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起,PM2.5开始侵扰我大中华,持续笼罩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城市,去年全国雾霾天数达29.9天,也就是说有一个整月的时间,中国人都是生活在雾霾中的。2014年,全国欢送金蛇郎君,却没能送走鬼魅的雾霾。据统计,1月份,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有37.6%,轻度污染占26.8%,中度污染占14.4%,重度污染占16.2%,严重污染占5.0%,首都北京,第一次发出黄色预警信号,更可怕的是,这些都是官方披露的数据,按照中国有关部门的习惯,或许悲剧程度已然让和谐了79%。
其实,我们根本不用关心神马官方数据,仅仅是每天的呼吸感受就能非常清楚地知道:雾霾有没有登门造访。笔者是一位运动爱好者,习惯每天打1~2小时的篮球,之前,衡量能否出勤的指标有:刮风、雨雪,有没有漂亮妹妹看球等等。自2014年春天起,又不得不加入一项指标: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想想还真悲剧。面对重度雾霾,领导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呼吁全国人民从自我做起,绿色出行,减少污染,但广而告之的效果不会理想,正如“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普通市民在真正看到大面积死人之前,是不会放弃使用汽车出行的,我们同样要炫富、要面子、懒得骑自行车。事实上,要想治理雾霾,单靠教育引导很难成功,真正有效的措施,应该是铁腕+银子+科技,北京限号政策虽然蛮横,却是一剂良方;巴黎政府为应对雾霾,采取公交免费,仅4天时间就不知道PM2.5去哪儿了;现在,太原正推广绿色出行,但公共自行车要收200元的押金,有效地打击了市民热情,倘若政府能效仿滴滴打车:谁骑自行车就补贴13元,我想不出半月,雾霾可痊愈。
对于一个吃得下地沟油,喝得下三聚氰胺奶,买得起房价的民族来说,再吸收点PM2.5问题不大,但来自海外的一些员工却没这么坚强了,例如松下宣布向驻华的日籍员工支付污染补贴,工资会与PM2.5的浓度成正比,自然,考虑到中国人强大的体制,他们不会向华人员工提供补贴的。松下是第一家因空气污染而提供困难补贴的跨国公司,这个政策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接连不断的大嘴巴,把中国能源策略、监测软件、空气清新器市场,新能源发展统统甩了一记耳光。为了不再遭遇跨国公司讽刺,笔者希望科技人士能投入到民生领域,事实上,找到一款新能源,远比重新发明手机50次,或者,推出100个收益达到6%的各类宝宝,要有意义地多。
监测软件,让科学数据来说话
坦白讲,雾霾爆发后,最先冲出来的是一些文学青年,他们活跃到网络上,吐槽出了各种经典段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但却看不到你的脸;雾霾是抵御美国激光武器的国防性设施...其中,著名女教授于丹姐,也参与到了评论中:大家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出门,不和它较劲;随后,给弟子们严肃的支招:要关上窗户,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
笔者认为,文科生的吐槽固然重要,却不能鼓励,因为她们有时候真的是狗屁不通。于丹姐支招弟子不要出门,殊不知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污染更加严重,而且室内灰尘颗粒物集中于1.4米之下,对抵抗力偏弱的儿童影响更大,这是科技界早就公认的事实。
真正有责任感的公知,需要在做过系统的研究与严谨的调查后,方可发表comment,从而引领消费者正确地看待雾霾,关注雾霾。如今,全世界都被编制到移动互联网上,最好的宣传手段,无疑是智能手机APP,而相关的云计算、数据处理能力和即时通信技术,会随着雾霾来袭,而变得走俏,这也是“灾难推动科技进步”的典型案例。随着消费者对PM2.5的关注度上升,各种空气检测软件也迎来美丽的井喷,豌豆荚、苹果App store中,含有空气、天气或者PM2.5的软件有13种,其中,30%的APP下载量超过了100万次,佼佼者更是达到了上亿的水平,以“墨迹天气”为例,360手机助手的数据下载量1.2亿次,豌豆荚中下载量也有5516万次。井喷的市场,带给天气软件巨大的商机,笔者安装的几款软件中无疑都植入了大量的广告,估计他们狠赚了一笔。不过,要特别提醒,这些准备井喷的检测软件,赚钱的同时要时刻保持业界良心,数据严谨性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类似5款软件,PM2.5数据相差51的现象,简直是一种讽刺。
数据本身没有价值,只有从数据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才能让数据产生价值,但前提是,相关人士面对数据的态度要虔诚,否则,无非是一场于丹姐的闹剧。
治标先锋, 如何让过滤机走出雾霾?
坦白讲,如雾霾持续不退,和空气相关的产业链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刺激,口罩、透视灯具、空调、可穿越雾霾的交通工具都有望迎来井喷期,更瘆人的是,新鲜空气有机会与金币、钞票并列,一起成为国家GDP和个人财富的衡量标准,到那个时候,银行里金库里放置的不再是散发着铜臭味儿的钞票,而是一罐罐的新鲜空气,未来,财富榜单的报道大概会是如下标题:王健林以2000L新鲜空气的财富,蝉联大陆首富。
面对雾霾,公众最直接的想法就是用一台净化器,把空气中的花粉、孢子、粉尘、二手烟等滤除掉,正是基于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空调市场蠢蠢欲动,宣传中总不免一股江湖卖艺打把势的味道,类似“空气清新器带回家,就等于把大自然带回家”的标题,魅惑而拉风,但实际的效果却一再遭遇吐槽,事实上,空气净化器市场比雾霾更加模糊,市场乱象让消费者陷入迷茫:首先是悬殊的价格,琳琅满目的价格表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让人眼花缭乱,一些净化器除了安装必备的风机、虑芯外,还配备了高级显示屏,数字显示器等等,而且因过滤原理不同,也导致了成本的巨大差异;其次,效果上的过于夸大也让人有种看玄幻小说的感觉,一些低端净化器,号称有杀菌除脚臭、除甲醛的效果,但消费者根本无法判断,唯一清楚的是,即便室内安装了这些高科技,晚上睡觉前也得洗脚,否则,根本没法待。
空气净化器本来是要还消费者一片自然的天使,没承想自己却先一步迷失于雾霾中,好好的一个朝阳行业,又关系国计民生,却让短期的利益掐住了脖子,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笔者认为,要想让空气净化器市场走入正常秩序,需要国家出台专业认证标准,从滤除效果,到价格标准,再到针对虚假宣传的惩罚措施。从目前的状况看,单一的市场力量根本无法完成规范市场秩序的任务,或许,此危急存亡之秋,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需要行政力量干预的时刻;其次,企业应该成为这场空气净化战的最关键的角色,保证产品质量、效能的同时,还要抑制一下那颗“想发国难财”的心,事实上,只有学会把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结合到一起,才有可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最后,消费者同样需要增强雾霾相关知识的学习,充分掌握机械、吸附、静电、负离子等过滤方式的不同点,不仅有利于购买产品时的挑选,还会减少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滤网清理不及时,反倒会变成污染源)。
决战未来,PM2.5背后的能源危机
监测软件也好,空气清新器也罢,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如前文说书,松下向日籍员工发放空气污染补贴,但中国员工却没有。自此,日籍员工的优越感会更加强烈,事实上,两国员工的待遇差别,只是两个国家间能源策略差异的一个缩影。松下的污染补贴,不仅扇了国人的脸,更是在提醒世界“没有能源,没有未来”。
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关部门每天想着用金钱换取能源,不断留给子孙后代可利用资源;中国却一直生活在地大物博的幻影中,但石油、煤炭、森林等不可再生资源,正变得越来越稀少,不断告急。要想改变如今的窘境,不仅要重新规划能源策略,同时,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能源策略是领导的事儿,不便评论,但相关产业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科技人士支持,事实上,一些前沿的企业开始了探索:
PM2.5持续爆表,矛头首先要对准的就是不断增长的汽车尾气排放,现行的国三标准汽油,硫含量规定不大于150ppm, 相比西方的国六标准5ppm,整整高了30倍;而传统的汽车排放控制技术,会直接让尾气排出颗粒物,对PM2.5浓度有非常重要的贡献。油品的改善,需要三大石油公司人品的提升,任谁面对高达100亿的成本都会犯怵,毕竟,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年终奖,但话又说回来了,连呼吸都困难了,要年终奖有个鸟用?汽车尾气的另一优化空间则留给广大的汽车企业,诚然,比亚迪和奇瑞花重金打造新能源车型尚未取得明显效果,斯特拉更像是一个拉风的噱头,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巨头所作的努力,最起码,他们制定了相当宏伟的发展目标:预计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同时,会重金投入燃料电池和氢能源产业...好吧,希望我们还能再等10年吧!
此外,电力结构和工业污染也是PM2.5的重灾区,秸秆系能源开发和光伏产业似乎让人感受到了“明天会更好”的味道。路途荆棘密布,但留给这些领域的选择并不多:要么改变,要么去死!总之,面对环境的恶化,社会每个团体都要自律,不谎言,不妄言。习近平主席雾霾天气中,造访北京胡同指导工作,让人感动,却也充分说明一个道理:世界上有特供奶粉,特供水、特供食物,但是从来不会有特供空气。(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并注明出处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群交流6629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