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兴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城市正在成为一种信息化、智能化、“有智慧”的宏大系统。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推进我国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一个实践探索路径。智慧城市建设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形态。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资源配置结构和公共管理系统的动态化、立体性和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质在于通过创造出系统、智能与共享的城市治理构架,实现城市治理技术化与社会化深度融合,核心是促成物本城市治理模式的人本化转型。在现代城市治理过程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感知、整合、分析及智能化响应等方式,将政府服务、决策职能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精准、公共服务的便捷惠民,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智慧城市的功能特征
传统社会城市治理模式以政府作为唯一管理主体、以行政管控作为治理基本方式,政府对城市社会的管控在模式上具有封闭性特征,在治理手段上因过于依托行政资源的支持作用而陷入粗放型特点。这种传统的城市社会治理效果无法满足多元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而以“更透彻感知、更广泛互联互通、更深入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治理城市问题和城市病的内在需求,也是主动实现城市跨越式和创新式发展的难得机遇,更因其具备良好社会治理功能而有助于当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
1.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准确翔实的客观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是政策实施的保障。传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应用因统计样本的有限、统计分析的不足、数据分析应用者的价值偏向等主客观因素,在社会民众缺乏系统参与的情况下,往往导致政策质量不尽如人意。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形成了多面而巨量的网络大数据。大数据挖掘系统在于数据收集、资料整理、工作反馈等,大数据管理的精髓是数据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数据管理系统把管理各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大数据的决策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发现集体智慧的模式,在决策时加入信息部门,跟踪决策实施,向公众寻求相应的信息反馈。
2.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与实践探索有助于中国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与规范化创新。众所周知,中国城市化进程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城市化带来经济发展机会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挑战。2009年,IBM公司在中国推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信、水和能源。一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构建数据化的生态系统,主要涉及公共事业、通信以及流通等多个行业,即城市发展注重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政务、交通、通信、能源等各个核心系统,建立更加宏大而有系统的城市“智慧”系统。这一智慧系统注重各子系统的交互性,能够快速、全面地检测、管理、预警和处理城市诸多问题,快速、智能地满足管理者和市民的各种需求,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政府决策力。
3.智慧城市为城市诸组织及市民个人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公共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实践,其关键点是通过建立多元化信息平台,便于各信息主体及时交流反馈,最终实现信息联动,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政府管理功能,增强城市服务功能,规范服务流程,便捷服务对象。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试点着重点在于通过技术终端使得用户随时、随地了解、掌握及使用城市资源及信息,通过设立服务信息的采集、录入标准等政务的标准化,充分发掘信息的价值。如各地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实践中,注重对政府服务进行统一推送,建立并利用好微信平台或政务公众号,把电子化公共服务打包成APP。智慧城市建设在做到服务互动化的同时,政府的社会治理理念也能够切实地提升到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与群众互动、沟通的新高度。
以智慧城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
以大数据为核心技术支持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如何发掘、利用海量的城市数据状态,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在社会治理创新实践领域,大数据的全数据分析功能正在为治理理念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支撑。充分重视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价值,推动数据治理技术、模式的创新,实现数据治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以数据化思维促进社会治理理念创新。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就是要具备数据化思维。大数据的表面是一系列静态的数据堆砌,但其实质是对数据进行复杂的分析之后得出一系列规律的动态过程。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海量信息,促进了政府与民众、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全员参与、自由表达的场所。大数据思维是对数量巨大的数据做统计性的搜索、比较、聚类、分类等分析归纳,用支持度、可信度、兴趣度等参数发掘数据间的相关性或规律性,找出数据集里隐藏的相互关系网(关联网)。通过掌握、引导、传递和管理事关社会的海量大数据,准确反映与把握社会现状,才能有助于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与系统化。准确把握相关数据就是要做到重视大数据信息的舆情分析和功能预测。良好的政府治理理念是提高政府效率的基础,是成功地建立智慧城市的关键因素。
2.建立健全大数据驱动的协同化智慧城市治理决策机制。基于数据分析,而非仅仅依靠直觉进行决策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式,是指收集、分析、报告和使用数据用于社会治理的过程。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完善社会治理创新,核心问题是建立健全社会治理的技术支持机制。这种技术化系统机制通常由四部分组成:(1)智慧感知与描述性机制,就是信息的挖掘与整理,需要整合内部、外部、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大数据,用于报告过去;(2)评估预测机制,使用模型分析过往的数据来预测未来;(3)治理规范机制,就是利用分析模型给出新见解,使用数据模型来确定最优行动方式,并能明确地指导公共道德治理实务有效开展工作;(4)互动沟通机制,就是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各治理参与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3.以制度创新规范和提升社会治理实践。按照现代公共治理理论的理解,“治理”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公共治理“依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互相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标志着国家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的多元化。信息沟通在大数据时代呈现了“去中心化”的特征。为此,增加政府透明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和办法,以确保城市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使用和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建设开放、交流、对话的技术交流平台,实现开放信息、“人人互动”的目标,提升决策效率和针对性。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