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征信服务的诱导下,你或许正在主动交出自己的隐私


前几天支付宝升级,芝麻信用增加了新的功能,用户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用以提升芝麻信用值,按照提示里的说法,就是"有助于芝麻信用为你更客观/全面的评估。"

点开你的支付宝,查看"芝麻信用",再点开"信用管理",查看"个人信息"。在最下面,有一栏"话费账单":




再点进去,查看我的话费账单,就要用户的授权了。再点击进去就可以看到,支付宝是希望客户提供客服密码,授权给芝麻信用使用。

什么是客服密码,用客服密码可以用来干什么?

移动、电信、联通都要求客户设置客服密码,这是一组由六位数字的密码。通过客服密码可以进行业务查询和部分业务受理,尤其在电子化渠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很多情况下客服密码就是运营商对客户进行认证的重要凭证。

把你的客服密码告诉支付宝,就等于把自己家的钥匙交了出去,你放心么?

有人,甚至是运营商人士认为我在大惊小怪,不就是把钥匙交给保姆么。对不起,我还是比较保守的,虽然也找保洁帮助我清理屋子,但是我可不敢把钥匙交给陌生人,允许他在我不知情的情况出入我家。

最简单的,通过客服密码可以查询用户的每月账单、各种详细话单,以及上网记录。如果支付宝发起一个话单查询请求,并提供了用户的客服密码,那么在运营商侧是根本无法判断出:这是用户自己发起的,还是第三方干的。

打个比方:因为你把钥匙给了保姆,结果保姆趁你不在家不知道的时候进了门,翻阅了你家里的东西,虽然什么都没有拿走,但你心里肯定不舒服啊。

有了用户授权,获取用户隐私的这种行为就没问题了?

也有人说,支付宝是要了用户授权的,所以这种行为并不违法。

用户在点击授权之前,会打开那个"电信运营商数据查询服务协议"么?

用户在点击授权之前,会意识到这个把"电信运营商"挂在前面的服务协议,其实是由一家叫做"数立信息"的公司提供的么?

用户在点击授权之前,会把服务协议翻到最后,看到签约地是浙江杭州市,发生纠纷先协商,然后再到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裁判么?

用户在点击授权之前,会意识到把客服密码交出去的情况下,给自己带来的风险么?

你会把钥匙交给一个陌生人么?用户真的是在了解所有情况和风险之后,把服务密码交给支付宝的吗?更何况,你其实是把密码交给了数立信息。

在这个事情中,运营商是不是也要承担一定责任呢?

有人说运营商的客服密码是弱密码,6位数字太容易被破解了。这种情况确实需要综合考量,是否应强制要求客户进行密码升级。但是如果遇到这样诱导用户输入客服密码的情况,即使再复杂再难破解,不也白搭?就是说即使你用了C级锁,但是交出了钥匙,风险不是照样存在?

那么运营商能不能辨别这个行为到底是用户发起,还是得到了用户授权的单位发起呢?很难。"授权"就是让渡了你的权力,这种让渡是法律许可的,运营商有什么道理不让人家使用?

所以,只能提醒客户:

要么使用临时密码授权他临时查询的权力,就像给他开门,打扫完卫生之后就关上门。

要么及时更换服务密码,就像是给了他钥匙之后,赶快换一把锁,让他以后进不了门。

或者就像现在这样,运营商要求对方关闭这种诱导客户的行为,冒着被客户责骂的风险,保护客户的隐私。

互联网公司正在诱导用户主动提供隐私

原本征信服务是大数据的一个应用,而今互联网公司又以提升信用等级为诱饵,获取更多的数据。你再看看这个截图:

除了话费账单之外,还有车辆信息、公积金等,有多少吃瓜群众会主动把自己的隐私提供出来!

在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发现支付宝已将"话费账单"这一栏做了下线处理,但公积金这一栏还在。点开之后可以看到,芝麻信用与多少地市的公积金系统平台合作了,而合作单位以及授权服务协议的主体,仍然是那个"数立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又有多少企业和政府机关会把"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为荣,结果增加了信息泄露和安全风险。高科技时代,我们倡导合作共赢,而且通过协同发展,也确实让我们的社会更加丰富多彩。可是对于用户、对于行业、对于社会,安全问题始终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便利放弃了对自身的信息保护,这样真的好么?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30 06:13:53

在互联网征信服务的诱导下,你或许正在主动交出自己的隐私的相关文章

支付宝征信争议“续集”: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获取用户隐私?

上周写了篇文章,谈的是芝麻信用在采集客户信息时,可能给客户带来风险,并提醒客户关注个人隐私的安全保密. 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相关文章:<在互联网征信服务的诱导下,你或许正在主动交出自己的隐私> 文章刊出后,芝麻信用的人积极寻求沟通和解释,以及删帖,但我的态度比较强硬,于是芝麻信用只好写了一份<关于芝麻信用采集用户话费账单信息报道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情况说明"). 这则情况说明,确实让我更加了解了芝麻信用的情况,以及他们对安全问题的理解:也更坚定了我写这

大数据时代助力个人征信服务的发展

大家好,我来自于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业务部的赵晓庆,感谢联盟能够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每天大家的分享也让我受益匪浅.今天,我想粗浅地谈谈在大数据的发展对与个人征信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 简短地介绍一下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联动优势由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于2003年8月联合发起成立,致力于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创新.绿色.安全.高效的金融及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是目前国内领先的跨综合支付服务.智能金融信息服务.移动化的本地多应用服务三大领域的移动金融及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服务提供商.公司秉持诚信.专业.激情

腾讯征信总经理吴丹:互联网征信帮助用户得到金融服务

速途网1月23日消息(报道 王宇)近日,腾讯征信总经理吴丹在剖析互联网征信行业发展时指出,互联网征信的实现能帮助草根用户去得到金融服务,能够助力普惠金融. 吴丹谈及互联网征信在中国和美国的市场概况时说,"实际上在美国市场,大约65%.70%的人都有自己的征信记录了,事实上覆盖了很多人.反观国内现在最成熟的央行征信中心的征信报告,其实覆盖的是三亿人,差不多就是25%到30%,社会主要的人群,有经济能力的人群被覆盖在这个市场里面.70%和25%的比例就是两个国家的差别,所以大家看得到,互联网征信在中

“大数据+征信”:金融科技下一风口

时下,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金融科技正盛行一时.大数据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海量数据的采集与挖掘成为可能,促使国内开始涌现大量的大数据征信服务机构,成为推动我国征信领域新业态生成发展的新生力量.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在2016年中国小额信贷国际峰会上表示,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可能存在的领域之一就是大数据在个人和企业征信中的广泛应用. 毋庸置疑,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征信领域,将对征信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将成为引领金融科技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打通

互联网征信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美国电影里表现主人公生活落魄的场景之一,就是收到一大堆银行账单.国产电影里表现主人公落魄就是身无分文又借钱无门,社会现象折射出的另一面是我们国家的信用卡渗透率低.而这很大一个原因是,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金融做为信用依据,很多人,比如自由职业者.蓝领.个体工商户.学生等没有信用记录,金融机构担心风险不敢授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变得更加迫切. 近日,央行向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8家民营机构释放了开放征信的讯息,这意味着你在互联网上的一切,比如网上银行.电商购物.社交聊天.招聘婚

广东移动打造大数据征信服务“和信用”

记者18日从广东移动了解到,该公司运用海量的大数据资源,制定了一套名为"和信用"的个人信用评分标准,为银行等合作伙伴信用贷款提供授信决策支撑. 据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用于评估个人信用的数据越来越丰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利用大数据发展市场化个人征信业务.典型的大数据征信服务比如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利用用户在阿里巴巴相关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进行信用评分. 依托丰富的大数据资源,广东移动也探索推出了&qu

大数据征信:央行开了“半扇门”

在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人民银行已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这是2013年3月15日中国征信领域首部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施行之后,央行第一次通知企业做个人征信的准备工作,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无疑在征信市场化方面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国企业在征信业的探索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内征信行业此前一直没有专门法规,其运行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这同时意味着,今后中国人个人信

互联网金融“新大陆”:征信脱网的5亿“陌生人”

没有比"冰火两重天"这词更适合用来形容眼下中国的P2P(个人对个人借贷)行业了.一方面,P2P老板跑路新闻不断:另一方面又有源源不断的人与资金杀入这一行业. 7月19-20日,"2014·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在上海举办.会场人满为患,"大数据与互联网征信"专场外的走廊里,挤满了听众--如此可见行业的热度. 而这样一个学术氛围颇浓的论坛,对互联网金融.对P2P行业的看法也是千差万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副主席谢平指出,P2P

征信:互联网金融的一剂春药?

名言名句这么说:"当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 金融征信这茬事儿还真不是交换个苹果这么简单,当两个人交换信用数据,结果可能不是各自得到一组新数据,而是两个人变成一个人,所以互联网金融这将春风,如果仅靠大伙儿无私共享数据,多少还有些天方夜谭. 1.神秘的个人信用报告到底记载了哪些秘密? 5月28日,央行征信中心宣布,从6月3日起,凡在试点省(市.自治区)身份证的个人,均可上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报告查询第三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务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