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供需对接”的智慧

本报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石柏林 阮聪  编者按 近日,科技部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做好支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的通知》,“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是《通知》提出的措施之一。武汉市早在2006年开始从理论到实践推动“科技供需对接”,为我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   武汉是华中科教重地。坐拥几十所高校,科研单位云集,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明显。其肥沃的科技土壤也催生了自主创新的累累硕果。同时,武汉也是华中工业重镇。武钢、武重、东风、武烟等一批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聚集在此。  “科教强、经济弱”一直困扰着武汉。当年,诞生于武汉的“丽珠得乐”花落广东,至今还是武汉人心中的隐隐痛处。  然而,记者最近在武汉采访时发现,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50%获奖成果在武汉本土转化  在今年4月29日的武汉市科技奖励大会上,科技重大贡献奖在
空缺5年之后,首次颁给了在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和中铁大桥局总工程师秦顺全。  光纤传感刚起步时,国家课题大多由著名院校承担,姜德生“自谋生路”,主动向企业靠拢,把技术变成股本与国内知名企业一起创办高科技公司。目前,他自主研发的7大类30余种光纤
传感器已应用到石油、水利、建筑、桥梁等多个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国内率先实现光纤传感技术的产业化。  姜德生所在的武汉理工大学,近年来出现一批这样的科研团队,他们通过技术占股、自办企业、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科研经费从2002年的1亿元攀升到2008年的4.19亿元。  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武汉本地的产学研项目越来越多,武汉市科技局的科技计划和举办的相关科技供需对接会,促使学校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  在奖励大会上,记者还获悉一个数据:近两年来,武汉地区获奖的科技成果中有50%的成果为当地企业所应用,实现了转化。  在武汉高校和企业采访时,记者深深感受到武汉市“科技供需对接”正发挥重要的作用,把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驱动着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超前思维重在谋划  武汉市科技局局长杨新年说,从总体上看,我国许多行业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对外依存度仍比较高,反映我国科技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仍有大量科技成果束之高阁,许多中小企业缺乏科技有效需求。  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双重不足”的问题,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有市场化导向不力等因素,但关键在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未真正确立。  杨新年认为,科技管理部门应有一种基本功:“诊断”本地产业,对该领域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出现,做出预测,进行科学选择。这是增强科技有效供给能力的基础,否则便无从知晓该供给什么,难以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确性。  但受诸多因素制约,科技供给却是有限的。武汉市科技局因而确定其总体工作思路为“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抓住特色,加强整合,稳妥推进”。   市科技局运作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先后启动了光电子信息、电动汽车、水环境质量改善等1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06”科技创新行动工程,通过集中投入产生放大效应。2006年以来用于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科技三项经费都在当年科技三项经费的60%以上,累计投入科技经费3.88亿元,带动企业投入35.2亿元,吸引银行贷款、社会融资10.9亿元,实现新增产值136.59亿元。  十大专项的实施,建立和完善了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批龙头科技企业,造就了一批研究开发人才和团队。同时,拉长了高新技术产业链,推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了1734.1亿元,
同比增长25.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01.74亿元,同比增长26.75%。  “组合拳”打出一片新天地  2006年开始,为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武汉市创新科技奖励方式,首次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重大贡献奖”;今年又首次颁发了科技重大贡献奖。市科技局成果处处长赵杏娥说,近年来,在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中,加大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的权重,更加注重对已转化的自主创新成果的奖励。  市科技局发展计划处处长金开红说,在“科技供需对接”理论指导下,建立“专项计划”+“基本计划”的科技计划体系,是武汉市结合自身特色推进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创新的重大实践。  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科技成果供需脱节的难题,2006年以来,市科技局先后启动设立了“科技供需对接专项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计划”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计划”,设立了2000万元对接专项资金,专门支持供需对接项目。支持的项目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工农业和经济生产过程中的难题;第二,技术难题必须由企业和高校结合起来完成。  武汉市政府去年也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揽子“刺激”科技供需对接的举措。其中包括资助企业建国家级技术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可保原岗位3年,对以技术转让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提供他人实施的、采用股份形式实施转化的、承担政府科研项目所形成的职务成果股权等方面提出“四个70%”的激励政策。  武汉市专利局启动校企专利对接工程,对于实施高校专利技术取得良好经济效果的企业给予单项最高30万元的资助。据了解,2008年首批项目的7家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为33457万元,上缴税收1864.12万元。其中,对接专利技术产品产值占到30%以上。  杨新年说,“科技供需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一支队伍是做不成、做不好、也做不大的。努力营造环境,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要善打“组合拳”。

时间: 2024-11-13 09:51:35

“科技供需对接”的智慧的相关文章

上海联通宣布未来三年投120亿对接上海智慧城市

中国联通上海公司(上海联通)昨天发布"上海联通对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白皮书"(以下称白皮书),宣布未来三年将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用于推进城市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宽带无线网络建设,继续推动亚太通信枢纽的成形. 中国联通拥有最为成熟的3G制式WCDMA,这也是中国联通与另外两家运营商竞争的优势所在.今年5月17日,中国联通在全国56个城市启动HSPA+商用,数据传输速率一举由7.2Mbps跃至21.6Mbps. 白皮书的三年规划显示,明年上海将基本实现全市网络升级为21.6Mbps,

整个音像市场供需对接、行业把脉市场趋向的重要平台

最新消息,在中国音像市场下滑的大背景下, 京东商城音像频道2012年销售额依然突破一亿元,占整个零售市场整体的20%之多,成为中国音像第一大零售商.业内分析,京东商城跃居音像市场第一,不仅象征着京东在音像零售中主导地位的确立,也意味着音像业线上零售大势的不可逆转.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音像制作商虽然早已开始从实体零售向线上零售转移,但由于盗版泛滥.渠道不畅.消费体验不佳.获利甚微等众多问题,阻碍了音像零售线下向线上的转移.但随着京东商城进入音像零售领域,再结合进货渠道.运营.店面租金等成本上的优

数据科技解放物流生产力 智慧物流助力“黔货出山”

在贵阳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查看一单从遵义公路港运输过来的货物,系统提示13分钟后货物即将到达.此时,工作人员通过传化网智能信息系统选择了合适的配送车辆,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等待着货物的到达. 在货物安全送达客户手中时,系统会自动生成运费,客户扫码即可完成运费支付.除此之外,网智能系统还会自动生成月度.季度等运费明细,货物进出库明细等,财务管理在系统内便可完成. 其实在贵阳,这样的"智能范儿"的分拨中心只是智慧物流的一角.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物流大数据不断积淀,行业的&q

看各大科技公司如何打造智慧城市

今天,我们的城市遭遇到各种挑战:人口膨胀.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幸运的是,信息技术的突破为我们创造出另一种可能:永不堵塞的街道.安全放心的食品.取之有道的能源--这就是"智慧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中,智慧的IT科技将融入各行各业,人们可以尽享便利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

成都市交委与摩拜科技联手 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签约仪式现场 4月13日上午,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与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在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今年3月3日,成都市正式出台<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成为国内首家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鼓励共享单车发展政策的城市,充分表明成都对共享单车的发展是持鼓励支持的态度. 签约仪式现场 据悉,此次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与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以"合作共享.优势互补.战略共赢"为宗旨,充分发挥成都市交委

科易网携手西安科技多家媒体开展"对接赢惊喜"活动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为数不多几个国家才具备的.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拥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据统计,中国每年投入科技的人力约3850万,位列世界第一.然而,另一份官方数据却直接指出,科技供给与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0241.html">市场需求存在巨大落差,每年研发出的6000-8000项成果中不乏高新技术,而供需对接率只有30%-40%,系统普及率仅为30%左右. 作为科技供需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供需对接是嫁接技术和需求

构筑生态新格局 智慧城市建设还需绿色科技引领

智慧城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可以维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不仅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倡导用绿色技术引导智慧城市建设,是对科技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让绿色科技真正助力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引领的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的扬弃,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业内人士认为,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技技术体系,运用绿色科技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 绿色科技发展方兴未艾 支撑传统发展模式的科

对接智慧城市 液晶拼接屏与安防形影相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讯也在快速增长,各个企业或单位所要观看.监控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这迫切需要终端显示系统朝着大型化.高清晰化发展.大屏幕显示系统具有大画面,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为用户提供的大量信息,受到广电.公安.交通等众多行业与部门的欢迎,而液晶拼接幕墙作为重要的大屏幕显示设备被广电广泛地应用,从而实现由多个液晶显示单元拼接电视墙显示一幅大画面的功能. 液晶拼接屏跟安防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是监控平台还是显示平台,液晶拼接大屏都是图像集中展示的最好介质之一.它既可以拼合图像将所

智能交通:起于“堵”字的智慧之“赌”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传统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随着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和分享经济的蓬勃发展,被城市拥堵揠苗助长,一直野蛮生长的"互联网+交通"在新时期迎来发展新思路.以整合资源.开放共享为重点,以泛互联.智慧感知.便捷交互为目标,"互联网+交通"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交通"在顶层设计.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应用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这场起于&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