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1.5 依依辞别Juniper

1.5 依依辞别Juniper

Juniper在国内电信/数通产品的工程师的圈子外鲜有人知道,以至于我在各种场合的自我介绍中讲到Juniper时,看着对方茫然的眼神,都会加上一句:“你知道思科公司吗?我们是思科在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不过,2014年年初Juniper名头很噪,因为在Glassdoor[1] 的一份报告中,Juniper竟然超越Google和Facebook,是行业中工程师收入水平的No. 1。一时间国内媒体纷纷转载,好多人第一次听到了Juniper这个名字。

Juniper对我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离开Juniper之前,我在这里度过了五年半——占我可预期的职业生涯的1/8还多。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伟大的创业公司(NetScreen),并为能够修改Ke Yan的代码引以为荣;我得到了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五年内三次晋升,一次转岗(工程师转为技术经理),有机会经历三个不同的团队,并作为技术经理管理一支不小的团队;我得到了不错的经济回报,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养得起车,有闲钱能出国旅行。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人生导师——他们或是在工作中对我潜移默化,或是通过一对一的对话给我指点,让我成长很多。我至今很感激Murphy、Shalang、Zhengyin、Meng、Frank、Qingming、Oliver、Paul和Pradeep给我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他们引导我从青涩走向成熟。

举两个例子。

有一次一对一的对话,我曾跟我所在BU的CTO Oliver讨教过如何从一个工程师(engineer)一步步升级到杰出的工程师(distinguished engineer)。他起身在白板上画了一张图:

他指着小人说:

这是你目前的位置,这是你想去的地方。你应该在你的脑海里深深印下目的地。你会经历起起伏伏,遭遇到峡谷、溪流、乱石、雾霾……当你身处谷底时,你已经看不到你的目的地。很多人就此迷失。但是,如果你清醒地知道你要去哪儿,脑海中还保留着那份憧憬,那么你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所有的阻碍都将成为一个个里程碑,被踩在你的身后……
还有一个例子和中国研发中心的大老板Frank有关。当我刚被调到管理岗位时,他告诫了我以下两点。

(1)当管理者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太年轻,生活的经历不够。有些事情只有到了一定岁数,才能体会到。

(2)做工程师,用脑子就可以了;做管理者,要用你的真心[2]。

也许现在你听起来这些话像是心灵鸡汤,但它对我的意义重大。当你年轻的时候,有长辈对你耳提面命,请珍惜,那将是你宝贵的财富。就像Frank说的,很多事情你唯有经历才有感悟。二十出头我读老子、孔子,穷尽数载也不得其门,但三十岁之后,尤其做了父亲之后,却豁然开朗。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此不多说了。

在我将辞职的消息告诉我的老板Shalang时,他对我非常支持,鼓励我实现自己的梦想。Frank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以个人名义免费做我的咨询师,帮我解惑,给我出主意。他甚至想为我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但是我拒绝了。初次创业,我对此非常谨慎——我没有接受亲戚朋友的一分钱。因为初次创业的风险太大,我不想让家里人和朋友们为我而遭受损失。花自己的钱和投资人的钱,我很安心,因为我们都为此深思熟虑过,并愿意承担所有风险。

尽管对Juniper依依不舍,但我还是选择“Follow my heart”。下面是我离职的邮件。

亲爱的朋友们:

很多人应该已经知道了,今天(2011/3/31)是我在Juniper的最后一天。在Juniper中国研发中心经历了5年半美妙不凡的旅程后,我可以自豪而感激地说:我毕业了。Juniper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它为那些愿意不断学习和探索的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加入Juniper是就目前而言我这辈子最重要以及最幸运的决定。

在过去的数年间,我遇到了很多很棒的同事。我的几个老板都真心关注下属的发展;我的同事们都非常杰出且很好相处。亲爱的朋友们,没有你们的无私帮助,我无法轻松地完成那一个个职业生涯的里程碑!

然而,小鸟终将离巢,飞向广袤的蓝天。离开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当我找到了属于我的命运后,便不得不遵从内心深处的召唤。虽然我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可能让我摔得鼻青脸肿的路,但我心中无悔,我相信我这些年来和你们一起经受的磨练会让我挺过去。

“拜拜”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词。借用CNN著名主持人Larry King离别前的一句话:my friends, instead of goodbye, how about so long?

谢谢!Tyr
我想我表达了我的全部感情。也正是在Juniper的熏陶下,我憧憬着我以后的公司也能为员工提供机会、经济回报,获得成长。可惜,我没能做到这一点,这让我至今耿耿于怀。

时间: 2024-08-02 09:37:24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1.5 依依辞别Juniper的相关文章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导读

前言 在衣食无忧地为企业工作了8年后,人生的第29个年头里,我开始创业."途客圈"是我创立的第一家公司,也是我第一次抛开无所事事的幻想,跳出衣食无忧的生活,选择了一种充满挑战.布满荆棘的道路.比起那些刚出发就折戟沉沙的创业者,我算是幸运的,从只有两个创始人的公司一直做到了拥有20多人的公司,并获得了各方的很多支持和帮助,"烧了"两年多投资人的钱.可惜我们并未有效地把获得的资源转化成公司业务的坚实发展,最终因现金流断裂而被收购.在两年多的旅程里,创业公司初期所能经历的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2.3 早期产品

2.3 早期产品 与申请助跑计划同步进行的是途我睿产品的开发.事实上,从1月我与老板沟通了辞职事宜后,每个周末我都投入20小时左右的时间在途我睿的构思和开发(包括学习)上. 概念 途我睿的目标是"让自助旅行变得轻松智能",这是一个很大的目标.做互联网产品,想法宏大不是件好事,因为要么无法面面俱到,要么干脆做不出来.如果你想打造太阳系,你最好先把太阳做出来. 所以我把问题进一步缩小为"让旅行计划的制订更轻松,更智能".对于这个范围缩小了的问题来说,解决方案也不是那么显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2.8 正式上线

2.8 正式上线 Alpha顺利上线,我总算有些许空闲,找我的顾问Frank汇报了当前的进程,并就我遇到的一些问题咨询他的看法.Frank提了几点建议,其中一个是关于名字,他觉得途我睿太拗口,不符合现代汉语的结构,也不够朗朗上口.这个建议其实Xuwei在我们进入创新工场的第一天就在提,提得我的耳朵都起茧子了.那几天,李开复在一次给助跑团队送他从台湾带来的凤梨酥并给大家打气时,也提到了途我睿的名字不好--域名难记,中文也不好.李开复承诺如果我们改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他会帮我们在微博上宣传.这些意见,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2.2 种子融资

2.2 种子融资 最终,"途我睿"成为那届入选助跑计划的7支团队之一.其他6支团队分别是: (1)千让网:做团购二手交易. (2)citiport:来自台湾的团队,做iPad旅行指南[1]. (3)杀价帮:做3C产品的逆向团购,模式有些像priceline[2]. (4)邻伴:LBS(基于位置服务)交友. (5)茄子茄子:移动端的照片群组分享软件. (6)摩卡图:为摄影师.艺术家提供的交易社区. 我们都拿到了15万元人民币的种子投资,外加创新工场3个月的孵化服务.为此我们付出了10%的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2.6 组建团队

2.6 组建团队 创始人最终敲定下来,接下来说说创始团队. 如果说要给创业史上最误导性的语言排个名次的话,我一定会把"你应该只雇用牛人"排在第一.这对于前景相当不明朗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初创公司来说毫无意义!能力超群又积极主动的人要么在大公司被金锁铐锁着,要么自己正在创业,要么等待成为某个创业项目的合伙人,所以几乎轮不到你来雇用.事实上,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很难找到牛人,绝对不能"只雇用牛人",否则你肯定招不到人.依托着创新工场的光环,我们的起点已经相当不错,但这仍然让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2.7 愿景和使命

2.7 愿景和使命 初始的团队组建起来了,我们便开始着手愿景和使命的制定.当时我们只有寥寥几人,途我睿于创业之汪洋,充其量就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虾米.但谁能说小虾米就不能有成为大鲸鱼的梦想呢?愿景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有些人对此不屑一顾,有些人却为之热血沸腾.一个好的愿景应该能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纯真的部分,勾起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并为此努力奋斗.比如说: Google的愿景是:整理全世界的信息,方便人们获取. 微软的愿景是:计算机会被放在每一张桌子上,使用微软的软件. GE的愿景是:使世界更光明. --什么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1.1 途我睿的由来

1.1 途我睿的由来 就像所有的老的白了胡子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要追溯回7年前,从我和妻子的第一次欧洲蜜月旅行开始说起. 2007年,在前同事lyons的激励下,我和妻子第一次以自由行旅行者的身份,踏上了法兰西和意大利的土地.我们自己租车上路,自己找旅店住宿,在廉价超市买蔬果酸奶果腹,在当地人才光顾的餐厅吃饭.我们体验着至真至in的文化,并深深地爱上了这种旅行方式,觉得这将在年轻人中风行.当时已有穷游网,我们的大部分信息就来源于此.但穷游论坛的方式注定让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耗时耗力,对于初学者,策划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2.9 UX再造

2.9 UX再造 Alpha上线后,我们很快收到了不少用户的反馈,尤其是一些我们邀请到创新工场来的用户.大家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是交互."旅行车"这个词让人摸不着头脑,添加完景点制作旅行计划之后的交互让没经过学习的用户几乎做不下去.我们研究了一下,决定对UX进行修改.这时,我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旅行计划的UX提升上. 原因是汪华在一次跟我们的评审会上指出我们的产品很不Web 2.0,即我们的网站在景点POI这一层,以信息呈现为主,无法调动用户的参与,用户产生内容的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2.11 途客圈旅行助手

2.11 途客圈旅行助手 如今回过头来看,途客圈旅行助手也许是在错误的时间由错误的人员开发出的一款错误的产品.作为途客圈第一款移动端的产品,旅行助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途客圈整个宏伟蓝图中关键的一环.拿到投资让我们头脑发热,没有充分地考虑可行性,就开始着手展开这个项目. 那时viking还留下了很多尾巴.iduu和新加盟的tao在考虑景点POI的wiki化,还有一整套用户激励系统.旅行计划工具还在不断完善,我做了一套API可以处理地铁换乘的查询.这套API基本想法是将一个城市下的地铁站信息数

《途客圈创业记:不疯魔,不成活》一一2.10 天使投资

2.10 天使投资 工具和社交之争"工具和社交,你们到底想做什么?两个都想做,两个都做不好."这是汪华在一次看了我们改版后的产品后摇了摇头,问的第一个问题. 其实我们也很纠结.我是典型的那种相信技术改变世界的人,对于提升效率的工具从来都是青睐有加:Alex是社交网络的坚定拥趸,追逐时下热门的社交,LBS等概念.进入助跑后,途客圈开始变得不再那么纯粹,Alex开始在这个产品中加入了越来越多他自己的想法,于是旅行计划工具变成了社交旅行工具.汪华善意的提醒并未让我们觉醒,我们都固执地坚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