.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通讯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何保证与朋友.同学.同事.领导.亲戚等之间的联系,并能方便快捷的查找.记录.修改其相关通讯信息,仅依靠手工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管理日益膨胀的通讯录的需要. 通讯录产品市场现状 目前具有通讯录的产品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