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未来,目前看来就是移动社交和大数据

摘要: 最近社交领域很热闹,3 月底腾讯刚在 12 年年报披露微信朋友圈的月活跃账户增长至 2.47 亿户,QQ 空间月活跃 6.03 亿;五一前阿里巴巴就以 5.86 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股份,由此新浪微博

最近社交领域很热闹,3 月底腾讯刚在 12 年年报披露微信朋友圈的月活跃账户增长至 2.47 亿户,QQ 空间月活跃 6.03 亿;五一前阿里巴巴就以 5.86 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股份,由此新浪微博估值为 33.6 亿美元;Facebook 刚公布的 Q1 业绩,营收 14.58 亿美元,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 11.1 亿,移动业务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 7.51 亿。

笔者在公司也在负责社交产品飞信同窗,除了眼热和感叹,也整理下对社交网络的理解,晒一晒的同时,也算是个人小结吧,欢迎探讨。全文分三个部分:社交的逻辑、社交的产品和社交的未来。

社交的逻辑

社交网络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很久就开始的事情了,以下列出 4 个基础论断,作为后续产品论述的前提(其实很多在产品中体现的还很不好)。

邓巴数:能与某个人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通常最紧密的联系 4-5 个人左右,15 是能够一起干同件事情人数,35 是能互动协作的最大人数,150 是能够记忆和了解的最大关系数。飞信群的用户上限是 200 人的原因,就是超过 200 人后因为用户无法维系这么多关系会导致活跃降低。

社交网络是小世界网络: 既然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最多六个人就能找到对方,那说明世界的确蛮小的(网络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而且六度关系证明一个事情,就是社交网络不是随机网络(随机网络是不可能仅通过 6 个节点访问全网络的),社交网络中的人是扎堆存在的(网络有较高的聚类系数),其中存在人群里的领导者--核心和跨人群的人--桥梁,而这也是 QQ 圈子算法开始的逻辑。

社交网络是无尺度网络: 社交网络中人的好友数符合幂律分布,即较少数的人认识大多数的人(节点的度非常高)和大多数的人只有较少的关系(节点的度很小),新浪微博的明星 +V 账号其实就锐化了这个逻辑,以至于在新浪微博里,通过 3-4 个人就能遍历全网络。

群体心理学证明,人的行为是受社会环境强烈影响的,社交网络中主要体现在人的影响和群体的影响。

关系对人的影响在于,六度分隔所描述的是弱连接,通过弱连接,我们可以传递消息,创造合作机会;但如果关注人们之间是如何互相产生影响的,就必须关注强连接,尼古拉斯•克里斯塔斯基将称为“三度影响力原则”(人类行为深受三度以内朋友的影响), 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既包括行为习惯上的影响,也包括观念上的影响。

群体对人的影响,主要是极化,即群体愚蠢或群体智慧。理论上,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互补,就可形成紧密的群。《乌合之众》里讲到,群体对于个体有着极端放大和缩小的能力,可以没有责任的暴虐成为暴民,也可以用高尚情感使之舍生赴死(领袖们打动群众需要言之凿凿,信誓旦旦的重复和强大意志的感染)。情绪化、简单化和跟随成本大大降低,是群对个人行为带来的影响。新浪微博的运营,就是典型的时尚流行话题带动,名人引导,最后完成群体讨论和活跃的,

另一方面,群体是可以产生超越个体的群体智能的,《失控》里称之为“涌现”(整体才具有,孤立部分及其总合不具有的性质)。这个在人类社会尚无很好的范例,亚马逊的相关商品精准推荐,可能算群体预测吧,但在自然界涌现有很多范例,比如水分子朝一个方向运动会形成漩涡,白蚁可以构筑相当于人类数千层楼高的蚁巢,且通风卫生情况良好。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李晓明教授为《大连接》一书所写的推荐语:“社会网络”不仅是‘网络’更是‘社会’,深合我心。互联网的社交产品,就是要遵循规则,帮助用户使用、经营、扩展其社交关系,将整个社交网络经营成良好运转的虚拟社会。

社交的产品

社交产品主要论述四个部分:关系社交产品、内容社交产品、服务社交产品和社交产品的运营。

关系社交产品

扎克伯格在 Facebook 上市前公开信中写道:“人际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人们分享得越多——即便只是与密友或家人分享——文化就越开放,对于他人的生活和观点的理解也就越深。我们认为,它能够创造更多、更强的人际关系,并帮助人们接触到更多不同观点。”这就是平台型的关系社交产品的主要思路。

实名动态(FEED)、好友关系(推荐)、个人主页(Profile)是关系社交产品的基本构成,持续不断的优化 FEED 的聚合和展现形态,进而激励更多的分享(含评论转发),不断基于标签推荐用户添加好友,不断引导用户浏览好友的个人空间,以此完成关系链的活跃和建设,其中相册、日志、活动和投票,是关系社交产品的基础分享应用和 UGC 内容来源。

业内,Facebook、QQ 空间、人人网、开心网,大体都是基于这个逻辑的。特别要提出的是,开心网正是由于在用户动态中没有强化好友内容的分享,而导入了大量游戏动态,导致了网站活跃的急速下滑。

进一步的,任何人都会有关系链的迭代,人属于社群生物,这是青年用户更能参与陌生交友的原因,他们的关系链密度还太低。随着关系链密度的加深,人们管理和扩展关系链的成本增加,特别是时间机会成本增加,人们希望用有限的资源去维持更有收益的成本。关系社交产品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就应为用户提供群组这一关系管理模式。

较好的群组构建模式,是要引导用户基于 3 个属性(标签)来完成,即关系(socialgraph)、兴趣(interestgraph)和位置(geograph)。目前看起来,陌陌的群组构建是相对成功和活跃的。

内容社交产品

社会化阅读是现在很流行的概念。数字化内容(包括博客、书籍、音乐、视频等)与社交网络对接的产品将产生这样的价值:基于关系链的社会化传播,将优化用户对内容的消费选择,完成高质量的内容发现;基于关系链的社会化分享,将强化内容对用户的价值,基于内容交互讨论形成基于内容的群体智慧分享;通过数字内容标签化,完成共性用户的区隔,能够构建同好的用户群组;通过用户标签化,还能完成较为精确的内容和群组推荐,形成内容社交的闭环。目前,应该说在这个方向仍然没有很好的产品,ZAKER、搜狐新闻客户端这些,如果能和现有的社交平台整合,未来才有更好的空间。

服务社交产品

服务社交产品其实是 O2O 的一种,突破的逻辑使用户和商家会认为这样效率更高:社交化可以完成用户对于服务的评级、推荐和分享,用户能够通过自己信赖的人,获得更多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来完成对服务的选择以提高生活品质和效率。使用特定服务的人可以形成讨论群组,进行互动和分享。

企业通过了解用户的群体特征和用户对服务的反馈,他们能够制造更好的产品——即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产品。大众点评网就可以算作服务社交的产品,可惜的是其点评主要来源于陌生关系(可能存在假评),如能和社交平台对接以显性化强关系的点评部分,则用户价值会更大的提升;电商导购其实也可以归到这一类里,相信如果阿里能利用新浪微博的 +V 账号和用户真实好友关系来实现电商导购,价值巨大。

社交产品的运营

对于社交产品的运营,就是如何激励用户持续的社交和活跃,只有一个逻辑,主要是培养社区氛围。社交氛围的培养,一方面是发动网络中的用户,把他最核心的好友邀请进来,而且形成反复邀请,完成基础社群的构建;一方面是就是通过公平的机制,鼓励社区中积极的交流、分享和合作,这个通过情感化策略和构建用户成长体系来完成。

一个基础事实是虚拟世界的社交互动,用户间是很难感知对方的情绪的,感情交流的缺失会让人缺乏归属感,所以增加情感化的元素是必须的,比如提供虚拟表情(Line已经靠此有了巨大的营收)。构建用户成长体系,目的是将用户的主动的交流、分享和合作行为,沉淀成用户激励。游戏化是成长体系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如何使互动更好玩效率更高,并通过等级和子目标使用户激励能够及时反馈到用户。 应该说在目前做的比较好的现网社交产品里,这些部分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体现。

社交的未来

社交的未来,目前看来就是移动社交和大数据。

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是 PC 互联网用户全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迁移,社交网络也不例外。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是时间碎片化,这正是社交内容(内容碎片化和多样化)消费的客观优势。

手机的拍照(识图)和语音能力又是用户 UGC 和分享的巨大推动力;LBS 特性先天就是社区(实体社区主要基于地域),手机和线下环境和服务的无缝对接,是虚拟社交网络和真实社会能够更好地互动和整合;加上手机就是一个庞大的活跃社交基础网络,用户关系都存放在各自的手机通讯录中(而非统一存放在QQ处),而且此网络每天基于电话短信非常活跃。所以,基于移动社交的产品,生命力十分旺盛,微信的朋友圈就是很好的例子。

互联网的本质是理解用户,而社交网络所积累的数据正能够带来这一点。大数据其实包含两部分,交易数据(企业静态用户数据)和交互数据(社交网络用户实时数据)。依托社交网络海量用户的完整即时数据,收集用户兴趣、用行为、用来源等数据,发掘用户的真实生活环境、兴趣喜爱、好友关系属性(前文所述,通过用户所处的环境、关系网络可以推断用户的行为和喜好),对用户进行分类并构建用户模型和标签化,以此实现对用户的精准预测推荐,服务于广告、游戏、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展示了谷歌、微软、亚马逊、IBM、苹果、Facebook、twitter、VISA 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时间: 2024-10-24 00:07:13

社交的未来,目前看来就是移动社交和大数据的相关文章

未来IT发展趋势预测:BYOD、大数据上榜

本文讲的是未来IT发展趋势预测:BYOD.大数据上榜,确定技术发展趋势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专家小组对IT重要发展领域给出了他们的最佳预测. 对影响企业的下一代创新技术的把握可以分辨出好的首席信息官和伟大的首席信息官之间的差异. 那么,未来IT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呢?TechRepublic询问了五位专家来试图预测企业内部外部IT的发展趋势. 1.通过增强现实来加强观赏体验 英国经济学人资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全球研究主管Denis McCauley花了一些时间

张峰:微博社交网站涌现进入大数据竞争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腾讯科技讯 (宗秀倩)12月14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2012广东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会上表示,到今年3季度,我国有4.59亿人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沟通,社交网站用户规模达到2.53亿人,微博用户规模2.8亿人.张峰透露,到今年3月,网民有5.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1.1%,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7%.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37亿部,到上半年,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用户达到1.9亿和1.87亿人.到今年3季度,我国有4.59亿人通过

工信部张峰:微博社交网站涌现进入大数据竞争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 12月14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2012广东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会上表示,到今年3季度,我国有4.59亿人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沟通,社交网站用户规模达到2.53亿人,微博用户规模2.8亿人. 张峰透露,到今年3月,网民有5.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1.1%,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7%.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37亿部,到上半年,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用户达到1.9亿和1.87亿人. 到今

大数据和个性化设计是用户体验(UX)的未来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多数Web服务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来解决用户需求.在他们开始关注人性化设计之前,这些模板化的解决方案已经盛行了近二十年. 以人为本的设计侧重于最终用户的需求,开发人员为每个用户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尽管以人为本的设计有着明显的好处,但它仍处于起步阶段.它仍然是一个新颖的概念的原因是它在大数据出现之前是不可能的. 大数据为UX开发者们打开了新的大门.它们可以使用令牌跟踪用户,并提供定制化的用户体验. 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将大数据应用于改进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1)Web服务商可

Oracle大数据解决方案——未来企业的理想选择

过去的这几年里,随着交易型IT向交互型IT过渡,企业数据开始呈现爆炸性的增长.而由于社交媒体的兴起.数字传感器的大量应用和移动设备的大面积普及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各类海量大数据的迅速产生.这一类多结构化的数据市场价值并不高,但是其中庞大的数据量却蕴含着一笔隐藏的巨大财富.由此可见,应该如何对大数据进行高效的治理已经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了. 据2011年Unisphere Research的调查显示,未来三年企业非结构化的大数据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其中隐藏的客户行为和业务运营等重要信息,也将对企业的

互联网已死-大数据的未来在哪里?

一.大数据的未来在哪里 1.互联网已死 大数据的未来在哪里?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之外是否还会有新的互联网巨无霸诞生,基于技术和资本两方面的考虑,几无可能,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只能是一个几家独大,行业细分的市场,新生互联网公司的机会在于细分,而不在于挑战传统互联网巨无霸.具体到大数据应用来讲,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的应用也必将是一个行业细化的过程,而BAT的触角几乎无处不在,新公司的崛起任重而道远,大数据发挥价值的空间也就变成了BAT手中的玩具. 2.传统行业才是大数据的春天 大数据向传统行业的渗透

未来房价涨or跌?大数据告诉你

文章讲的是未来房价涨or跌,大数据告诉你,提到大数据,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虚无缥缈"."关我什么事"."搞不懂的存在",且好像产品只要冠上大数据的名号就十分高大上.其实,大数据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它无形的遍布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它.近日在ITPUB技术论坛的一个讨论帖中,网友们列举了很多大数据"接地气"的应用,预测房价.指导交通.商业决策等等,并对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方向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整个讨论帖好

谁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谁就掌控未来

河南 互联网用户全国排第六,中部排第一 昨日,河南省首届互联网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 举行.大会由河南省通信管理局.省互联网协会主办,主题为"信息编织美好中原经济区,网络构筑智慧郑州航空港". 昨日的会议还发布了<河南省互联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3年7月底,河南省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5248万户,全国排名第六位,中部排名第一位.备案网站总数15万个,全国排名第八位,中部排名第一位.互联网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用户数和业务量增长迅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应用日趋广

从两会热议大数据看其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两会的到来,"大数据"再次成为媒体报道的高频词汇.利用大数据打造智慧城市.提高扶贫精准度.关注农业发展.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两会大数据平台--两会委员的提案中关于大数据的提案层出不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提出,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收集.分析和解决大量分散居住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是重要基础.养老服务的公共数据共享困难是另一大难题."徐晓兰说.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在数据拥有和使用

云计算、大数据引领大未来

让青海大数据融入"云端" 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张洪溢 2015年8月,我省出台了<促进云计算发展培育大数据产业实施意见>,聘请王光谦院士等17位专家学者成立了青海省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随后,又成功举办了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会,启动了西北最大的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青藏高原大数据中心,标志着青海大数据产业发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今年以来,青海继续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131"总体目标要求,紧抓任务推进落实,各项工作扎实有效.首先,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