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为202起,披露金额的案例投资总额为67.40亿美金。 去年一阵喧嚣的投融资热后,互联网领域投资热度渐减,去年大把真金白银投进了互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为202起,披露金额的案例投资总额为67.40亿美金。
去年一阵喧嚣的投融资热后,互联网领域投资热度渐减,去年大把真金白银投进了互联网的VC们也迎来了一个反思的季节。
互联网行业去年再次成为风险投资积聚的领域,尤其是电子商务挑得了大旗,京东商城、凡客、拉手、美团、大众点评等知名公司先后进行了数轮的融资,催生了投资热潮。互联网行业也因此找到了一条独特的融资模式:创立——融资——扩张——再融资,这条循环的链条中,VC成为了最重要的一环。
寻找“小清新”
深圳创东方投资集团(下称创东方)近期刚刚敲定了一笔新的投资,广东省的一家服饰类电子商务公司成为了它们最新投资的对象。
这家公司针对的是童装领域,公司创立不久,至今也就仅有一年时间,去年上半年独立的B2C商城正式上线。尽管在媒体上还很难见到这家公司铺天盖地的广告,但其以创新的商业模式、独具特色的配套服务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和其他类型的电子商务公司不尽相同的是,这家公司在此前并没有进行大规模融资,也没有沿袭当前流行的花高价引入流量的方式,而是依靠公司本身准确的市场定位、合理的价格策略而求得生存空间。据悉,该公司现在已经是小有盈利,这也是创东方看重它的原因。
这种不求迅速做大,而求先做精的模式正是互联网企业中的一类“小清新”,他们与传统电子商务依靠资本的力量而扩张的模式大不相同,因而显得特别和新颖。
“小清新”有着鲜明的特色:聚焦于某一细分市场,受众精准,不依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带来流量;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完善,不依赖外来资金的输血也能过日子;用户黏性高,口碑传播,用户的品牌忠诚度高。目前这类“小清新”正在得到更多PE/VC们的青睐。
上述这家公司只是创东方在寻找这类“小清新”公司的突破之一,沿袭着这样的思路,另一家公司再次让创东方眼前一亮。这是一家行业细分招聘网站,这家公司也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综合类招聘公司不尽相同。该招聘网站是目前国内效果最好的行业细分招聘网站,“该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精准化服务的魅力和威力”。这几年以来先从行业细分服务入手,目前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基于招聘网站平台,从行业细分、区域细分和职位细分的专业服务的立体服务格局。而在公司的介绍中,也明确称,在确保盈利基础上保持高速的成长。
这两家公司让创东方董事长肖水龙体会到了互联网行业中这类“小清新”小而美的优势,他也观点鲜明地表示,这类不依赖大规模烧钱,回归商业本质,以追求盈利为发展基础的互联网公司将会得到投资人更多的认同。
反思投资模式
事实上,这一变化是从去年底开始的,投资圈已经开始总结在互联网领域投资的得失,互联网行业原来流行的那种单纯依赖资本扩张的模式受到了种种质疑。
以电子商务行业为例,2011年里电商挑起了互联网投资的热潮,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12月初,已经披露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资事件共发生93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77起,投资金额总额达到46.91亿美元,打破2010年同业投资纪录,再创历年新高。
但在这大笔资金供给了电商企业,却未能让投资方和电商都真正赚到钱。“最近看了中国的几家电商,惊喜地发现又有中国式的盈利模式创新:主营业务都不赚钱,但以赚不同轮次的VC/PE的钱为主。这使我想起当年的荷兰郁金香,大家都指望着下家比自己更傻。”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炎在微博上称。
大多电商人出身于互联网行业,他们较早地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市场空间,但他们本身又早已习惯了互联网企业的惯性思维,先烧钱获得用户,再套索商业模式。于是,在成百上千家电商公司同时崛起又采用同一模式推动下,为了抓住用户,不计成本做营销推广,但获取新用户的费用越来越高,真正留住的有效用户寥寥无几。
这种模式被总结为“创立——融资——扩张——再融资”,这一循环中,盈利与否从来都非主导这一模式推进的关键要素,盈利也自然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上市的公司都未盈利,如土豆网上市后仍然在亏损,已经进入上市快车道的凡客、京东亦同样尚未盈利。
一位知名创投人士称,中国互联网取经于美国,互联网企业加上大量外资创投及海外资本市场三个体系构成了这一模式的参与体系。现在要对这种模式下定结论并非时候,但这造成了两种“怪现状”值得注意:一是互联网创业企业或许从根本上就没有考虑过如何实现盈利,而是如何获得风投的资金,这是种本末倒置,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成为一种商业模式;二是和海外市场不同,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付费意识也正是在互联网公司拼流量的背景下迟迟未能培养成型。
除了商业模式上的反思外,让VC们还有些心有余悸的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在拿到风投资金后扭曲了的价值观。
“一些互联网公司拿到钱以后第一个考虑的是改善办公条件,从普通的写字楼搬到高档的写字楼,之后便考虑员工加薪,提高福利。”上述创投人士感叹,动不动就五十万、上百万的薪水也让人心疼。这窥视出了一些互联网创业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诸多问题。
肖水龙也认为,创业阶段的互联网公司不能过于小资,大手笔的广告费、高昂的薪酬待遇、舒适的办公条件等并不适合,他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该更多地专注于产品和服务,不能将命运纯粹寄托在用极高的广告费砸出来的模式上。
事实上,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参与,VC都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是形成这一循环链条的核心力量。常常有风投人士提出“鼓励企业花钱,教企业花钱”等论调,其对企业快速发展的期待不言而喻;但很难把握的是,很多企业的方向和目标是否正确,钱花对了地方带动企业高速扩张,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大肆花钱,无疑也会加速企业的灭亡。
一轮轮的投资之后,VC发现自己投出去的钱几乎是在“打水漂”,看见的是表面的繁荣,背后却是赔本赚吆喝,当企业不能如愿达到资本预期时,暗藏的风险就会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