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水土不服问题不在中国

每经记者 罗伦 发自上海  “中国经济非常繁荣,事实上,那些(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遇到一些冲突,可能是他们内部运营(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进入了太多的市场,却采用了不够准确的方法。所以,问题不在中国。”——前有百思买自有品牌退出,后有芭比的“告别中国”,面对跨国企业在华屡屡遭遇水土不服,高德拉特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  即便正接受记者的采访,黑卷发、棕肤色、高鼻梁,头上还戴着一顶小圆帽的高德拉特,手上依然端着他的一杆烟斗。谈到深处,他总是不忘低头,时不时地深吸一口,略有所思。  提起艾利·高德拉特,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他创造的“TOC制约法”,许多人并不陌生。TOC理论找出了企业运营中的瓶颈,让企业在无需大量额外投资的情况下,在极短时间内显著改善运作及盈利。  在现今企业管理的哲学世界里,TOC制约法被很多业界专家誉为“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专家们甚至认为,比起此前的MRP(物料需求计划)、LEAN(精益生产)和6Sigma(六西格玛)等企业生产方式,TOC更胜一筹。  事实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小至不足50人的小厂,大至跨国企业,如通用汽车、宝洁,AT&T、飞利浦、波音、3M、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英特尔等都成功运用了TOC管理法,令企业保持活力。  TOC理论的成功,让发明人高德拉特一举成名。这位曾经当过物理学家的企业管理大师,开始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光环:财富杂志称他为“工业界大师”,商业周刊形容他为“奇才”……  不过,对于以上种种,高德拉特显得十分谦逊。他对记者说:“
它们(包括TOC在内的管理哲学)都是大拼图当中很小的一部分。”TOC关键在“制约因素”  在TOC管理圈内,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9年前,一家公司总裁找到高德拉特,希望借助TOC的方法发展自己的公司。于是,在高德拉特的帮助下,这位在当时仅拥有40个下属的总裁开始把TOC应用到公司包括创新、工厂设计、生产、营销、销售在内的方方面面。去年,这家公司的净利润超过了10亿美元,9年间,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一个上市大企业。  那么,TOC制约法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它真的那么管用吗?  事实上,TOC理论认为,一个不管看上去多么复杂的公司系统,最终都是由一个制约因素(或称为“瓶颈”)所控制的。制约因素决定了公司上下所有的问题,找到这个因素,让其他环节都迁就它,为它“松绑”,为它“减压”,公司的改善便能卓有成效。  “公司高管们的误区往往在于不分对象地叫喊着‘节省’、‘改善’,其实,如果在‘瓶颈处’浪费一小时,就等于整个系统浪费了一小时,而在‘非瓶颈处’节省一小时不过是徒劳。”高德拉特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令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重焕生机。  为了更好地阐述TOC,高德拉特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美国乔治亚洲有一个奥尔巴尼维修中心,在世界各地服役的车辆到一定的年限后,都会被运送到该中心,进行检查维修。该中心拥有十几种不同的车辆装配线,此前一直保持着一个“完美纪录”,就是“从未准时交付过一台车”。  “奥尔巴尼中心从2001年10月开始全面实施TOC。一年之后,该中心负责人向五角大楼汇报成果时称,维修周期缩短了50%,所有生产线均按时或超前交付任务;由于库存减少,占用资产数量也下降了50%,现在他们甚至开始承接军队之外的车辆维修业务。”高德拉特说。  在高德拉特看来,随着改善的持续,企业的制约因素总会在不同的环节游走。“一个制约因素解决了,会出现下一个,那就一个个来。最终,制约因素会转移到企业外部,这时就需要对你的供应商和客户也进行TOC管理了。”高德拉特总结道。TOC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  对于自己发明的理论所取得的成效,高德拉特坦言:“TOC本身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  众所周知,当今制造业的所有生产方式和理论哲学,都是由两位企业家也是思想家所构建的——一位是亨利·福特,另一位是大野耐一。前者最早采用了“流水线”概念,让福特工厂在1926年创下了“从开采铁矿,到把汽车放到火车上准备运送,总共时间为81个小时”的纪录;后者则是在流水线的基础上,创造了“拉动式生产”,也就是后人乐道的TPS(丰田生产方式)。它提出工厂运作必须像超市货架那样,只有消费者从货架取走一件产品,才能带动整个流水线为这个产品补货的概念,使得丰田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净利率都远远高于业界平均值。  对于后人基于上述两个生产方式所发展出的不同理论之间的异同,高德拉特告诉记者:“(所有理论)是用同样的角度看待同样的问题,答案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大拼图当中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一个公司要基业常青,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战略方向,如蓝海战略、蓝海理论。如果一个公司运营不能够很好地执行,也达不到基业常青。所以,福特或者大野耐一的运营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管理好运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无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运营都十分重要,而制约理论就是把整个拼图重要的部分整合起来,一起达到目的。”高德拉特进一步解释。大师眼中的
中国市场  现在的问题是,TOC理论或许可以帮助公司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产出,但当这样的理论来到中国是否适用?因为在当今的中国市场,工厂的生产或许已经不再以规模和产量取胜,相反,“产能过剩”正成为许多在华工厂所面临的问题。  对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出的上述疑问,高德拉特表示:“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大约是10%,可你知道工资年均涨幅更高,这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钱用来消费,而且政府也鼓励消费,扩大内需,中国的市场容量增长速度将多么惊人。”  高德拉特以宾利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情况举例说,宾利现在最大的市场在中国,而且最便宜的一款车也要16万英镑。“在中国,提高产量就意味着提升销售和现金流。”  而对于近段时间百思买、芭比等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的跨国企业在中国遭受的挫败,高德拉特的看法是:“问题不在中国。”  高德拉特认为,中国经济非常繁荣,企业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可能是内部运营(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进入了太多的市场,却采用了不够准确的方法,“如果一个公司进入一个新领域还用老方法,失败肯定是显而易见的。”  高德拉特进一步阐述说:“尤其是大型分销公司,在整个过程中可能犯的错误实在太多。举例说,你经常逛街,在一个店发现一条裙子你非常喜欢,但没有你的尺码,作为客人,肯定非常不开心。但如果这家店铺不断发生这样的问题,那最后公司清库存时就只能大甩卖了。换言之,如果一个公司进入(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市场,他如果做得不对,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库存和销售系统是基于某种‘预测’,但是,没有人可以精确地预测到哪个店可能卖出哪些衣服、哪些号码,当然,他们也就不能取得成功。”  在高德拉特的眼中,即便是在中国市场已经赚取了许多利润的西班牙零售服装品牌ZARA,也并没有很好地将TOC制约法发挥到极致。“ZARA确实挣了很多钱,他们在12年前采用了TOC理论,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但是,我们知道零售行业方面有很多理论的创新,虽然ZARA是很好的零售企业,但是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TOC理论,沃尔玛也是一样,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对话《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TOC的内在逻辑是,公司的一个核心冲突或制约因素造成了所有的问题和困境,听上去类似物理学。这种思维逻辑和你物理学博士的背景密不可分,是吗?  高德拉特:完全正确。自然科学有一个信念,林林总总的现象看似毫无关联,但其中的要素其实很简单。近年来,物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统一场论”,用统一场来解决所有自然现象中的问题。物理学赋予我的又一方法论是,看到冲突后不会妥协。比如我们测量一栋楼,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测出来的数据一个是30米,一个是40米。物理学家不会妥协说,那我们折中一下,就算它35米好了,而是必须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算出正确的楼高。TOC也秉承了这一理念,看到冲突后决不妥协,一定要找办法把它解决掉。  NBD:30年前,您是在《目标》一书中提出TOC理念的,几十年过去了,您对TOC的思考有什么变化?  高德拉特:TOC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没有改变,它至今依然适用,但它也在不断成长,就像牛顿的力学定律生发出了近代物理学体系一样,这是一个开枝散叶的过程。半年前,一本由几位教授撰写、我作序的《TOC手册》出版了,全书有1000多页,但基石依然是30年前写在《目标》中的那些。  当然,变化永远存在。就像我前面说到的,30年前成本会计对TOC提出了严峻挑战,因为那时候“库存”还被认为是个好东西,但这种想法今天已成谬论。若干年前,企业高管还把主要注意力放在“降低成本”,而非“提高有效产出”上。凯迪拉克的高管就曾问我:“为什么你的方案里没有降低成本的举措?我们要的是降低成本!”  30年前,TOC只是应用于工厂生产,而今已经扩展到了销售、市场、供应链等层面。对我而言,现在我希望不只是给人们一个解决方案,告诉他公司出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分几步走,我希望能够传授给他们发现并解决冲突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  NBD:现在都流行思想植入,目前您的TOC理论向基层企业的传播工作做得如何?  高德拉特:在很多大学和MBA,如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和欧洲著名大学都有TOC相关的课程,有些课程只是涉及一部分内容,而有些是整个课程都讲TOC。TOC理论不断在演进,大学接不接受TOC理论已不是问题,而是能接受多少更多更新的资料。

时间: 2024-09-20 07:40:26

跨国企业水土不服问题不在中国的相关文章

 跨国企业派外国人来接管中国分公司

跨国企业派外国人来接管中国分公司,理由:总部沟通更重要:总部想派被信任的高层:华人高管太"偏华",要求破例.放权:对中国销售部门守法担心:常出问题,老大成为替罪羊. @张鹏 <商业价值>杂志主编 微信4.0用海量用户资源和插件模式在架构上几乎封闭了其他移动应用的崛起之路.它引入成熟的Qzone 模式,将带来商业上的巨大潜力.微信正在接过QQ的枪,成为腾讯的新根基. @方兴东博客中国创始人 360诉腾讯垄断案胜负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真正打起来了,其教育与启蒙意义远远大于最终结

“中国版越狱”是否会水土不服

国产周播剧呼之欲出 "中国版越狱"是否会水土不服今年美剧<LOST>已经推出第六季正于每周一二热映的韩剧<Oh my lady> 一周播出一至两集电视剧是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电视剧播出的普遍方式. 目前,一部号称"中国式越狱"的电视剧<青盲之越狱>将有意尝试周播的方式.此外,部分电视台和制片方也对周播剧"伺机而上".周播剧能给制片方和电视台带来怎样的效益和影响?在现有的制播体制下,周播剧在中国是否会遭遇水土不

微软MSN将成中国内地专用

宣布MSN整合入Skype,明年一季度停止MSN服务,中国大陆除外:专家称大陆如整合将变非法通信 昨日,微软方面证实,Skype和Messenger(国内通称MSN)将合为一体,MSN服务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被停止.不过,中国大陆地区除外,MSN产品不会发生迁移,用户体验和服务将不受影响. 国内MSN服务继续 美国科技网站日前报道称,微软正打算停用MSN客户端服务,现有MSN用户将被整合到Skype中. 昨日,微软证实了此消息.Skype CEO托尼·贝茨昨日在其官方博客上发表声明称,微软将在

中国企业新势力:时势造英雄追寻海外“少帅”

"中国企业的海外领军人物会在什么时候集体性地执掌总部大权?" "五年到十年!" 金蝶.用友前副总裁吴强,和君创业执行董事长李肃,朴智咨询副总裁罗畅,三个人不约而同地对<中国企业家>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这真的是一个可以预见.且不可逆转的商业大势吗? 李肃认为,中国商业进程以十年为一个周期."80年代是国有企业分化的十年,好的活下来,差的消失.90年代是国有和民营分化的十年,到2000年,中小型国企基本上没有了.而眼下是竞争力分化的十年,谁能活下来,

中国域名注册CN成主打,19.9元成就众人中国情结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注册CN域名的用户日益增多,注册量是一路飙升,其和CN域名市场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就目前来讲CN域名注册商数量之多已超COM域名注册商数倍. 国内众多知名企业都在往放弃COM域名转注册CN域名的趋势发展,而且越演越烈,就连一些跨国企业都对CN域名情有独钟,表示极高的兴趣.如OPP.Zara.阿玛尼.微软等知名外企都入乡随俗的选

华尔街归客面临水土不服尴尬局面:穷途还是涅槃

对这拨归回的游子来说, 中国市场能给他们多少,他们又能给中国市场多少呢 这会是华尔街归客们的普遍尴尬吗?科锐国际金融行业资深猎头顾问宫宇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发生后,科锐随即在<华尔街日报>登了广告,随后收到两三百分简历.但引荐回来的人,大多因为薪酬.待遇.管理方式乃至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又回了美国.华尔街弃子.中国热情吸纳.但对这拨归回的游子来说,中国市场能给他们多少,他们又能给中国市场多少呢? 江苏太仓.李伟龙一坐下来窗外就变了天,瓢泼大雨像是刻意要困得谁无路可觅.好在我们有话要谈.这时距离他

外来的和尚念不好经 Uber入华遭遇水土不服

外来的和尚念不好经 Uber入华遭遇水土不服TechWeb 7月18日报道 文/韩远海Uber作为全世界最为成功和知名的租车企业,终于在近日召开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北京.这是继上海.深圳.广州和香港之后,Uber在中国布局的第五个城市,也是Uber在全球范围内服务的第100个城市.今年6月,Uber再次完成14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达到182亿美元. 但是,作为中国本土企业易到用车.大黄蜂(现已改名为"一号专车")的始祖.伴随着成功光环进入中国的Uber,却在扩张中国的过程中遭遇了尴尬的

解读资生堂中国市场渠道策略

2006年初,在资生堂株式会社新任社长前田新造来华访问的几个星期前,资生堂旗下子公司资生堂药品携其针对干燥肌肤问题的著名品牌菲璐泽来到中国,首次进驻药妆店.而此前,在药妆领域销售的化妆品主要为法国欧莱雅集团旗下的薇姿.理肤泉以及法国雅漾等. 2006年7月24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资生堂将关闭在上海等3处"焕彩空间"化妆品直营专卖店.具体日期为:上海南京西路的直营专卖店于7月25日正式关闭,北京店和杭州店将于9月10日和9月25日关门.而原因则是"这些直营店完成了他们示范店的

逃离“日本病”:“创造性破坏”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日本曾经创造了一个神话.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日本几乎达到年均9%的发展速度:但从1974.1975年以后进入一个转折点,这个阶段基本上是从197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期,日本基本上维持年均4%的经济发展速度: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日本的年均发展速度降至1%左右.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日本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是-2.4%,可见经济衰退已经相当严重. 近期,梅建平教授曾两次东渡日本"取经". 经过考察,他感触颇深,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吸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