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每经》与360的风波再起,《每日经济新闻》在创刊五年纪念日这一天再度刊载了一篇造谣360的文章,360方面也立即表示将追加诉讼。而“每经”为何缕缕刊载不实报道,甚至沦为网友口中的造谣媒体,也引发了媒体人的集体反思。
一位曾经的媒体从业者表示,“有媒体已经沦为了钱的奴隶,权的奴隶,并靠发企业负面勒索广告。对此,也有网友表示相信中国部分媒体还是有道德的,只是类似《每经》这样媒体损坏了整个行业环境。”
知音励志版副主编发微博表示,“有些媒体正在堕落,为了既得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把道德和良知弃在一边,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不得不引起警惕。”
据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爆料,一家公司如果打算IPO(上市融资),给媒体封口费行价是惊人的300万。由此可见,对利益的追逐已经成为《每经》等一些媒体屡次刊载不实报道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曾多次因不实报道进行公开道歉。2010年10月27日刊发不实的华为公司报道,最后表示因采编人员工作不严谨,未能向华为核实相关准确信息,报道的相关内容与事实不符;2010年6月30日,《每经》也因未向北京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核实相关信息,导致部分报道内容与事实不符,最终道歉。
有专家表示,廉造谣成本低以及缺乏相应的监管是媒体发布虚假报道的主要原因。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是一家新闻媒体的底线。但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媒体放弃职业操守,践踏新闻价值,重利轻义,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而夸张事实真相、捕风捉影,恶意抹黑。此外,我国也应快速完善对媒体的监督机制,避免出现未加验证、主观臆断、阴谋化妖魔化的报道再次出现。
据了解,今年2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采用匿名作者采访匿名人士的方式,用近五个整版的篇幅刊报道360产品问题。而对此360在2月27日就此正式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每经侵犯360商业信誉,要求赔偿5000万经济损失。在28日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中,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现场反击了这些不实报道,并直有巨头幕后操纵。据悉该案件将于近期开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