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让人看到更真实的历史

史料海洋给我们提供的是人类经历的数据资料,这些资料是我们证明、证伪历史结论的基础数据。希望读者能从三位量化历史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启发。

  历史只有工业革命前后之分

大数据研究不仅能预测人未来的行为,也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清过往的历史。斯坦福大学Clark教授说,“历史只有工业革命前后之分,其他的历史细节虽然很有意思,但不关键。”为什么呢?一方面,世界人均GDP在公元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了本质性变革。

公元元年时世界人均GDP大约为445美元(按1990年美元算),到1820年上升到667美元,1800多年里只增长了50%。同期,西欧国家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从公元元年的450美元增长到1820年时的1204美元,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国也大致如此。而从1820年到2001年的180年里,世界人均GDP从原来的667美元增长到6049美元。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带来的收入增长的确是翻天覆地的。

工业革命之前的人类既然没有实现财富增长,那么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那个时期,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有很多改朝换代,但Clark教授认为,“用不着被那些表面的东西所误导”,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一直没有走出“马尔萨斯模式”,即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自然灾害或战争导致人口死亡,使接下来的人均收入增加,为生育率上升、人口增长提供条件,可是人口增长后,人均土地和人均收入会减少,使生存挑战越来越大,又导致战争的发生并使接下来的人口又减少,在这个周期中循环。

Clark教授通过对英国人遗嘱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人的生育率跟财富水平高度正相关:越有钱的夫妻,小孩数量越众。在16世纪期间,最富的三分之一英国人死时平均还有4至6个小孩健在,中等财富的英国人离世时平均有3.5到4.5个小孩健在,而最穷的三分之一英国人离世时只有不到3个小孩活着。到18世纪末,基本情况仍然是越富有的家庭小孩数越多,只是每家的小孩数量都降到4个以下,并且各财富阶层间的小孩数量差距明显缩小。

工业革命到来之后,小孩数量就基本跟财富水平没有关系了。而从1880年到1980年的100年间,情况正好反过来:越穷的英国人,小孩数量反而越多,完全改变了工业革命之前“适者生存”、“有钱者生存”的规律。穷者还是追求小孩数量,而富者更注重小孩的质量和自己的生活品质。Clark教授发现工业革命之后,虽然穷人的小孩数更多,但富人的平均寿命更长,这可能是后者更侧重生活质量的结果。

Clark教授的研究结果对中国的历史研究也很有启发。公元元年时中国的人均GDP为450美元(跟西欧一样),到洋务运动的起点时也仅为530美元。在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几千年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那些制度与文化体系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检验,还是只经历了几年、一两个朝代的考验,并不存在本质性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收入与生活方式处于静态不变的状况下,那些朝代到底叫“汉朝”、“隋朝”、“唐朝”、“宋朝”,还是“元朝”、“明朝”或“清朝”,这些细节意义不是那么大,至少没有原来我们强调的那么大。

鸦片战争敲开了国门,洋务运动把工业革命请进中国,由此真正把引发社会变革的工业技术和相配思维方式带入中国,让中国有机会走出困扰社会几千年的马尔萨斯式陷阱,结束过去重复的静态朝代更替周期。

玉米和红薯曾这样影响中国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贾瑞雪教授研究中国历年农民暴动起义跟自然灾害的关系。她的量化历史研究发现:在16世纪玉米、红薯进中国前,干旱年里平均每12个州府地区就有一个发生农民起义或暴动,而玉米、红薯于16世纪引进中国后,即使在干旱年,每40个州府才有一个发生农民起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新世界”粮食作物对水稻有很强的补充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红薯、玉米不像大米那么受欢迎,但是在干旱年份,如果是在暴动起义和红薯、玉米之间做选择,农民更愿意选择后者。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人先是从现在的墨西哥把玉米、红薯和土豆带回欧洲。按照学者估算,仅土豆一项就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两百年间增长25%,使欧洲城市化率从27%到35%,并帮助催化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这些作物随后传入中国。香港科技大学龚启圣教授和他的合作者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到底是因为引进了这三项农作物使中国人口从1500年的1.3亿上升到1900年的4亿,还是因为中国人口已经增长太多,到16、17世纪不得不寻找新的粮食作物?第二,如果是这些新作物激发了中国人口增长,其具体贡献有多大?第三,这些新作物是否也催化了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

他们找到了23个省1330个县的县志,从1550年左右开始研究各县志哪年首次提到玉米,依此勾画出玉米在中国的扩散途径和持续时间。他们发现,玉米最早是经三条路径进入中国:第一条路径是丝绸之路,玉米经中亚于1560年左右进入甘肃,第二条是经印度于1563年进入云南,第三条途径是经菲律宾于1572年进入福建。

接下来,龚教授把引进了玉米的县和还没引进玉米的邻县,形成两个样本,比较这两组县每隔十年的人口密度差别。在考虑到自然灾害、战争死亡等因素之后,他们的数据分析发现:按照1776年、1820年、1851年、1890年、1910年几个时间点看,在每个时期,已经引进玉米的县人口密度明显高于没有引进玉米的县,而且一个县已经种植玉米的年份越长,其人口密度高出的就越多。种玉米的时间每多十年,其人口密度就多增5%-6%。

经过各种严格计量方法的验证,他们得出的结论为:是玉米带动了中国的人口增长,而不是人口增长压力迫使中国引进玉米、红薯。而且从1776年到1910年间,中国14.12%的人口增长是由玉米所致。而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中国粮食增量的55%是由于这三项新作物。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7-30 01:50:59

大数据让人看到更真实的历史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推动信息安全产品更智慧

文章讲的是大数据推动信息安全产品更智慧,2013年最热门的科技词汇非"大数据"莫属,其相关书籍长期霸占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人们对于大数据给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大数据所带来的新思想,正在逐步渗透进每一个行业,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数据创造者的思维方式.大数据问世之前,正是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而随着智能终端.数字城市等信息体的普及和大范围建设,任何人任何时刻在任何地点都在产生数据,全球数据量出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的出现为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

大数据与人的主体性

点击.流量的多少并不能客观地概括"我们是谁",而是关于希望与诉求的一种个性化的展现.目前针对"大数据"的定义给人的印象是缺乏主体性,我们不能满足于数据的产生与人有关,更要意识到,数据本身就是由人创造.这就是人的数据. 我们所处的时代还有一个比较拗口的名字,叫做"拍字节时代"(petabyte era),所谓"拍字节"即千万亿字节或千兆字节,属于较高级的储存单位.人们不仅关注存储介质的庞大体量,也在谈论数据内容的急速增长.&qu

大数据怎么让生活更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这一依托于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事物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着社会进步,又给信息安全形势带来威胁,那么该如何运用大数据,从而让生活更加安全呢? 360企业安全集团总裁.2016ISC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大数据论坛主席吴云坤表示,近年来电信诈骗猖獗,伪基站信息泛滥,因网站或平台被攻击,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屡见不鲜,在这种背景下,大数据安全技术作为海量数据实时分析处理的新兴技术,可以为安全生活提供保障. 吴云坤认为,大数据可以让生活更安全有

首批大数据“百人计划”

近日,贵阳市首批大数据"百人计划"培养对象遴选工作结束. 为进一步加大大数据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大数据人才队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于去年7月启动贵阳市大数据"百人计划"选拔工作.通过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会议研究.面向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了首批27名大数据"百人计划"培养对象,主要来自我市有关大数据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的创办(领办)人.核心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其中包括2名国家"千人计划"

为何大数据让人开始怀疑人生

< 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年多前听说了"大数据"这个词,以为就是"数据大"的意思,随着媒体不断地曝光,以及今年阿尔法狗升级版横扫当今围棋第一人年轻的柯洁之后,对"大数据"的好奇油然而生. 于是从书橱里翻出来这本由舍恩伯格写的"大数据时代",不指望自己能够读懂读通,但是读总比不读要强,遵循"开卷有益"的传统吧. 今天读的是引言部分

大数据可以创造出更高质量的价值

作为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之一,舍恩伯格在数博会"数据资产化发展论坛"上发表了<大数据的大价值>主题演讲.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资源,人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创造出更高质量的价值. 舍恩伯格说,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了有价值的公司资产.重要的经济投入和新兴商业模式的基石.虽然数据还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人们必须意识到数据价值,并合理加以利用. 什么样的数据可与未来潜在因素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舍恩伯格认为,关键就在于让数据&qu

物联网医疗:大数据会让我们更健康

导读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开门.开灯.调整温控器......在医疗领域方面,正通过建立起基于生物的"生物物联网"的探索研究,全球基因与健康联盟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构建可以使基因信息数据库达到共享的工具. 现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开门.开灯.调整温控器- 实际上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叫做物联网的技术--不仅仅是我们可以与网络相连接,我们的设备也可以,而且这种智能连接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加智能的决定,比如为了省电而适时关闭电器.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但与其它消费品和电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大数据让“智慧城市”更有人情味

城市规模激增后,城市治理迎来"大考".最为"大考"的判卷人,民众本应是城市治理关注的重点对象,但现实中数据收集和数据共享难度大,民众反馈很难融入城市治理. 进入数据化时代,各行各业都以数据记录.追踪,如此海量的大数据不能只是停留在服务器里的资源,更应在提升城市"人情味"上发挥功效. 具体来说,利用类似"众筹民意"的方式可简便高效收集大数据,城市建设从此把准脉,把便民融入细节之中.之后,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可预判民众潜在需求,通过&

新时代,大数据战略和DevOps更配

从大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洞察是每个企业的愿望,但是无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再加上大数据软件开发人员和IT操作缺乏企业的协调,这也使得从大数据中获得洞察变得更加困难.还有的企业在其支持的其它项目中可能采用了良好的DevOps策略,但是大数据项目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采用. 接下来,本文将来探讨一下DevOps是什么.为什么大数据项目团队不使用DevOps方法.使用DevOps的好处以及将大数据迁移到DevOps模型时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图片来源于informationweek 什么是Dev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