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的是从北京市云计算战略规划中的故事谈起,为整合北京市云计算产业的高端人才、风险投资、产业基地、创新性企业等产业发展要素,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并在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2010年10月,北京市经信委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实现“云计算”的三类典型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及软件服务)500亿元产业规模,由此带动云计算产业链形成2000亿元产值。
为进一步了解祥云工程的进展和未来的规划,IT168记者采访了中金数据副总裁黎江,他曾担任北京市祥云工程战略规划组组长。
一、北京市云计算战略规划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曾任北京市“祥云工程”战略规划组组长的黎江表示,在云计算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在北京市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支持谁?在未来祥云工程的实施过程总应当引进谁?北京市在软件服务业、硬件制造、数据中心和运营服务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在云计算发展中应当转型谁?
黎江介绍道,当时在做战略规划时,研究方法是将国外的100多家企业和北京市的200多家企业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北京市云计算的切入点,并制订了北京市祥云工程的产业链规划。
北京市在云计算产业链的优势有哪些?黎江谈道,“云计算的产业链很长,它涉及到基础的电子元器件、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平台和应用以及云的集成和云的运营服务等。在这些环节上北京市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例如北京市具有芯片制造、云端的设备制造能力,在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方面,北京市在全国最好、覆盖面最广,而且很多行业应用软件厂商,基本上总部也都在北京。在服务业方面,不管是集成服务还是数据中心的运营服务,北京市都有很好的优势,也有很多这方面的高端人才。”
通过上述产业链分析和规划,北京着力发展云计算的一些关键环节,比如像低功耗的芯片、云端的设备;在引进方面,北京市应该引进硬件制造、大平台软件、云数据库等等这些关键的技术;在转型方面,应该着重考虑如何把北京市许多传统的应用服务厂商所提供的应用软件平台化,同时进行大规模的运营。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1-11-23
本文作者: 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