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IT世界里,奇妙的变化正在上演,每个公司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无限制地调用各种计算能力,使用各种软件,然后将它们交还给广袤无垠的以太(ether)。对于这股庞大而神奇的云力量,公司只需要“用多少,付多少”,甚至不用亲自构建、培训和维护。
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公司、计算机功能和恶意功能清除软件闯入云计算市场,整个市场也似乎越来越复杂。
基于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的亚马逊弹性计算云EC2就是一个典型案例。EC2表面看来就像是一个可供租用的数据中心,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利用IAAS,用户可以按需运行程序,并自由调节带宽、存储、内存、其他服务器、安全等每一项数据中心工具,这是因为IAAS的设计初衷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数据中心,不再是印象中那个尘土飞扬的卫星数据中心,IT人员也不用顶着身体的不适来执行每年两次的灾难恢复训练。
本质上的差别在于,在亚马逊的云端,所有的硬件都是自动更新的,所有的软件都能保证近100%的在线运行,用户不用担心正常运行时间。(EC2仍旧会发生宕机事故,微软的Azure平台,谷歌的Gmail等信息管理应用也是如此。但是客户不需要为此担心,他们完全可以忽略宕机风险,即便宕机真的发生了,他们可以尽管抱怨,等待程序恢复。在云平台,一切问题都交给了IT人员。)
撇开云的闪光点,云服务架构呈层状分布
所以说,“云”IT架构环绕着一圈神秘的光泽。但如果你稍微眯起双眼,你会看见在闪闪发光的雾和风中隐藏着一座“金字塔”。
一般来说,由于太多的炒作,云计算市场笼罩着一层浓雾,以至于我们看不清楚云计算的真正架构。除非你愿意冒着风险拨开那层迷雾,你才能够看到真相。
然而,当你看清楚时,你却失望了。因为云的架构看起来那么熟悉。
租用设备却缺乏足够的认知
云看起来如同复杂的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抑或空间感极差的人绘制的数据中心图表(他们把存储放置在离事务处理监管器100英里距离的地方)。
有趣的是,在你租用网络和数据中心的每一层功能时,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供应商,而不用考虑他们的位置所在。
观察数据中心和OSI图解,你会发现最底层都是物理层——连接你的数据中心与云服务商数据中心之间的电线。
你可以从电信运营商那里租到它们,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与云服务提供商如出一辙,只是发展略显落后。(在电信术语里,“云”意味着“不用担心任何技术问题,只要连上电源,即时支付费用,我们就可以帮你实现一切”。)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一部分部署需要你亲自动手——打包你的数据以待其他网络和应用程序接受。这是需要你动手的唯一部分。
第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同样来自电信运营商,第四层(传输层)也是如此。(从本质上说,第三层和第四层都是传输,只不过第四层要略微智能化,而第三层需要在硬件上投入更多的费用,所以说,第三层是供应商极为重视的一层。)
第五层,即会话层,有关于云平台软件。云经纪人构建各方面的联系,包括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联系,应用程序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程序和网络的联系。云经纪人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在必要时解除两者关系,根据终端用户的需求随时将它们导出“云”。
在这一层中,包含了诸如亚马逊弹性计算云等IAAS服务。你可以根据需求,在数据中心自由活动以创造价值。然而在数据中心,本应很简单的技术意外地复杂苦难化了。
将应用程序导入导出云平台,这是一件棘手的事,对于云供应商来说,操作的过程亦是如此。云供应商将APIs(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中间件,信息交换技术塞满了整个箱子,就像一个填满老鼠的鞋盒,空间利用率达到了极限,这时候如果再放几只进去,那原先的老鼠就很难跑出来了。
然而,云供应商不希望你看到这一点。这或许是云计算发展的一大阴暗面。
(责任编辑:蒙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