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就是这么简单

不管你现在能否接受,超融合已经来了,而且已经在金融、制造、医疗、政府、高科技等行业逐渐展现出其能力和魅力。不想错失云时代先机的用户,可以借鉴联想的经验,从局部开始尝试采用超融合,这将是一个新的开端。

在中国,谁会是采用超融合一体机的“吃螃蟹的人”?中小企业?不对。互联网企业?也不对。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联想集团是联想ThinkCloud AIO系列超融合一体机的重要用户之一。联想集团自身的IT云化转型经历就是对ThinkCloud AIO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易用性的最好证明。

怎一个“快”字了得

“快!这是我们使用超融合一体机后最直接的感受。”联想集团IT总监乔云鹏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以前,我们部署一套新的IT系统可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采用超融合一体机,装机、调试,基本一周时间就可以搭建一个小型的云环境,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目前,联想旗下有四大业务集团——PC、手机、企业级服务和联想创投集团,基于ThinkCloudAIO构建的云平台为这些集团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举例来说,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移动类业务,包括联想智能手机使用的应用商店、游戏平台等应用,后台都采用了ThinkCloud AIO超融合云架构;企业级的IT应用,即支撑联想集团几万员工使用,以及支撑企业业务的部分IT系统,其后台也是ThinkCloud AIO云架构;联想还向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包括云推送、云采集、企业云盘等,后端同样采用了ThinkCloud AIO云架构。

从移动业务到云,从消费应用到企业级应用,ThinkCloud AIO都表现得游刃有余。目前,联想内部部署的超融合解决方案涵盖50个节点。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联想会采用不同型号的设备,比如针对移动应用和开发测试系统,ThinkCloud AIO-H1000系列比较适合;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应用系统,比如办公系统、邮件系统,高性能的ThinkCloud AIO-H3000系列则更适合。

联想内部的IT部门大约从两三年前就开始尝试搭建云平台。联想的云业务部门深度分析了联想IT建设的痛点,与IT建设和运维人员深度互动,将最终用户引入到产品设计过程中,并结合联想研究院在分布式存储、虚拟化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设计并交付了自主可控的超融合一体机。

在决定采用超融合架构前,联想IT的全球基础设施团队也曾经尝试过其他技术和方法,比如与一家业内知名的OpenStack软件厂商共建云平台,也试过采用创初企业的开源技术,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运维人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OpenStack,自行解决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其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花费数月时间搭建起的系统,不仅性能不能满足重要应用的需要,而且也达不到高效运维的目标。

“我们需要一套既能快速部署,又能实现高效运维的企业级的完整解决方案,而不是技术和理念先进的OpenStack技术。这时,超融合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这是一种创新的‘云使能’方案,是一款真正的企业级的可交付的产品。经过由浅入深地应用,从研发测试环境逐步过渡到核心业务,其整体效果和稳定性完全满足联想业务的需求。”乔云鹏表示。

联想集团IT部门ITS(Intergrated Technique Service)总监张鹏程强调说,超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底层采用标准化的x86硬件平台,上层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集成在一起,既简化了部署,又提高了运维效率。以前,有多少种不同的硬件设备,就需要多少个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现在采用超融合统一的硬件平台,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搞定。

相比以前联想曾大量采用的小型机,ThinkCloud AIO的部署和运维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更重要的是,其运维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平均可以降低30%~60%,而且摆脱了对高端硬件的依赖,引领客户从硬件定义的基础设施逐步转为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这是未来十年高密度服务器、闪存、高速网卡、分布式为IT带来的一个巨大的转型机会。

对于迫切需要实现传统IT架构云化的企业来说,ThinkCloud AIO是一个非常趁手的平台和工具。举例来说,联想ThinkCloud AIO-H3000主要面向企业虚拟化和私有云环境,针对VMware、Hyper-V等商用虚拟化软件的整合做了大量优化,可实现基于VMware或Hyper-V的虚拟化统一交付。借助联想ThinkCloud AIO-H3000,企业用户可以快速、轻松地构建云平台,实现从传统架构向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的转型。“对于希望部署混合云的大中型企业来说,ThinkCloud AIO是一个理想的选择,AIO-H3000内置的Cloud-Connect 能力可以实现工作负载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无缝迁移。”乔云鹏补充说,“而对于那些拥有多个分支机构的集团性企业来说,ThinkCloud AIO可以更方便地实现异构环境的整合,既能满足分支机构的IT需求,又方便集团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构建一个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的基础设施。”

循序渐进是个好方法

在超融合的应用方面,联想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将超融合架构作为云化的桥梁和最基础的IT平台。

因为原有的部分PC服务器、小型机逐渐到了生命周期的尽头,联想将这些机器上的应用逐步迁移到超融合一体机上,被替换下来的旧机器有的直接淘汰,有的则用于开发、测试环境。联想基于Exchange的电子邮件系统、生产非关键系统已基本迁移到超融合平台上,核心生产系统今年10月也会实现迁移。目前运行在超融合平台上的应用数量占联想所有IT应用的30%左右,联想会加速在超融合领域的实践,将更多的业务系统迁移到下一代基于超融合为主体的基础设施之上。

张鹏程回忆说:“当初决定将Exchange邮件系统迁移到AIO-H3000上时,我们做了大量的测试和验证工作,每次测试至少进行持续72小时的高负载测试,并且做了大量的破坏性测试,最终AIO-H3000通过了所有测试,又经过一段时间稳定的试运行,我们才决定将邮件系统逐步从‘VMWare+高端SAN存储’的经典架构迁移到以AIO-H3000 为基础的超融合架构上。”基于联想集团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联想集团负责邮件系统的总监孙玮已经决定和云服务集团一起推出基于超融合的邮件一体机,将超融合打造成Exchange的部署最佳实践,将自身多年运维和管理邮件系统的经验固化到超融合邮件一体机中。

超融合虽然是一个成熟的技术,但是依靠成熟的技术打造的新产品在新的场景中应用是否会出现问题,还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作为“吃螃蟹的人”,联想在大规模部署超融合架构的同时,是否充分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

“联想一年的业务额达五六百亿美元,我们必须保证IT系统的连续性,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因此,我们对IT系统的高可用性有很高的要求,至少要达到‘4个9’。另外,我们还要保证IT系统的性能满足要求。”乔云鹏话锋一转,“我们自身又是一家IT公司,不断的创新、助力业务变革是我们的使命。因此,在尝试采用新产品的同时,我们还要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高可用性。这就要求我们先设定一个试用的范围,在确信新技术可用的情况下再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在部署超融合架构的过程中,我们就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联想目前有大约300个应用系统。我们会把这些应用系统做切分,先将一些创新性的应用迁移到超融合平台上,核心的应用系统最后才触碰。毕竟企业IT组织最核心的使命是Keep Business Running,在稳妥和创新之间,我们要掌握一个平衡。”乔云鹏表示。

从现在就开始尝试吧

在乔云鹏的眼中,联想超融合一体机是一个敏捷、易运维、成熟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支持关键业务应用。而谈到超融合解决方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时,乔云鹏表示:“超融合解决方案在性能上是否可以满足企业最核心的应用,包括ERP、CRM等的要求,现在业界还缺少这方面成功的案例,需要时间进一步验证。不过从联想的角度说,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超融合符合软硬件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未来,我们的应用重心会放在超融合架构上。”

新技术的价值总是在短期内被高估,而在长期内又被低估。在新技术出现时,用户可以先大胆地做一些尝试,因为如果迈不出第一步,就意味着丧失先机。今天的IT不再仅仅是业务的支撑平台,其本身就是业务的一部分,也是企业数字化的驱动力。像联想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将其核心的邮件系统和一些重要的生产系统放到了超融合平台上,对于很多同类型的企业来说,应该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超融合解决方案。

毕竟每个企业的信息化状况不同,应用的需求也有差异。在如何采用超融合解决方案这个问题上,用户可以因地制宜。

对于企业如何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超融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联想基础云产品总监高志国给出了以下建议:第一,用户要看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以及能否提供长期、高效的技术和服务支持,这是保证超融合架构持续满足企业级用户需求,与客户同步成长的必要保障;第二,用户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供应商,更应该是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双方要从长远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IT架构的演进和优化,而超融合架构毫无疑问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第三,企业在做IT决策时,要回归初心,IT的本质仍然是驱动业务的创新,支撑业务的发展,依照这个标准选择IT架构是最基本的要求。

关于联想在超融合领域的使命,高志国是这样解释的:聚焦下一代基础设施技术,交付全球领先的以x86为基础的软件定义基础设施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联想在超融合领域的具体举措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加强在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领域的核心研发能力和产品交付能力; 第二,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引入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打造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将决定权还给客户; 第三,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在安全、应用方案、网络等领域广泛合作,为客户创造价值。高志国对联想在超融合领域打造一款世界级的产品充满信心。

不管你现在能否接受,超融合已经来了,而且已经在金融、制造、医疗、政府、高科技等行业逐渐展现出其能力和魅力。不想错失云时代先机的用户,可以借鉴联想的经验,从局部开始尝试采用超融合,这将是一个新的开端。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16 13:29:06

超融合就是这么简单的相关文章

华为FusionCube从融合到超融合 只为让计算变简单

当今,商业环境变化不断加快,商业驱动力无法得到有效支撑的话,企业会处于竞争劣势.随着云计算时代的来临,商业环境中超过半数的x86服务器已经应用了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并带来了更敏捷的业务效率,但是与此同时,也对系统及应用软件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和人员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企业需要保有自己的专家专门负责调整和维护这些系统,更多的IT预算将花费在运营和维护方面,业务的上线速度和创新能力受限与IT 系统的复杂性,企业很难按照市场要求的节奏提供新的业务.企业需要一个由服务

1+1<2 超融合只为超简单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发展的不断深入,相关产品也开始更新换代.这其中,超融合的风头一时无两.其凭借开放性.集成性.灵活性等多种优势获取了用户的青睐. 谈及超融合则不得不提到虚拟化.虚拟化技术伴随着云计算的崛起,迅速占领了过半的X86市场.而且,虚拟化技术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企业业务敏捷化转型. 但虚拟化有着他自身的不足.简单来讲,虚拟化是一种硬件转化为软件的技术,这种技术手段对系统和应用软件管理等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而且虚拟化构架造成的一系列转变会给数据中心的稳定性.管理难度.安全性

甲骨文宣布正式介入存储业务 超融合架构须基于对业务的深刻了解

原文:http://www.dostor.com/article/121038036.html 2015年12月10日,由DOIT传媒.存储在线和易会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存储年度峰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存储界有影响力的年度行业盛会,峰会以"把握数据经济,重塑商业变革"为主题,吸引了上百位存储界的顶级学者专家.数百位产业精英和企业用户出席.  由DOIT主办的中国存储峰会是中国存储产业界最为隆重的年度大会.十一年来紧贴存储产业发展,丰富地记录了存储产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发展,已成

大势所趋与各具特色 超融合市场玩家大盘点

要说现在服务器市场什么最火,应该属超融合.在过去的一年,超融合销售额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不管是硬件厂商还是软件厂商,都在试图切入到超融合市场. 超融合基础架构(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HCI起初是受到Google.Facebook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通过软件定义技术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启发,采用计算存储融合架构用于虚拟化环境,为企业客户

试水Nutanix超融合架构,中通信息经验分享

今年8月中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采用Nutanix超融合架构对其云数据中心进行了转型升级,这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选准切入点 中通信息的业务覆盖互联网语音增值.电信代营代维.通信设备与器材销售.通信工程建设与系统集成等,形成了以增值业务.通信维护.物流配送三大业务为核心的整体架构.2013年,中通信息尝试推出了中通云公有云平台.然而,中通信息很快意识到在全新的云时代,看清市场形态,找准自身优势,快速落实部署尤为重要. 中通信息数据中心运营部经理黄志清指出, "云计算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领域,技术更

超融合“元年”谁主沉浮 市场博弈新华三领军

超融合市场大热,谁是用户心目中的领军企业?知名调研机构IDC出具的关于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最新分析报告,新华三以40.7%的市场份额,稳居超融合市场元年的头把"交椅".         根据IDC的定义,超融合系统是一种新兴的集成系统,其本身将核心存储.计算和存储网络功能整合到单一的软件解决方案或设备中.近年来,超融合概念不断升温,尤其是云计算的推广普及,更是推动了超融合设备的广泛应用.        IDC报告显示,从2015年起,超融合系统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2015年中国超融

融合与超融合:数据中心该如何选择?

融合架构的目标降低超负荷工作的数据中心的压力,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系统来补充现有的IT投资,这一切都是浪费.本文涵盖准备对进行数据中心进行融合或超融合改造需要了解的基本原理. 融合是将数据中心多层结构(通常是计算,网络和存储)预先打包或整合为一个系统. 融合架构的目标是简化IT结构,提升效率,从而减轻数据中心过载以及人手不足的压力. 但采用融合与超融合系统的挑战之一就是在选对合适的时机.除找准时机外,企业组织还行需要替换或增加服务器来实现融合. 融合的第一步为此是成立一个新项目组,建立一个全新的平

超融合架构:主数据存储使命之外

 在主站点上实现的数据存储与工作负载广为人知--而与之对应二级站点则并非如此.也正因此,近年以来二级站点相比主站点,在体系结构方面发展甚缓. 按照惯例,数据存储的主站点与应用程序直接读写.交互数据;工作负载的主站点上则负责程序运行,但并不一定用于支持最终用户.一级或二级应用程序(如ERP.CRM.Microsoft Exchange与SQL Server等)往往都被视为主站点上关键应用程序.在二级站点上,我们一般只会想到数据保护.归档.复制.重复数据删除.压缩.加密.分析报表以及二级应用的测试和

超融合超越企业传统存储绕不开的六个问题

   [51CTO.com原创稿件] 在虚拟化及云计算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企业数据中心的科技浪潮中,存储性能无疑是决定企业核心应用是否能被虚拟化.云化的关键考量指标之一.传统的做法是升级存储设备,从低端.中端到高端存储,但这没解决根本问题,性能和容量仍不能兼顾,并且不能很好的解决异构设备利旧和架构扩展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一种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管理软件,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硬件资源,在可控成本范围内提供最佳的存储性能,并能根据业务需求变化,从容量和性能两方面同时快速横向扩展.这也是当今软件定义存储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