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免费音乐产业背后的黑洞

摘要: 复制免费音乐文件,可比于按揭抵押资产:如果屋主还贷的承诺和音乐一样可以多次复制,如此就贬低了房屋最初的价值,屋主所能持有的长期财富价值就减少了。免费复制音乐,长期

复制免费音乐文件,可比于按揭抵押资产:如果屋主还贷的承诺和音乐一样可以多次复制,如此就贬低了房屋最初的价值,屋主所能持有的长期财富价值就减少了。免费复制音乐,长期以来会给支撑复制之源的人带来伤害。

钛媒体注:钛媒体曾经发表了一篇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关于争论信息是否免费的文章《信息免费≠未来》,文中他认为信息在未来不会继续被免费,而是要遵循规律进入收费模式。在本文中,拉尼尔继续就音乐产业来讨论如何对信息收费,收费的标准。钛媒体对文章内容编译如下,期望对数字音乐从业者、互联网创业者带来新的思考。

如果复制拷贝成了轻而易举之事,音乐就不会成为稀缺资源。如此一来,音乐的市场价值自然要一落千丈。共享音乐文件算不算“偷窃”行为是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不想谈这个太有争议性的话题,因为我不认为软件要披着道德是非的观念来看到。它是中性的,枯燥乏味,更无所谓好坏对错。

跳出这个争论,用更长远点的目光来看,虽然我们不应随意山寨音乐文件,但现在就谴责一些盗版的人还为时过早。这些人虽然参与了一个利润巨大的音乐产业网络,却并没有分得应有的利润回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停止分享、盗用音乐文件是不公平的。网络时代,普罗大众个人的数据信息无时无刻不受监视,也从未因为别人使用了自己的相关信息得到报酬。

我希望看到最后大家都能接受付费音乐,但是在没有得到付费所能得到的价值之前,我不会提出付费要求。

我们是否有对这个产业做出长期贡献,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都不了解音乐产业,就算是它是能带来很多优秀岗位的产业,在你眼中也无足轻重。而我会向各位展示,我们应该将这种损失视为对其他人的预警。

从经济学角度看,复制一位音乐家的作品等于践踏了艺术成果的尊严。这么做不一定会断绝相关音乐家一切形式的收入,但的的确让这位音乐家只能拥有实时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或许现在演奏乐曲会让艺术家得到酬劳,但那些过去记录的音乐就成了无偿的演绎。

晚餐的时候偶尔高歌一曲到无所谓,可要是每餐都必须引吭高歌,歌者就会被迫陷入农夫那样的两难境地。所谓农夫的两难是指,农夫一年到头春种秋收忙个不停,盼着能歇歇,而真歇下来没农活可干又得为生计发愁了。

一位音乐家如果后天或者先天身染重病,又或是年事已高,都不可能以正常水准演奏音乐,也就无法得到收入。当然,确实有极少数音乐家抱病或者年迈还能精彩演出。但如果是仅靠现场演绎为生,即使是最出色的专业人士也可能因为运气不好马失前蹄。现实生活不可避免发生突发事件。所以,到头来每个以实时创造经济价值为生的人都会过上苦日子。

同时,社交网络或者搜索引擎等第三方监视设备会始终利用复制信息和记录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假如一位音乐家脱离了特有的乐器和版税这类通常的庇护,从事实时演绎的职业,赢得人气仍然不会有什么阻碍,甚至还能通过T恤、假发等明星相关的真实商品获得一定收入,但再也不能持久拥有财富。那些财富都由中央服务器收敛而去。你们看,音乐与按揭抵押资产多么相似。

这种相似之处可以类比为:未公开身分的第三方借助网络将抵押资产又用来贷款,然后这些贷款打包融入复杂的证券组合,并且没有对外披露证券有哪些构成部分,房屋所有者得到真正财富的可能性就减小了。

屋主还贷的承诺就像歌手的音乐文件一样可以多次复制。如此多次复制某位屋主的承诺创造财富,就贬低了这位屋主最初复制的价值。因为出现这样的复制,屋主能够长期得到的财富相应也减少了。

假设是另一种情形,屋主还贷的承诺只有一次,那么贷款不会偿还的风险可能就增加了无数倍。某种程度上说,屋主最后还得为这种夸大的风险买单,最终会以缴更高的税收场。因为政府需要一笔开支救助“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附近地区愚不可及的按揭抵押使本地的房产贬值,买房能够得到的贷款也就减少。

一旦所有收到还贷承诺的人背负了更大的风险,贷款就变得稀缺。如果没有绝对顶级的信用评级,大家都得不到足够的贷款。即使最富有的国家也可能难以拥有顶级评级资产。一旦那些“言之凿凿”的错觉幻灭了,现实世界的人变得声名狼藉,贷款方就再也不愿给他们贷款了。

目睹次贷泡沫破灭的悲剧,一切都再明显不过。按揭贷款就像音乐的文件。证券化的按揭贷款就像盗版音乐的文件。

无论哪种情形,都不会给偶尔一试渔利的人立即带来伤害。毕竟,发生的不过是别人电脑上多了一些二进制数字,无非是创造了一种抽象的复制,那无声的小小变化远在千里之外。然而,长此以往,现实生活中支撑这个复制之源的人会成为受害者。

时间: 2024-08-01 15:45:14

隐藏在免费音乐产业背后的黑洞的相关文章

数字音乐缺乏清晰盈利模式 受困免费音乐午餐

实体音乐市场在几年间迅速垮台并没有引起大众多少关注,没人会在乎为什么繁华商场中实体音乐CD柜台会越来越缩到一个小角落.相反的是,数字音乐却随着MP3.手机.网络悄悄地填补了实体音乐市场的空白,并夜以继日地创造出不菲的产业价值.但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这股数字潮流在冲开一条音乐的星光大道的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音乐商业模式,盗版横行.混乱付费.法律漏空,这一方面让大众乐于安享免费的音乐午餐,另一方面却让音乐产业链上的商家们愁容满面.数字音乐,该如何走出"免费的泥潭"呢?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

大象急了也咬人:IT业大一统背后的“黑洞”

当微软发布平板电脑Surface的时候,全世界都将其拿来与iPAD对比,在平板电脑领域并不算太成功的Google也不忘它揶揄几句.微软也确实继承了其Windows经常蓝屏的缺点,在演示会上出现了死机现象,颇为出糗. 微软正在成为大家主要的调侃对象之一,其实,微软依然是全球盈利最强的IT企业之一,仅次于苹果,高于IBM(微博).Oracle.三星(微博)等新老巨头. 但是,为什么微软会"沦落"到如此的地步?微软在并不擅长.以前也尽量少涉及的硬件领域,为何要冒着得罪HP.Dell等伙伴,损

音乐产业录音制作权缺失或面临困境

在北京流行音乐学院副院长尤静波看来,从唱片产业发展过程中去看录音制作权作为唱片产业"边缘"权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如今词曲作者的权益受到一定程度保障,而录音制作权缺失使唱片市场发展仍面临困境. 音乐产业录音制作权缺失 不愿透露姓名的臧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录音制作权问题.何为录音制作权?记者了解到,录音制作权包括3点:第一,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第二,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

中国企业家:别再期待免费音乐午餐

宋柯"免费"模式曾重创了唱片行业,如今,曾经的毁灭者正在变身为守护者.只是,对于收费的目的,艺人.唱片公司.互联网公司大相径庭文 本刊记者 袁茵 周恒星 编辑_何伊凡宋柯离开了.他是中国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师哥,捧红叶蓓.老狼.朴树,第一个签下李宇春.2012年初他撇下苦心经营的太和麦田音乐公司,开了家烤鸭店.临走时,悲怆地在微博抛下一句"音乐已死".宋柯又回来了.他的新身份是恒大音乐董事总经理.如果他预料到有人会让音乐收费"复活",可能他当初就

在互联网面前,音乐产业太被动了

国际报道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年初发布了音乐产业最新的报告:对音乐行业来说,过去的十年是最坏的十年,而2009年是过去十年中最坏的一年.至少在2013年之前,这种趋势不会改变.而实际上,2009年是音乐行业史上称得上是最糟糕的一年,全球收入63亿美元,比上年(2008) 衰退了 13%,不到1999年的一半.2009年人们的音乐消费比上年减少了32%. 而在中国,音乐更被认为是几乎形不成一个产业,传统唱片一年只有2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有百年历史的唱片业在1990年代遭遇盗版夹击,尚未转

免费“工具”的背后——网络犯罪分子劫持黑客的阴谋

本文讲的是免费"工具"的背后--网络犯罪分子劫持黑客的阴谋,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免费的. 如果此刻您正在互联网上搜索免费的黑客工具,那么就需要注意,大多数能够免费提供的工具,也只不过是一个骗局而已.比如在去年,我们报道了一个有关于Facebook的黑客工具,它确实是有能力去攻击Facebook帐户,但它其实并不是你想要的工具,因为所有人都能获得它. 在最近,又有一个远程访问木马(RAT)构建工具包可以在多个地下黑客论坛上免费找到,它包含一个后退模块,能够帮助作者访问受害者的

唐月明:音乐产业需向电商学习 未来人才是关键

从早期的蜡盘唱片.黑胶唱片到后来的磁带.CD,传统的音乐总是附着在某种实物介质上供人们消费和欣赏.数字音乐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它以数字信号的方式被储存在数据库里,在网络空间中流动传输,根据人们的需要被下载和删除,它的传播不再依仗于某种实物载体.网络音乐传播影响的日益扩大让一些头脑敏锐的人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专门的音乐下载网站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无限星空CEO唐月明在接受投资界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音乐的到来,首先解决了复制成本问题,传播方式也变的更加快捷,而且现在移动终端的出现,类似的

音乐产业面临枯竭著作权集体管理力挽狂澜

4月26日下午,由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简称"音集协").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简称"音著协")主办,天合文化集团和卡拉OK 版权运营中心承办的 "卡拉OK音乐版权法律热点问题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会上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现有环境下卡拉OK音乐版权的正版化进程,如何妥善保障音乐权利人的权益. 针对中国日益没落的音乐产业,发言者不约而同地表示了担忧.有权利人怒斥,作品使用者不顾著作权人权益,"唱片市场已经趋近于零"

现场音乐成大势所趋中国音乐产业将迎来春天?

当国内产业人在抱怨中国音乐产业还处于寒冬的时候,来自世界其它国家的掘金者们,早已将目光投向了这片正待开发的土地.近年来,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产业会议上,都发起过以中国音乐市场为核心话题的讨论,如由国际音乐经纪组织(IMMF)举办的MIDEM,以及将在香港举办的Music Matters 2010,来自中国音乐产业的核心代表们都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受国际瞩目的中国音乐产业 本周刚刚落幕的美国的SXSW音乐节,已经在奥斯丁举办22届,对于国际国内业内人来说都不陌生--每一年这个时候,全世界的音乐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