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on在2008年11月上线,开辟了团购业务新模式,促使国内模仿者们,在2010年纷纷上马团购业务,从“百团大战”一直打到“千团大战”。
在这场团购大战中,战争参与主体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
1、传统门户开辟的团购业务,例如腾讯QQ团、搜狐爱家团、千橡糯米网等;
2、新兴独立垂直型团购站点,例如拉手网、美团、24券等;
3、传统生活分类信息或垂直生活搜索站点开辟的团购业务,例如58同城、大众点评、爱帮网等推出的团购频道;
4、传统电子商务厂商开辟的团购业务,例如淘宝的聚划算、京东团购等;
5、最后当然也少不了团购导航站点,例如Hao123团购导航、团800、360团购导航、SOSO团购等。
2011年年初,关于Groupon入华的风波,更是让国内团购行业风声鹤唳,面对Groupon疯狂扩张和挖人策略、以及与腾讯合资高调推出的高朋网,国内团购同行纷纷抱团,拉手、满座、一起团、团立方等企业成立“反Groupon联盟”,甚至满座网还借助广告攻势,企图以“高朋尽在满座网”的广告语扰乱Groupon入华,以洗Groupon“巧克力”挖角事件之耻辱。
其实无论是“反Groupon联盟”,亦或是广告攻势,都阻挡不了Groupon入华的步伐。由于团购业态进入门槛甚低,最终拼的仍旧是在现金流支撑下的线下线上扩张速度,社区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化整合营销才是团购的本质,这也是为什么10年前就有线上团购概念和实践,但团购却在10年才真正热起来的原因。
10年时间,让社区化电子商务模式深入民心;10年时间,也让电子商务区域化模式得以快速发展。正因为社区化电子商务的高效整合和区域化资源的快速扩张是团购模式竞争的关键,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Groupon会在全球来势汹汹了。
以亚洲市场为例,Groupon通过收购新加坡UBuyIBuy以及菲律宾Beeconomic和AtlasPost三家网站,推出了Groupon香港、Groupon新加坡、Groupon菲律宾和Groupon台湾业务,再加上2010年8月推出的Groupon日本站,Groupon完成了对中国大陆团购市场的快速包围和逼宫,在收购洽谈未果之后,借道腾讯,高鹏网推出水到渠成。
从Groupon指挥入华的团队来看,是被Groupon收购的德国Citydeal,后者团队的扩张性之强可谓史无前例,在被Groupon收购后,短短数月,Citydeal便将扩张的旗帜插满了欧洲18个国家的140多个城市。
比拼社区化电商区域整合扩张速度,实质比拼的是现金流,高朋网背后浮现的是Groupon、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和云峰基金三大巨头。后两者的财力就不用多说了,仅以Groupon为例,其已拒绝了Google抛出的60亿美元收购橄榄枝,2010年Groupon全年营收已高达7.6亿美元,远远高于2009年的3300万美元,其中2010营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市场。这样的营收业绩和区域分布,也基本和Groupon全球扩张的步伐相一致。
当然,近期对于国内的团购站点而言,也纷纷厉兵秣马,进行融资。据《上海金融报》披露,“目前国内本土多数团购网站都面临第二轮融资。例如,日前24券网已正式完成新一轮融资,获得千万美元注资;满座网已开始第二轮融资;美团获红杉千万美元投资;拉手网CEO吴波也表示,第三轮融资将于今年一季度完成。”
在市场投放和品牌建立上,由于团购进入门槛甚低,业界会盲从于通过大批量的广告投放攻势和大战来进行自身品牌的建立和区隔,但笔者建议团购厂商切莫盲从,前期还是应该尽量通过公关的方式来建立品牌,同时后期通过广告的方式来维护品牌,因为在SM营销大行其道的当下,广告的价值正在日趋没落,而公关的价值,尤其是口碑营销的价值却在迅速崛起。
在笔者看来,2011年,注定是团购行业的洗牌年和整合年,Groupon已完成入华布局,更是让国内团购行业的未来格局充满变数,但如果将团购界定为电商行业,如果从当当网(1999年成立)、淘宝(2003年成立)、京东(2004年成立)等的发展时间历程上来反观团购模式,那么刚刚热了两年的团购模式,或许还至少需要经历3-5年的激烈竞争、市场开拓和用户培育,市场大局才能真正显现。
版权声明:本博文章均为原创,仅代表博主个人言论,与任何官方或非官方组织无关,未经作者授权,严禁任何媒体转载,违者必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