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推演回顾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未来会怎样我也没有先见之明,但个人习惯是用最基础的事实逻辑来推演,而不是从经验主义出发。下面演示从一个命题衍生结论的过程。当然,结论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首先,智能手机本质是随身的计算能力和联网能力而非通讯。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认为可穿戴设备远没成熟。有些人把智能可穿戴设备当成第二台智能手机来思考,方向就是有问题的。目前这些设备承担的计算能力和展现能力还远远不够。并且,基于全联网的假设,如果手机成为计算能力的核心,那么展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设备目前需要依赖于手机屏幕,并没有突破的技术变革,而类似手表屏幕这种展现方式,比手机还糟糕(大屏手机仅仅因为展现的优势就打破了操作便利的优势)。

手机屏幕小、输入慢的展现模式带来了什么?

1、当前的H5没有想象力。在PC互联网时代,网址定位、搜索引擎定位、网址站串联是成熟后的模式,而手机上每个APP都是孤岛,用户打开手机就要寻找图标,即点即用(因为受限的展现模式)。是APP相比网站更高的制作难度导致小APP难以存活吗?显然不是,本质在于流通模式的变化。除非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底层架构发生迁移,否则不会有爆炸性的变化。

2、分发平台和高频应用才是最大价值所在。APP流通模式自然也就带来分发平台的重要性。iPhone表面上看来是用硬件抢占用户,其实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分发入口,即分发内容的渠道,这才能成为入口。国内安卓对google的屏蔽以及因此带来的体系不完善也促进了PC对手机平台的输入,最终成就了360。但即便appstore和360处在拦截用户的第一环节,开机后用户还是直奔微信而去,从而使得微信成为又一个内容入口。说到底,用户使用最勤的、最想快速打开的应用才能成为分发平台之外的入口。

3、陌生社交是个做不大的概念。纯粹的陌生社交很难最终成为全民级的高频应用。一个无法将陌生关系转换成熟人关系的平台根本长不大。陌陌的后期成长在于通过所谓群组来促进将冷关系变成热关系,否则失去了长久发展壮大的可能。但是不论经营的社区面向什么群体,最重要的是思考生态,即是上中下游的关系,让自己成为平台,这个生态会决定最终盈利的方式。这个道理以前就是如此,现在只是更快罢了。

4、内容从来都不值钱。传统媒体其实也并不是靠出售内容来赚大钱,真正赚钱的是广告。广告卖出去的前提是读者或观众数量,而为了快速的扩大影响力,内容不能收费变成必要条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免费内容获取用户的成本更低,趋势一去不复返。过去的媒体运营方式靠的是吸引足够多的注意力和时间,但现在读者花在任何事物上的注意力和时间都不再那么多了。自媒体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所以受益对等。而媒体的价值也越来越不局限于品质,而更多趋向于“高频”。

5、O2O的定义并不准确。当你拿着手机买单、团购电影票、付打车费的时候,你是Online还是Offline?既然随时可以在线,O2O这个词已经没意义了。O2O最重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不流畅的问题,B2B、C2C、B2C……任何两方都可以。饭馆与食客,汽车销售员与车主,房东与租客……衣食住行无所不可。信息价值不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而是互联网一直都在提供的,移动只是加速。

6、移动支付的真正意义。移动支付对于整个产业格局的影响范围其实并没有超过PC年代,但能量确实大了很多。随着O2O的发展,线下支付大大普及,这个才是将来整个支付产业的新增市场,远大于PC时代。第三方支付最大的影像里是造成银行品牌认知度下降,比如说微信支付绑定银行卡时其实你已经不再关心是哪家银行。但这件事,支付宝早就在做了。

7、小而美的电商总有机会。因为展现形式的不同,消费者在手机上较少乱逛,信息来源是非常局限的,所以品牌的价值远超过去。而想快速获取用户就需要消费者帮你传播,高频应用的价值由此体现。加之用户更加没有耐心,“搜寻加列表”的展现模式并不适合,放大了“编辑”(对内容进行甄选的栏目、独立APP或独立品牌)的价值。此外,永远在线的特征使得购物时间更加随意,决策更加冲动。这种松散的购物行为也需要不同的经营方式,比如限时等策略。

……

以此类推,最后也许推成一个U盘。总之,用推演的方式来看待趋势是不是会更清晰呢?欢迎交流。

时间: 2024-10-09 23:35:51

用推演回顾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文章

智能硬件“热捧”到“热卖”的沙盘推演

摘要: 谈热卖还有点远,现在智能家居首要任务是不要把自己做死了.9月20日,在搜狐IT主办的智能运动会上,智能家居幻腾智能CEO王昊这样认为. 如果大家接受到的是科幻化.终极化的智能 "谈热卖还有点远,现在智能家居首要任务是不要把自己做死了."9月20日,在搜狐IT主办的智能运动会上,智能家居幻腾智能CEO王昊这样认为. 如果大家接受到的是科幻化.终极化的智能硬件描述,那么用户接触到实际产品可能只有一个感觉,失望.即使一个硬件设备本身灵敏程度提高几十个百分点,但依然不可能满足用户的期望

反精益创业—顶层设计与业务推演(1):甲方乙方问题

格局注定开局,开局注定结局是否有顶层设计,并不断进行业务推演,是精益创业和反精益创业在实战中的重大区别之一.因此这里要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商业模式不论如何变换,万变不离其宗,而在商业生态中,"甲方乙方问题"将贯穿始终,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竞合问题".举个例子,早上在小区门口会有很多卖早点的摊点,这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商业生态圈.这些摊贩有炸油条的,有卖豆浆的,还有卖煎饼果子的--这之中有不少的小商小贩,都有这样一种贪得无厌且目光短浅的想法:如果这些生

Scala Learning(4): Currying柯里化的推演

本文展示加法和乘法的两个例子,最后使用MapReduce的思想把两者统一成一个带Currying的表达形式. 从high-order functions推演到Currying 原始方法 def sum(f: Int => Int, a: Int, b: Int): Int = if (a > b) 0 else f(a) + sum(f, a + 1, b) 表示从a到b,把每个int做一次f处理,把所有结果累加起来. 对应"加法"."立方"."

怎么样做维修流程的推演,有什么工具或者引擎吗?最好可以做二次开发的。

问题描述 对于复杂产品的维修,通常都会有一套比较复杂的流程,这些流程都是由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上百个的工序组成,对这些工序构成的流程进行优化是我常常遇到的问题,当涉及到多条流水线并行作业的时候,优化的工作往往很是繁琐.想请问有没有什么工具或者引擎,能提供可视化的流程构建,然后能对构建好的流程进行推演和分析,来辅助进行流程优化的工作.最好这个工具或者引擎是能进行二次开发的.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二:用matlab之类的建模,听说有专门的工具箱做这个的解决方案三:那流程引擎没有这样的功能吗?解决方案四

反精益创业——顶层设计与业务推演

摘要: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萧伯纳 顶层设计原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的概念.就是说假设你需要完成某一项大工程,那你就要运用各种系统论的方法,你需要从全局出发,对项目的各个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萧伯纳 "顶层设计"原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的概念.就是说假设你需要完成某一项大工程,那你就要运用各种系统论的方法,你需要从全局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因此,从概念上来说,顶层设计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

经不起数据推演的团购网站都是骗子

团购网站的商业模式毋容置疑,作为买卖之间的平台,为买方提供更"省钱"服务,为卖方提供规模化的购买需求,自身获取服务价值.然而中国大部分团购网站有些变味,将获取用户"规模化"作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商业模式中"流失"这个重要因素.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873.html">数据驱动业务的理念对于资深的从业者都有一些概念,将数据推演应用到团购网站的经营中,很容易得出其商业经营是

回顾2010互联网十大羡慕嫉妒恨

CNET科技资讯网 12月30日 特别报道:CNET科技资讯网<绝对热点>栏目在岁末特邀CBSi中国媒体总编刘克丽,对即将过去的2010年的互联网提出了"十大羡慕嫉妒恨". 令人羡慕的事情是,北京时间12月8日,苦熬14年的当当网在纽交所上市:以及只有4岁的优酷网站在12月8日成功登录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报33.44美元. 最让人嫉妒的,莫过于谷歌的大手笔收购和新浪微博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发展. 而2010年互联网最不缺乏的,就是恨!3Q大战,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唐骏的学历门事

政府力推医疗大数据 互联网医疗正“高烧40℃”

在互联网与医疗从业者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之下,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生态已初具规模.而日前,国务院召开会议,确定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有人说,医疗投资一直"高烧40℃",其中"互联网+医疗""烧得"最猛,创新产品与模式不断出现,但其中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同样不少. 企业政府齐推"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现在到底是有多热?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医疗领域.阿里巴巴实

地推逼格成负分 互联网创业花样作死为哪般

营销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一款产品.一款应用乃至一家企业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对互联网.科技行业来说,营销的重要性更是无可取代.但在这个行业中,营销也是分为三六九等.像苹果那样高大上的营销策略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像小米.魅族那个样自吹自擂的营销,也需要极厚的脸皮.但某些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营销手段,绝对让小米.魅族瞠目结舌! 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地推营销,不仅节操全都不见了,连"逼格"都成了负分!冒着被指责.被批判.被奚落的风险,互联网创业公司花样作死般的地推营销究竟是为了什么?其中又蕴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