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飞信产品引入新的技术支撑厂商,能否治标又治本?这种形式上的改变,能否真正激发支撑厂商的创新动力?中国移动的机制、体制是否会成为支撑厂商进行产品创新的障碍? 由神州泰岳
为飞信产品引入新的技术支撑厂商,能否治标又治本?这种形式上的改变,能否真正激发支撑厂商的创新动力?中国移动的机制、体制是否会成为支撑厂商进行产品创新的障碍?
由神州泰岳独家提供飞信技术及运营支撑的模式,终将成为过去。
近日,中国移动将飞信技术服务拆分为四个子项目,并据此启动了飞信技术服务商的招标工作。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将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多家技术支撑厂商,但为了确保飞信业务的稳定和延续性,一部分项目仍将交由原有的服务商神州泰岳来运营。
这意味着,神州泰岳在短期内不太可能丢掉飞信项目,但以往为飞信“独家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的“美差”将被多家厂商分得。
既然中国移动目前无意放弃神州泰岳,为什么要为飞信产品引入新的技术支撑厂商?新伙伴加盟之后,中国移动将面对哪些可预见的利好或者麻烦?
招标优化服务商选择模式
中国移动关于飞信技术服务商的招标工作,之所以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与不久前的“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不无关系。
据了解,中国移动数据部、互联网基地、国际公司、移动研究院在这次专题会议中对“飞信业务重构”的方向基本达成了共识——中国移动将对飞信、飞聊进行产品形态上的整合,使其成为融合通信产品,以应对微信等OTT业务的竞争。
按照这次会议确定的方向,中国移动计划在重构飞信业务之前,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多家技术支撑厂商,改变以往由单一厂商提供飞信技术支撑的状况。
4月中旬,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所在的广东移动(飞信实际运营方)发布招标公告,正式启动了飞信技术服务商的招标工作。
据了解,在此次招标中,中国移动将飞信技术服务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飞信业务基础服务子项目”、“飞信业务无线产品子项目”、“飞信业务同窗子项目”和“飞信业务公共服务子项目”,四个子项目的总投资为6.38亿元。
这种项目拆分,将彻底改变此前六年由神州泰岳包揽飞信技术服务的状况。也就是说,飞信的基础服务(Mac飞信、Win8飞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平台)、无线产品(手机飞信、飞信HD)、飞信同窗、飞信公共服务将由不同的厂商来做技术支撑。
据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中国移动通过这种项目拆分的方式招标引入新的技术支撑厂商,并不意味着中国移动想要放弃为飞信提供了六年技术支撑的神州泰岳,也就是说,神州泰岳并不像部分媒体所解读的那样“已经出局”。
既然中国移动无意放弃神州泰岳,为什么要为重构飞信业务引入新的技术支撑厂商?该人士称,中国移动启动飞信技术服务商的招标,是很早之前就已经确定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优化服务商的选择模式”。
固有体制或成为创新障碍
对飞信技术服务商选择模式的优化,将为中国移动带来诸多好处,最直接的就是避免腐败、促进竞争。
尤其是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技术支撑厂商之间的竞争,对于中国移动重构飞信业务无疑将是一大利好。在过去几年里,受制于电信思维的局限,加之技术支撑厂商缺乏竞争意识、创新乏力,飞信虽然经历过几次缓慢的产品升级,但并没有成长为中国移动手中应对互联网竞争的一张王牌。
要想重构已经“被边缘化”的飞信产品,引入竞争、激发创新的动力,恐怕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移动计划在重构飞信业务之前,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多家技术支撑厂商。
不过,一个产品由单一的技术支撑厂商变为多个厂商,必然会带来种种麻烦,中国移动也需要解决过渡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如何保障新入围厂商的产品能够按时按需交付”、“如何做好跨厂商的统筹管理工作”等等。
除此之外更令业界担心的是:为飞信产品引入新的技术支撑厂商,能否治标又治本?这种形式上的改变,能否真正激发支撑厂商的创新动力?中国移动的机制、体制是否会成为支撑厂商进行产品创新的障碍?
业界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即便中国移动早已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但要想打破固有电信思维、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对待产品的快速迭代更新,并非易事。
这种担心无不道理。虽然在竞争的压力之下,不同的技术支撑厂商将为飞信产品带来创新活力,但这些厂商作为“支撑方”都只是“配角”,任何一个产品决策都必须经过中国移动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而这些运营商内部必经的、缓慢的流程,将成为产品创新的最大阻碍。
除非中国移动能够真正引入互联网思维、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缩短项目决策流程,否则,其他任何一种外部改变都将仅仅成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