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快结束的时候,中国人送走了超女,迎来了另外一场更加疯狂的“红楼梦中人”的海选。
无可否认,音乐是新旧版《红楼梦》的重要点睛元素。新版红楼梦音乐创作者面临的公众期望和压力更大。这个现象,和现在许多人质疑新版演员候选人、质疑新版红楼梦的审美素质是一样的,其根本原因只是留恋旧版作品的创作功底和艺术性而已。
我认为,习惯和先入为主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做新版的音乐,其实这就是对制片人和策划团队的挑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眼下的无线音乐市场可说有些气氛冷淡,尽管中国移动与各大运营商在2006年如计划完成了几次彩铃唱作大赛、启动了“无线音乐俱乐部”,建立了各自的“中央音乐平台”,2007年1月14日,第一届中国移动M.MUSIC无线音乐颁奖盛典也应声而出……但这些,在熟悉数字音乐市场(特别是手机增值业务音乐市场)的人眼中,都不过是旧闻而已,没有足够令人激动的地方。虽然运营商花了比SP更多的钱和比SP更强大的平台提供音乐服务,可公众的回应却一直没有一个欣喜的笑脸——“无线音乐俱乐部”成立至今,业界唯一有点印象的“业绩”就是“因技术原因导致许多用户注册俱乐部不成功”,以及“无线音乐俱乐部业务只有个别两三省份用户数突破100万”。那一边厢,CP、SP们的脸色也不好看:M.MUSIC无线音乐颁奖盛典上出现了歌手受唱片公司高层指示不应主办方出席演出的情况,这个恐怕也是当初某些“高级市场策划”所始料不及的。
红楼梦新版创作遭受压力非议,它和无线音乐发展星光黯淡的相同之处,都表现为大众对某种商业利益下拙劣营造出来的“艺术创作”气氛不卖帐——面对花花绿绿的海报宣传、声势浩大的审丑式海选,大家从一开始的感兴趣,观看和参与,慢慢品不出滋味来到产生抗拒和漠视心理。
这场华丽和庸俗并混的海选里面会有许多热门娱乐的亮点,比如马天宇参选宝玉一角,比如那个想表演怎么“用牙阉了柳湘莲”的会翘兰花指的男人陈影,又比如争论的沸沸扬扬的“黛玉”候选人……
这一切,似乎那么的新鲜,又似曾相识——如今的无线音乐门户上,不也一样充斥着各种以“音乐”为名但与音乐发展无关的明星八卦和绯闻报道吗?一场为吸引用户花钱买彩铃而办的彩铃大赛,不也和新版红楼梦海选异曲同工吗?人们都能发现,当初自己想去关注这个比赛的初衷,到戏散人离的时候才惊觉彩铃大赛、原创大赛发掘不出几个感动中国的音乐新星,唱不出几首街知巷闻的新歌;整个红楼海选,也终究没有几个符合原著人物气质的候选人。
这两者带来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好比批挂着将军战袍在戏台上唱戏的小孩——年纪太小,修养尚缺,只知道表面威风,却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
有些从一开始就对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创作唱反调的人,未必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往往是一半的预见者——他们也许一早就预见到主办方举行的海选其实和电视剧创作没有什么必然和直接的联系,只是纯粹的商业操作。虽然他们心里明白,也表示了新版红楼演员海选没有意义的意见,可是他们无力改变。直到邓建国终于忍不住了,带着芙蓉姐姐、张钰粉墨登场,要搞一个新版红楼梦电影的演员海选!那些还在“梦”里的参与者们和看客们才都一下子没劲了。大家都明白:新版要拍得好,原来并非一定要海选不可的。所谓“气势”、所谓“广泛的参与和人气”,都不过是某种商业目的下的华丽借口而已,最终是没有办法满足大众的需求的。
有些从一开始就对运营商自己下海做无线音乐场子做“运动员”指责多多的声音,他们也往往有足够的经验去预见整个音乐圈子和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的轨迹。虽然他们的意见依然无法停止许多“主办方”们兴高采烈烧钱办活动的计划,但他们至少不会在一条明知道是死胡同的道路上离真正符合大众的音乐越走越远。这就是他们肩负的使命和把握住的机会。
=====================================================================================
现在从“创作心态”转到“如何做好音乐”:
先说红楼音乐(非专业意见,欢迎拍砖指导)
首先,音乐必须在新版红楼梦制作中被放在重要位置,词曲配乐必须是中国境内水平最高的版本。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亮点,不应仅仅局限在我们今天所见的演员、道具和服装,音乐虽然在这个阶段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讨论,也必须对之有高标准的要求。
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的影视作品,之所以有好的口碑,应该主要归功于其音乐。比如中国电影〈青蛇〉、〈少林寺〉、〈包青天〉等等,还有韩国的〈王的男人〉、日本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台湾网游〈仙剑奇侠传〉及其电视剧,还有台湾的霹雳布袋戏……观众对作品或剧情的深刻印象,往往建立在令人投入的旋律歌词上。不难发现,大多数经典的影视作品,都有一首令人琅琅上口、萦绕脑间的音乐。可见,做好音乐这个环节,成本最低,也是令新版红楼梦博得公众认同的一条好路子。
其次,那些对旧版红楼音乐情有独钟的人,我们应该去探讨是什么如此令他们着迷?能不能把这些成功的元素提取出来在新版里继续发扬光大?要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音乐人来说说,应该有以下几点:
编曲配乐方面:
1、运用了大量民族乐器和传统音乐的编配技巧,令旋律有浓郁的中国古风,使之单独播放也能作为中国音乐的典型代表;
2、旋律在配合剧情的同时更加深化了气氛,该悲的悲,该热闹的热闹;即使喜乐的旋律也蕴涵着莫名的凄凉;
3、节奏以悠长舒缓为主,突出历史感和沧桑感。总之,旋律对原著的整体感情基调的反映“恰如其分”。
4、有部分只有旋律和人声的“无字歌”,虽然没有歌词,感觉特别哀伤,印象特别深刻。
词方面:
1、用词简朴,虽然大量运用了文言词句或古风意境,听起来或观众跟唱起来时却不觉拗口文绉,利于传唱,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2、歌词里巧妙穿插了原著小说里的词句,不但在剧情产生矛盾冲突的同时十分“应景”,而且在音乐脱离剧情、单独播放的时候,歌词也能引起人对原著的遐想。
3、不同人物主题的歌词,能够嵌入人物本身的心情来表达,令人印象十分鲜明,如〈晴雯歌〉、〈葬花吟〉,这种词作方法似乎只在〈红楼梦〉这样大型的人物小说里可以运用,一般的影视作品里是很少见到专门为主角或者配角写一首歌词的,而且歌词是紧密结合原著对其描写的。
4、虽然歌词里的文言成分和古风手法比较多,但歌词还是里结合了一定的现代人视角和价值观,听众欣赏起来容易产生认同感。
5、虽然原著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但它的歌词不一定要求辞藻华丽繁复,旧版歌词没有“抛书包”卖弄文采学识的感觉,很自然。
最后,说下我对新版红楼梦音乐有什么区别于旧版音乐的期待吧!话说上面写到的旧版音乐的好处和特点,如果新版音乐也全具备了,也不一定能称之为“成功”——观众和听众需要新的东西,新的感受,就意味着新版音乐必须具备它自己的特色。可以创新的地方,我认为很多,比如可以效仿下“黑鸭子”、“女子十二乐坊”等风格,虽然曲子歌词是旧的,但是用新的唱腔、乐器和音色,甚至新的编曲方式去营造一种新的但符合原曲精神的气氛。
如何模仿创新呢?举个例子,日本在近二十年来,成功将动漫作品的影响打入中国甚至美国等世界范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助因就是它的动漫
音乐。日本动漫音乐在成长的初期有很多模仿的影子,比如曲风和乐器选用都是西洋式的,要演绎一个日本盛大演出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配欧洲宫廷的圆舞曲或者西班牙式舞曲,又比如:一个欢快的场景,不一定用东方式的大锣大鼓,而是用了欢快的小提琴旋律。然而到了成熟期,日本动漫音乐开始结合了现代流行歌的配乐元素和风格,如〈天空之城〉。同时,日本境内的著名音乐创作团体也成功地打开了创新的突破点,杰出代表如喜多郎、神思者等。还有众多游戏音乐的创作者,更是把日本网络游戏的配乐大量融入中国风和乐器,旋律上则沿用日本能乐和传统音乐的套路,最后创造了一套新的东西:日本动漫音乐。
过去,中国优秀的影视配乐创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少,也很难刻意培养,影视作品的背景乐多数是从国外音效库中抽取借用或从其他经典影视作品配乐中偷用过来的,整个中国影视音乐制作圈子里缺乏原创精神和有特色的品牌(如〈青蛇〉原声碟里的OST音乐,快被用滥了),所以有时看电视剧或电影时就会对剧情音乐产生似曾相识或者没有新意的感觉,有时候因为配乐的太懒或不专业,做出来的音乐效果会让观众听了觉得特傻、莫名其妙。这些在旧版红楼梦里做得几乎无懈可击,所以希望新版音乐也能本着这个精神,做出新的红楼主题音乐和配乐。
我认为,既然日本人能够把别人的东西先模仿再融合,最后产生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那么中国人也应该借鉴和得到启发。旧版红楼梦在演员方面虽然都是十几二十的年轻人,但很明显的从服装设计、美术设计和音乐方面可以知道是出于年龄偏大的艺术家之手,厚重得来略显陈旧和压抑。在新版红楼梦的音乐创作中,除了邀请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乐器演奏大师、中国戏剧曲艺大师和古代作品的影视歌词作者,是否也可以考虑吸收和入新一代音乐人呢?比如新生代中擅长古风音乐创作和编曲的“小狮子丢丢”,以及中国网络歌曲创作界中不断涌现的广播剧配曲和古风填词代表人物,如小2、EDIQ、清响、托尼等等,他们的词不失古韵、从容大度、优美好唱、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这些只是我知识范围内的新锐人物,视界不免狭窄,但私自认为以他们的水平的确可以尝试担当一部分的词曲创作了。还有一个推荐新一代年轻音乐人的原因是,他们过往的作品不但有成功的古风作品,文学修养超越一般通俗歌曲的音乐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确做到了曲子和词的结合令人感动、有新的美学享受。
写到这里,各位看官想必该看累了,我不想再花同样多的笔墨去写培养无线音乐崛起的土壤,结论是很简单的,和创作新版红楼梦音乐一样:
我想对所有以“音乐”名义去做商业策划的电信运营商们提一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活动理念、口号和策略不要停留在音乐传播的表面阶段,请关注音乐创造氛围。
2、建立“边吃果子边种树”的心态,不要以为整个乐坛和唱片公司都是“一夜七次郎”,奶牛再状也是要吃草的。请尊敬和善待音乐人。
3、与提高参与者和大众音乐欣赏水平无关的活动和“审丑式”歌曲海选,能不搞的就不要搞。那些在比赛复赛阶段才提出的强夺音乐人对作品
著作权的不平等条约,请不要在下次的音乐活动里再出现,小心变成第二个天娱。
4、用你们雄厚资金的万分之一去建立专门的音乐创作研究团队和“无线音乐实验室”,主动迈出去,而不是每次等着唱片公司出新歌。
5、请善用你们对外标榜的“销量数字”和“下载量”,那个东西造假久了就会像红楼海选一样,越看破绽越多的。
6、请无视你身边高唱赞歌的写手和某些SP公司,他们做的许多东西都只是在纵容你的错误。
7、培育数字音乐市场价值的最终源头、提倡优秀内容的推广才是硬道理!
最后想说,除了运营商,其他人也是有足够力量去找到新的出路的,不要怕,多思考,多尝试,许多机会还在水面下。
振兴无线音乐,人人有责!
by 梁佩瑜(我本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