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Rackspace公司和NASA宣布将会共同研发一种开源云平台OpenStack。现在六年过去了,OpenStack仍然没有得到大规模部署。
过去几年中,尽管OpenStack获得了大量关注,但是其部署比例仍然比较低。OpenStack的部署难度很高,许多人宣称它缺少某些组件,甚至有人质疑在OpenStack诞生的六年时间中,未能满足用户的期望。这个月我们将咨询顾问委员会的专家,询问关于OpenStack能否实现最初的宣传目标还是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以及是否只能将其应用在某些特定环境当中。简而言之,就是OpenStack将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Brian Kirsch,密尔沃基技术学院
开源云平台OpenStack由多种组件构成。不论你从哪种渠道学习OpenStack,都应该知道其目标是为了替代现有云环境。多家托管公司、甚至是技术竞争对手都已经和OpenStack建立了某种形式的联系,并且它在很多开源社区当中拥有大量拥护者。虽然最初这种技术看起来能够风卷残云般地替代云技术,但目前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事实上,OpenStack的整体部署比例仍然很低。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即便是私有云部署速度已经有所减慢,但是云技术并没有消失。尽管性能强大,但是OpenSptack具有一个明显弱点——难以保证其正常运行。至于部署的困难程度,取决于企业的现有环境和培训情况。但可以确定的是OpenStack部署不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安装向导就能够完成的。
尽管在线文档当中包含了非常详尽的安装流程,但是仍然需要管理员手动执行大量命令行操作,并且在安装向导当中输入大量参数才能够实现顺利部署。尽管安装过程的复杂性并不会影响OpenStack的性能或者特性,但是却会对用户群体和部署比例造成很大影响。对于IT行业来说,我们需要在投入更少的情况下完成更多的任务,如果安装过程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那么开源平台所带来的优势真的值得这样做吗?所有人都想节省授权部分的开销,而开源平台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之前已经出现过类似情况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桌面端使用Linux的阶段,其最终结果如何。
我并不反对使用开源技术,甚至对OpenStack寄予很高的期望。不幸的是,这些期望在现实面前已经落空,许多非常聪明的专家都无法成功部署和运行OpenStack。尽管一些Linux/OpenStack资深支持者在复杂性方面持有不同意见,但事实是大多数IT从业人员都不能顺利完成安装和配置流程。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厂商必须将产品设计地极为简单,但是在发布一款产品的时候,需要首先确保目标用户是否能够顺利使用。如果OpenStack想要继续发展——甚至是存活下去——必须赢得更为广泛的用户基础,而不能仅仅针对一小部分狂热支持者。
Jim O'Reilly, Volanto公司
对于想要搭建廉价云环境的企业以及想要转向服务模式的系统集成商来说,OpenStack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它已经获得行业内的大力支持,并在该领域内实现了快速增长。整个OpenStack架构由30多个项目构成,快速发展导致它们之间的完整性等级有所差异,这种问题是无意之间产生的。OpenStack希望围绕一个核心来搭建长期稳定的云平台,但是仍然采用早期的开发方式是非常危险的。
OpenStack Foundation正在和OpenStack Navigator一起研究这种完整性问题。它提供的在线工具能够进行完整性评估,为每个模块加上链接、详细规格和描述信息,帮助用户深入了解每个模块的功能,并且以多种配置方式提供用例模型。
从全局角度来说,OpenStack看起来是实现私有云或者混合云的最佳方式,尽管它正在快速发展。OpenStack能够以结构化的方式解决实际的安全、数据库和大数据问题。如果将眼光放的更为长远一些,这将会是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案。
然而OpenStack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仍然面临着某些不稳定因素。缺少广域网带宽将会对混合云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在可预见的未来,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数据迁移将会成为性能瓶颈。加上缺少一些易于安装的工具(这个问题刚刚得到改进),一些IT部门正在决定是否完全使用公有云。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容器技术来带了工作效率方面的提升,可能会影响公有云的发展,促使企业采用纯私有云方式。
这些负面因素是否能够对私有云造成足够破坏,从而改变市场走向现在还不得而知,而同时容器技术的兴起也许能够促进OpenStack的不断发展。在我看来,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发生。我认为OpenStack仍将会被作为一种私有云和混合云平台,因为整个行业已经为OpenStack投入巨资了。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