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注册,百度云送你2T,腾讯微云送你10T,而360云盘更不甘居人后,送上了36T,宣传为无限容量。
比较了一下国外的云存储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觉得这个神奇应该只归功于国内互联网。我用过微软的Skydrive,苹果的iCloud,尝试过亚马逊的云存储, 一直在用dropbox,所有这些服务商都只提供5G上下的免费存储;用作主力的Google Drive稍微大方点,有15G,但这个是Google所有服务共享的;我自己Google Drive上的100多G的云存储是通过购买Chromebook而来,算是付费的。
不比不知道,国内云存储服务商的大方程度实在让人刮目相看!
谁更需要“T云”
T是一个很惊人的容量单位,也只有在近两三年,个人电脑的硬盘容量才开始跟T搭上边。简单说起来,只要一个人没有收藏高清视频的爱好,那么他的个人资料基本不会到达T这个数量级。就我个人而言,Google Drive上的100多G用来存储我所有的个人资料(工作文件、照片和个人视频、其他个人资料等)绰绰有余。
那么,为什么这些云存储服务商要鼓励人们步入T的时代呢?一个原因是,它们提供“T云”不是为了你的需要,而是它们自己的需要——它们可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在其他领域的竞争中赢得用户。
国内“T云”风景独好还有另一个原因——云存储如果定位为各种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的存储地,那么T级的需要也并不虚妄。因为版权意识淡薄,在网上总可以找到各种所谓“资料”,而要将所有这些可能有用的资料都存储下来,是需要相当空间的。
服务商之所以能够提供免费T级云存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量存储的资料是同一的,而不同的用户需要存储同一个资料时,服务商无需保留多个备份(这也是所谓“秒传”可行的原因)。比如,假如所有用户感兴趣的都是存储电视剧、电影这类公有视频,那么,只要服务商拥有所有的电视剧和电影的一个拷贝,它就可以应对不限数量的用户,增加的用户几乎不增加任何边际成本。
当然,也会有一些用户上传具有独一性的资料,对于这些资料,没办法,确实会占据额外存储空间。然而这些用户的总量是比较小的,他们那点资料所占据的空间,是服务商们可以承受的。
“T云”有没有诚意
既然是免费的,存储自然是越多越好;不过,T级存储在云存储这个服务中是否是一个压倒性的重要因素,仍然依赖于云存储所定位的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云存储有三个不同的应用场景。一是它的基本含义,即把资料存储在云端,从而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通过不同的终端依靠网络进行获取。然后是云同步,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进行资料更新,而所有的连接到云存储的设备都将同步所有更新。最后是云协作,同一个资料可以在不同的设备由不同的用户同时进行更新,而云端记录所有更新历史并保持所有设备同步。而在这所有三个应用场景中,云端资料都可以分享给其他人。
对云同步和云协作来说,云存储的容量并非是最重要的因素,甚至根本不是重要因素。对于云同步来说,更重要的是保证同步的正确高效,这依赖的是网络连通的能力,和云系统处理资料同步的能力(比如通过差异同步减少数据传输的技术)。云同步这一应用场景可能还需要考虑存储容量,如果需要将所有的文件都放在云端同步的话;而云协作这一应用场景几乎是无关存储的,因为协作的文件本身所需 Drive中的Docs, Slides, Spreadsheets之类的协作,这些文件本身几乎不占有任何存储容量。这里重要的是云端系统处理实时协作的能力,而绝非存储容量。
所以说起来,T级免费存储的价值,几乎只体现在云存储的存储功能上。对云同步和云协作这两个应用场景,免费的T级存储本身并不能增加服务商的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的云存储服务商似乎本身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打算。此话怎讲?它们几乎假定了用户不会相信自己。如果用户信任了云服务商,打破对隐私的恐惧,他们就会把更多的个人资料上传,而这些个人资料是具有独一性的,需要占用存储空间。即便每个用户把100G的个人资料放到云端,按照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基数,为每人免费提供100G真实存储空间的负担,大概是任何企业目前难以承受的。
由此可见,“T云”也就是一个数字游戏。
整体上看,目前国内云存储服务的泛娱乐化特征明显,人们的第一联想是“搜片”和“看片”的利器,而国外的服务商则比较强调其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应用场景。Dropbox是云端同步分享的绝佳工具,同时有非常多的第三方应用利用它的开放API进行进一步的云端协作;而Google Drive本身则兼具同步和协作于一身,基本的Office操作可以在其中直接完成,同时也有不少的第三方应用作为扩展。自然,这也是供需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量的国内网民喜欢娱乐,我也顺水推舟提供娱乐好啦。
吾生有涯,无限容量的云空间是不是只对重症收藏癖有用?你是在云端安顿那些个高清的“神仙妹妹”,还是把云存储作为随身的隐形工具包、资料库?芸芸众生的不同选择,造就了不同的商业逻辑,和我们身边不一样的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