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国际消费者日”即将到来,各类消费欺诈事件再成热门话题,对于消费力逐渐旺盛的90后来说,他们如何对待亲历的消费欺诈行为呢?日前,人人网对90后群体开展了一项消费者调查,该调查样本涉及6209名90后,男生2975人,女生3234人,其中,上海地区共计395人,男生189人,女生206人。调查结果显示,90后维权意识颇强,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天天都是3·15”。
六成受访者称曾遭消费欺诈
“我曾贪图折扣,网购了一双运动鞋,网店声称保证正品假一罚十,但收货后觉得是假货,联系卖家想退货,但卖家坚称是正品,让我去专柜验货,实际上专柜是不提供检测真伪服务的。”90后市民程玲告诉记者,最后争执无果,只能自己吃进。
调查显示,61.5%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两年间遭遇过消费欺诈问题。
在遭遇过消费欺诈的90后中,网购欺诈占7成,不少人遭遇过游戏装备交易欺骗、虚假团购网站、二手交易欺诈、虚假网络兼职等网络消费骗局,在线下遭遇的消费欺诈主要有冒牌化妆品、兼职欺诈、娱乐消费缩水欺诈、食品质量不合格等。
调查还发现,90后在购买手机和电脑等数码产品时被骗率较高,其中手机以45.3%的比例高居数码产品消费欺诈的榜首,笔记本电脑消费欺诈则以38.1%的比例紧随其后,平板电脑排名第三。此外,移动硬盘、数码相机、耳机、音乐播放器也位列容易遭遇消费欺诈的数码产品,最近红极一时的“自拍神器”也在其中。
避免受骗,需注意消费须知
所幸的是,69.2%的90后称遭遇到消费欺诈后会主动维权; 表示不会去选择维权的90后占比为23.1%; 另有7.7%的90后表示不确定是否会选择维权。
为此,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建议,为方便遭遇消费欺诈时维权,购买商品后,发票等能证明商品购买来源的证据一定要保留好。而对于假货的认定,建议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一些消费须知,采用事后维权的方式来解决很困难。譬如化妆品的假货与真品之间的区别比较模糊,而且缺乏专业的鉴定机构,认定存在困难。
记者发现,因遭遇消费欺诈而诉诸法律,虽然成本会比较高,但从法律条文方面看,消费者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