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一个农民科学家的“变身记”

依然是那黝黑的皮肤,和因常年投身于田地研究而早已变得粗糙不平的双手,这次见到李登海不是在田间地头,而是在他的“玉米之家”。  在离登海种业不远的一个地方,门前用红色写着大大的四个字――“玉米之家”,这就是登海种业掌门人李登海的家,院子内晾晒着的玉米粒儿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对面的一片玉米地,是他个人及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苦心钻研玉米育种技术的试验田,从他脑海里迸发出的每一个玉米新品种,都是在这里经过最初的实验才走入其他试验田。  今年八月,在得到国家审定之后,创下1402.86公斤/亩高产纪录的超级玉米,将从这里走向全国,李登海也从此翻开了中国玉米育种的新篇章。  就在李登海带领登海种业步入玉米种子繁育新时代的同时,既是技术掌门又身兼董事长的他,在公司上市四个年头后再一次萌发了“改革”的想法,贯穿研发、生产、营销,以及整个管理体制。这次他动真格了,而且十分坚决。  创新突破是竞争力源泉  三十八年前,李登海手攥着两万元人民币和二十粒玉米种子,借用母亲的几亩粮田,自己动手搭建科研设施,就这样,他第一次踏上了繁育玉米种子的高产研究之路。  从一开始,李登海就知道玉米高产研究这条路并不好走。“一个玉米新品种,从培育到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二万分之一。”然而,李登海却在十二万分之一的几率中获得了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玉米高产奇迹。  从1972年开始至今,30多年的时间里,李登海培育出了100多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实现了玉米单产从100多公斤到1400多公斤的突破,7次创造和刷新了夏玉米高产纪录,开创了我国高产玉米育种栽培紧凑型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李登海就是中国紧凑型玉米杂交玉米的“鼻祖”。  李登海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玉米的主要竞争力在于提高每亩产量即提高单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这正是优质玉米种子的三要素之一――高产。开拓玉米高产道路,早已成为李登海人生中重要的课题。  时间为证。由最初的平展型玉米高产攻关向紧凑型玉米跨越,并第一次突破700公斤的高产限额,李登海用了八年的时间,1979年掖单2号玉米种子亩产达到了776.9公斤。其后,李登海又花费了八年的时间,再次突破了1000公斤的高产指标,那年是1988年。当登海种业的超试1号突破亩产1400公斤的时候,已是2005年,这最新的一段突破李登海足足用了17年的时间。  回忆近40年的研究征程,李登海感慨道:“我从一个农业技术员到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到十四大、十七大党代表,从一个农村的农科队长到农业部专家顾问组成员,经历了一个‘从奴隶到将军’的奋斗历程。”这一路走下来,李登海始终保持着对玉米的那份执着。  他认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一方面在于拥有自主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在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李登海坚持自主创新,创造了多个高产奇迹。  “自主创新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李登海说。  三年之惑诞生经营转折点  脱下往日沾满黄泥的黄胶鞋,从田地里走出来的世界级科学家李登海,跟记者回忆起登海种业2006-2008年那艰苦的三年时光,透着苦涩,更充满艰辛后的喜悦。  李登海骨子里透着科学家执着的本性。过去,“固执”二字,不仅体现在李登海对玉米育种技术的执着钻研上,更体现在他对企业管理的“一己之见”。他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繁育玉米种子的研究,没有花太多心思在种子的销售上,更别提为了迎合市场而实行合理生产。  然而,在科研方面不断结出硕果的李登海,万万没有想到盲目生产会带来的严重后果。2006年,登海种业的销售出现快速下滑;2007年,郑单958的畅销对登海种业造成剧烈冲击;2008年,大量种子囤积、滞销。这无疑给专注于科研、一帆风顺的李登海敲响了警钟。[page]  种子的研发优势为何没有带来公司发展的经营胜势?在郑单958投入市场,对登海种业的业绩造成严重冲击的那一刻,李登海才认识到:“原来仅有好的科研成果、好的玉米种子是不够的。”李登海整夜难眠,满脑子里都是问号。  三年里,李登海不断反思。他开始意识到完善生产机制,加大营销网络建设,以及加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李登海看到,美国先锋公司作为世界上玉米产量最大的公司,不仅拥有资金实力,更拥有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管理理念。于是他决定:“仿效先锋公司的基本做法。”2002年10月,登海先锋控股子公司创立,为今后动摇李登海的“固执”埋下了伏笔。  回忆三年的坎坷路,李登海说:“有三股力量,支撑着登海种业艰难走过。一是登海先锋,其间的大部分利润来自于这个子公司;二是登海种业承担了国家超级玉米品种的研究项目,国家给了一部分资金支持;三是我对公司顺利度过难关的决心和信心,以及我们科研团队自主创新的原动力。”  学习榜样攻破软肋  相对于登海种业出色的科研成果,长期以来,管理和营销被看作是登海种业的软肋,也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先锋公司的合作,让登海种业找到了问题所在,找到了差距,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2007年开始,登海种业提出“向先锋学习”,多次派人员到子公司学习。通过两年的对照比较,已逐步找到了自身在管理、营销和技术上的问题所在。这个从田地里走出来的科学家,在与美国先锋公司多年的接触中,终于找到了开启企业管理这扇门的钥匙。  李登海总结道:“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两大要素,除了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即依靠自主创新,研发出抗病和抗倒力强的品种之外,还要拥有为农民用户服务的技术服务体系,从而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推广开来。”  当前种子市场供过于求的整体局面,考验着登海种业营销网络的铺设及营销水平的提高。今年,3个超级玉米新品种顺利通过省级审定,其中一个通过国审,将于11月在相应的审定区域内展开销售。对此,李登海布局整个销售网络:“将营销中心逐步向北京转移,建立先进的营销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营销人员的薪酬分配方案”。经历过盲目生产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今的李登海加大了对市场信息的调查,他意识到根据市场信息的反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从而有效展开重点突破。  科学家有了企业家精神  2009年是登海种业迅速实施整改的第一年。  在登海种业的发展历程中,人才的匮乏和流失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对此,李登海感受颇深,如果体制不改变,那么今后的发展势必会受到牵制。于是,李登海提出“改革首先从吸引和留住人才开始。”  由李登海亲自带领的200多人的科研团队,每年将研发100个参试品种,其中6-8个品种可以通过省审和国审。2001年-2006年,先后设立分布于全国的28个实验站,在今年也已开始探索进行改制的方案,变身产权公司,从而实现对各地实验站科研人员的更好激励。  登海种业还先后在北京和莱州市区租用或购置了两处房产,目的也是为了吸引人才。目前,登海种业大部分管理人员已陆续搬至莱州市区办公。  多年投身玉米研究的李登海意识到:“目前,中国的育种科研明显缺乏市场经济的意识。”因为在我国,种子只有通过了国家(或省级)审定才能进行销售,但这远远不够,还应当充分考虑下端市场即农民种植对种子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企业在育种科研方面应始终围绕着市场需求而培育。作为农民出身的科学家,这时候他“开窍”了,更学会了用经济头脑去考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即考虑如何迎合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这对于专注科研的李登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于是,他对登海种业今后的科研方向有了新的把握:“以后科研的方向会多考虑农民消费者在生产过程中的所需,同时,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高价对高产的需求之下,降低企业成本,最终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任何一个熟悉李登海的人,都不难发现在他农民科学家形象的外壳下,又多了一种企业家的精神。

时间: 2024-11-10 20:41:02

李登海:一个农民科学家的“变身记”的相关文章

一个数据科学家的新年计划

简介 新年并非仅仅是更换日历或是清晨起床后揉开双眼.新年是充满喜悦的一个崭新开始.它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理由养成一个新习惯,它意味着新"希望"的到来. 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我确信数据科学会让你兴奋!你要在2016年做出改变,难道不是吗?如果你从今天开始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这是完全可能的.你必须明白,成为一个数据科学家需要一个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功.因此,你必须耐心地朝着目标而努力. 提示: 原文中涉及了大量链接,值得收藏!在大数据文摘后台,回复"计划",可下载d

怎样成为一个数据科学家: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指导

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恭喜你们!欢迎成为劳动者的一员.在你所有可能申请的工作中,"数据科学家"这个风骚无比的职位也许最难得到的一个,同时也许是 最具有潜在丰厚回报的一个.但是别害怕:Datanami在这里以一个实际数据科学家从业者的身份给你一些建议,告诉你怎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开始成为数据科学家的第一条建议是别被这个职位的要求所挫败.没有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满足即是数学\统计天才,又精通市场.产品.网络安全,还是专业的Python.Java.R程序员.(提示:这就是为什么数据科学家被称为

一个农民,一个典型高新技术企业办公场所

在杭州市文三路昌地火炬的14层有500多平方现代化办公面积,这就是丁国栋所创立的新型电子商务平台"际通宝(www.gtobal.net)"的总部.精装修的办公场地,清一色联想品牌电脑,70多个摆放整齐的V字形写字台,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办公场所,怎么也无法与一个农民联系起来. 记者见到丁国栋时,他正在跟几个技术人员讨论"野娇娇网上商城"的团购功能实现问题,这是丁国栋创立际通宝以来与传统行业企业家合作运营的第16个电子商务平台,这个平台5年的开发.运营.推广.改进以及

一个数据科学家对商学院的建议

通过协助企业将数据驱动的方法运用到企业运营中,开发从数据中获得市场感知的产品,以及在高管层中推广智能数据文化,我有幸能与很多有才华的商学专业人共事,经历他们如何在颠覆行业的同时又使得组织价值得以保留. 就如你预料的那样,很多这些专业人员来自商学院,在那里他们已经做好了要与公司里各领域的专家共事的准备. 每一个商学毕业生都希望掌握一种能力,即能够运用"中间语"交流商业要务及公司管理层概念.他们应该是一个"多面手",能够将综合高深抽象的方法运用到现实组织运营中. 为了培

牛人解读: 如何从一个青年科学家变成首席科学家? | 硬创公开课

相信不少学者在面对艰深的科研课题的时候,心中都有过那么一丝疑惑:这东西何时能实现产业化,真正造福社会?尽管心中的信念不会因此动摇,但疑惑仍然长时间的存在着.一项新技术从在实验室中诞生,到最终投入大规模使用,这其中经历的艰难和磨难会远远多于常人的想象.学术研究和商业化应用可以说是几乎同样困难的两个课题.有人醉心于探索科技最前沿的方向和理论,但也有人更希望自己能帮助将这些技术落地到具体的产品中去,真正的为大家服务.这些人中的很多最后都去到了相关公司的实验室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有些自己创业,开始

CAAI演讲实录|大疆李泽湘:智能机器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

8月26日至27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的指导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与CSDN共同承办的2016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6)在北京辽宁大厦盛大召开,这也是本年度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学术和技术盛会,对于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发展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大会由CSDN网站进行专题直播,并由百度开放云提供独家视频直播技术支持. 大疆创新科技公司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的报告围绕智能机器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展开,他介绍了香港科技

先锋良种:让王占合们从农民变为客户

30年前的改革,让原本具有群体身份定位的"村民"演变成了原子化的"农民",今后他们将成为在跨国农业公司数据库中那个具有详细信息并享受跟踪服务的"客户" □ 记者 吴金勇 塬上夕阳下,王占合在村边踱着步,边走边琢磨:"老辈人怎么侍弄地的?这二三十年,种地不就是自种自收,渭南这儿的农民可都这样." 40岁的王占合就出生在渭南三张乡薛家村.渭南地区有"陕西粮仓"之称,玉米种植面积70万亩,平均每户农民拥有4亩耕地

视频斗士李善友的网络视频新玩法

李善友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并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获MBA学位.他曾经在摩托罗拉.美国铝业集团.博士伦公司等大型外企任职,具有十几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被誉为"京城十大讲师"之一. 2000年10月,他加入搜狐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总监职务. 2001年10月,他从人力资源向业务方向转变,任总编辑一职. 2002年7月,他被提升为搜狐公司副总裁,2005年被提升为搜狐公司高级副总裁. 2006年,李善友从搜狐网辞职后创立了酷6网. 酷六网CEO 李善友 他没有显赫的家庭和教育背

李开复: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家创业

在GMIC 2017第一天的领袖峰会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家创业"谈到了自己的看法.李开复认为,在现如今的时代,科学创业是一个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机,除了人工智能之外,在区块链.生命科学.高能电视.细胞扩增.基因编程,几乎每个领域都是创业的机会. 以下为李开复演讲实录: 李开复:霍金教授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我认为人类有像霍金教授这样有远见的科学家,帮助我们的顶尖天才和世界最重要的政治家来帮我们策划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提出的"超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