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于今年6月初宣布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后,环境保护、清洁能源以及能源转型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以及专家学者认为,全球的能源转型已然开始,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可再生能源或将逐渐代替化石能源成为市场的“新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能源结构正处于转型之中,但以石油和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主要地位。
美国与OPEC双雄争霸
能源结构的逐步转型并未将化石能源“扫地出门”。英国石油公司(BP)此前发布的2017年《BP世界能源展望》(以下简称《展望》)中指出,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仍是当前为世界经济提供动力的主导能源,将占2035年能源总供给的四分之三以上,而美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化石能源的舞台上颇有分庭抗礼之势。
首先,在石油市场方面,近期,美国凭借着页岩油成本的优势,不断冲击着OPEC的龙头地位。美国油服企业贝克休斯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当周,美国石油钻井数增加6台,至747台,石油钻井总数连续22周实现增加。与此同时,OPEC方面虽然将减产协议延长9个月至明年3月份,但这份减产协议的实施力度和效果均不甚乐观。加之,近3周以来的卡塔尔“断交风波”仍未有好转,全球石油市场受到冲击。
其次,在煤炭市场方面,特朗普俨然成为煤炭行业的重要推崇者,寻求重振煤炭产业,并且增加煤炭行业的就业。然而,从数据上看,当前美国的煤炭使用量正在下降。有分析人士认为,煤炭行业衰落主要是因为成本更为低廉的页岩气和天然气的竞争,因此退出《巴黎协定》或将于事无补。
整体来看,国际能源署最新月报显示,5月全球原油供应增加58.5万桶/日至9669万桶/日,其中OPEC国家5月原油产量增加29万桶/日至3208万桶/日,创出年内新高,全球石油库存仍处于高位水平。与此同时,《展望》预测,在未来的20年中,石油需求增速将出现放缓,到2035年,全球所有的石油增长需求均将来自新兴市场。不过考虑到电动汽车、共享汽车和拼车等新型交通出行方式,石油市场长期前景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另外,中国作为重要的煤炭消费国,由于近年来已开始转向更为清洁低碳的燃料,《展望》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煤炭消耗量将达到峰值,而印度则将成为最大的煤炭需求增长市场。
中国引领可再生能源市场
在特朗普选择“倒退”之时,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巴黎协定》以及致力于能源转型。中国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在即,据BP本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不断下降,中国可再生能源产量也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展望》预计,中国将在未来的20年中成为可再生能源最大的增长来源,其增量将超过欧盟与美国之和。
事实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得到了全球广泛的关注。彭博新能源财经在日前发布的一份《2017年新能源展望》中预计,新增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总额将在2040年达到7.4万亿美元,其中太阳能投资占2.8万亿美元,风电投资占3.3万亿美元。另外,在需求疲软、可再生能源成本低廉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在2040年前欧洲煤炭用量将大幅减少87%,而中国的煤电虽然会在未来10年继续增长20%,但将在2026年达到顶峰。
《展望》指出,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一大特征就是能源结构正在持续地低碳化,并且由于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以及政府对于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的政策决心,预计中国的能源结构将在未来的20年中发生显著变化。
具体而言,BP预计,中国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则将从2015年的23%升至2035年的26%,占全球净增长量的35%。而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变,煤炭占比量将从2015年的64%下降至2035年的42%,而大部分减少的煤炭份额将被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水电所替代,在未来20年内将满足中国一半以上的新增能源需求,而这些燃料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总占比也将在2035年,从2015年的12%上升至超过25%。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