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京平
新闻发言人在公众看来可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总是在聚光灯下和话筒面前侃侃而谈,他们所说的内容总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面对复杂的问题,他们总能化繁为简,面对刁钻的问题,他们总能轻松应对。新闻发言人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和维护自己所在组织机构的正面形象。
那么让你来做新闻发言人怎么样?你恐怕会退避三舍,因为新闻发言人其实没那么简单,甚至公众会认为新闻发言人是一个高危行业。新闻发言人很多时候充当消防员的角色,平常看不到他们,只有当舆情危机事件爆发时,他们才仓皇应对,直面各种质疑和指责,而且很多时候,不管你说什么怎么说都是错,公众就是不相信你所说的。
新闻发言人就是这样一个既外表光鲜令人羡慕,但是却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步履维艰的角色。然而微博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发言人带了一线生机,如果能够善用微博,新闻发言人完全有可能改变自己所处的生存窘态。
微博首先可以锻炼新闻发言人面对质疑处变不惊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让新闻发言人习惯于被人持续地质疑。微博的特性决定质疑性的声音更容易被广泛传播。很多新闻发言人不习惯被人质疑,特别是不能适应被人持续质疑,很容易在情急之下被激怒,甚至口出不当言论导致事态恶化。对此,新闻发言人需要来到微博中来锻炼自己面对质疑仍能保持平和心态的素质。
微博也可以提升新闻发言人幽默化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传播力强的微博内容多呈现出“段子化”的特征,时不时就会流行个“XX体”,恶搞更是微博所擅长,新闻发言人需要学习和强化这种表达方式,因为媒体并不想听新闻发言人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只是要找到适合新闻报道、受读者欢迎的“亮点”。正常的话语内容不要平铺直叙地陈述下来,而是要讲究其中的故事性、冲突性,要改变叙述的方式和手法,给媒体呈现出幽默的段子来回应质疑,这样不仅可以受到媒体的欢迎,甚至可以把舆情危机化解于无形。
微博不仅可以提升新闻发言人的业务能力,更是直接改变了新闻发言人的生存状态和职业角色,如果说之前新闻发言人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新闻发布会上,那么在微博时代新闻发言人已经是全天候面对媒体的状态。在微博中需要随时准备好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发布相关信息,解答公众的疑问,回应公众的诉求。以往正式场合的新闻发布会已经融入到日常的随意的微博交流之中,在目前社交媒体交流方式日益个性化和私人化的形势下,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越来越具有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的特色,人们更愿意接受非正式的信息传递,而有意疏远排斥甚至解构正式场合下信息传播,所以新闻发言人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新闻发言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果在平时的微博交流中,可以让公众感觉到真诚和善意,那么当舆情危机发生时,新闻发言人所说的内容才容易被公众所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那些自己喜欢的人,所以新闻发言人需要在平时积累“人气”;同时,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中说实话,人们往往会相信他在另一件事也会说“实话”,所以新闻发言人平常的微博中的言行,其实是为自己在舆情危机中的信息发布打地基,而舆情危机就像是一场突发的风暴,地基越牢固,就越是能抵御强风暴。
微博对新闻发言人的影响还不仅仅止于其职业角色,毕竟职业不过是数年或数十年的光景,而人生却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且在职业之外,新闻发言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微博的作用在于,可以让公众了解到除了其职业角色之外,新闻发言人有着更加“丰满”的形象,以往人们对某个新闻发言人的了解是有限的、片面的,如今通过微博则可以有着360度的了解。而新闻发言人被人们了解越全面深入,就越是容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公众可能会更加理解新闻发言人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对他们有着更多的宽容和同情。另外,即便是离开了新闻发言人的岗位,人们也还是把你当作一个真诚的朋友来沟通,这或许是比职业成就更高的荣誉。
微博改变着新闻发言人的生态环境,面对微博,新闻发言人不能退缩、回避和排斥,而只能迎头而上,要开通微博、熟悉微博、善用微博、用好微博,让微博空间成为新闻发言人完全控制自如的发布会现场,这也是微博时代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