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下半年,32纳米产品就出来了。”近日,2009大连软交会上,英特尔全球副总裁杨叙表示,在金融危机大家都节省开支甚至裁员的情况,英特尔仍然坚持未来两年把70亿美元投入到32纳米上。
大连软件交易会的第二日,英特尔宣布在大连总投资25亿美元的300毫米晶圆厂将采用65纳米制程技术,不过与此同时,英特尔大连芯片厂总经理柯必杰(Kirby Jefferson)向记者表示,该工厂未来升级到32纳米等更高制程的计划已在日程中。目前,">美国政府对英特尔在海外工厂的生产有着严格的出口管制。
在杨叙和柯必杰热捧32纳米的背后,是英特尔在移动互联网上愈挫愈奋的野心——依靠32纳米的技术优势,把英特尔在PC互联网上的优势迁移到上网本、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手机,甚至更多的终端,包括更多固定终端与移动终端之上。目前,英特尔已经占领80%的上网本芯片市场,在MID上也如火如荼,然而要想在手机上继续称霸,在当前威盛、ARM、联发科等牢牢盘踞,甚至反而向英特尔的地盘不断渗透之际,英特尔顺利“跨行”的难度十分巨大。
重组移动产业链
“手机产业链与PC产业链有着很大的不同,要改变这个产业链,需要对传统的利益链条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项立刚说,除非芯片质量好,并且在价格上和对合作伙伴的支持上都胜过现有对手,否则没有胜出的机会。在中国,3G时代已经到来,英特尔要想主导这个链条,需要面对来自英国的ARM、威盛以及联发科等众多竞争对手。
ARM是全球半导体知识产权公司,其处理器核心架构几乎渗透了全球近100%的CDMA、85%以上的WCDMA,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因此,在主流嵌入式处理器架构,包括X86、ARM、MIPS、SPARC中,以X86为核心的英特尔与ARM的争夺最为激烈。2006年,英特尔曾放弃了ARM构架的XSCALE通讯芯片。
ARM公司此前向媒体透露,ARM授权的手机芯片出货量每年超过25亿片,而英特尔主导的PC芯片出货量仅2.5亿片。记者试图联系ARM移动技术总监Bob Morris,截至截稿,对方没有对与英特尔的竞争进行回应。
除了在市场份额上的领先,ARM近期和以IBM为首的一个芯片联盟达成协议,双方联手开发面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新一代处理器技术。根据协议,ARM将开发32纳米和28纳米片芯片上的设计平台,并许可给其它厂商使用,这意味着英特尔32纳米的技术优势正不断被赶超。
在X86阵营中,AMD和威盛也是英特尔的挑战者。早在2002年,威盛便通过收购LSI logic的CMDA无线部门,成立威睿电通,开始了在CDMA手机芯片领域的布局。目前,威睿电通提供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全球前十大CDMA运营商的认可,诺基亚、LG、三星等手机大佬都是威睿电通的客户。英特尔障碍还包括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高通等市场上的传统芯片巨头。
32纳米想象空间
32纳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带来想象的不是英特尔占有垄断地位的电脑领域,而是基于互联网的研发和拓展。杨叙称,像2008年发布的凌动这样的产品,没有45纳米的技术做不出来,而32纳米将会有更大的影响,32纳米技术可以使很多功能在新架构上进行整合,同时功耗更低,成本继续下降,并集成可以优化的功能,比如图形、声音、存储,“以前三个芯片做的工作现在两个芯片或一个芯片就可以完成,32纳米的使用能使上网本比现在至少轻薄一半”。
低功耗、体积小、计算能力强,这一切都成为英特尔跨出PC、转向更多终端的理由。对英特尔而言,未来最大的挑战不是硬件。在大屏幕端,将来毫瓦的芯片可以集成到大电视机里;小的手持设备终端,像iPhone(手机上网)到了32纳米时代可以发挥得更淋漓尽致。因此,32纳米技术将产生更多样化的创新终端设备,并带动更多的新模式出现。
32纳米正是英特尔切入更多终端的杀手锏。通过整合图形、声音、存储模块,英特尔能让整机制造商成本更低,让互联网内容商、互联网服务商提供更新的服务与内容,开发创新的商业模式。藉此优势,英特尔意在取代威盛、ARM、联发科等移动终端竞争对手目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