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进程是今年中国互联网的一大看点,而为了商业化,把微博越做越复杂,是用户万众一心的吐槽点。
《环球企业家》发了一篇文章,质问,新浪微博为何四不像?为什么不能坚持做一件短袖褂,如Twitter那样只做自己不模仿Facebook?
新浪的苦衷有:
第一,有严重的业绩压力。新浪2012年一季报显示,当季净亏损137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500万美元。前有业绩不足预期,后有腾讯等对手的紧逼,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迫在眉睫。
在推出收费会员制之后,某媒体发起了一个投票,结果显示:6548人参与投票,愿意花钱成为会员的仅2.5%,但截至2012年5月16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3.24亿,按2.5%愿意付费来计算,有810万微博会员,每月仍有8100万元进账。这对新浪业绩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第二,新浪是媒体出身,技术能力有限。新浪平台上有20万个应用,但新浪微博体验如何?有些人甚至不愿用新浪自己的移动客户端,而宁愿选择微格或者Weico。即便是向交友平台扩展,也只是腾讯的模仿者,比如摇一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Twitter,几乎是每隔几天就会推出新的应用和功能,为了避免广告影响用户体验,Twitter想方设法精准分析用户需求,推送用户最需要的广告。
社交平台更需要运营方有着很强的数据挖掘和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对用户关系、行为数据、传播路径的挖掘分析,才能更好做到广告与用户的匹配。新浪能做到吗?试试新浪微博的搜索功能,答案就不证自明了。对关键字几乎没有任何优化,很难匹配到你想要的结果,你还是需要大海捞针,一条条看。
第三,门户广告的收入可能会因为新浪微博下降,短时间内新浪定会左右手互博。保持了5年门户广告收入第一位置的新浪,今年第一季度被腾讯超过,即:腾讯在广告收入方面以8580万美元超过新浪的7850万美元居第一。这并不是最严重的,更严重的是,门户广告的环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2011年Q4季度,新浪的广告收入是1.04亿美元,腾讯的是9500万美元。
门户广告的下降,逼迫着新浪加快微博商业化的速度。但是,微博广告的上升是否就能弥补新浪的总体收入呢?同样都是互联网广告,掏钱的也都是那些广告主,他们在肯定微博广告的同时,还会持续投放传统门户广告吗?这必然是一降一增的态势。
第四,微博承担了建立新浪平台的重任。腾讯也要建下一代社交平台,但微博只是其中的一项增值服务。所以腾讯没有将“摇一摇”复制到微博上,而是用“吹一吹”。这功能特别像基于Twitter平台上的SnapNest应用,即利用iPhone的位置感知功能搜索附近的图像。只不过“吹一吹”把它扩张到全球各地,且带有随机性。从这一点来看,腾讯微博倒做得更像Twitter了,单纯的信息分享中心,而非又一个沉重的社交平台。越来越重的新浪怎么腾讯斗?腾讯微博注册账户数在第一季度末达到4.25亿,新浪微博也不过3.24亿。
第五,管制风险最难过。4月28日,新浪向美国SEC递交2011年年报,其中提到了公司正在面临的两项风险:尚未建立起微博的货币化模型及因监管不力而招致可能的处罚。3月31日,新浪微博将评论功能关闭了三天,配合政府清理与某些谣言相关的用户评论。同样是发生在3月份,本来已经与百度达成了搜索合作,容许后者抓取微博数据,将其呈现在搜索结果中,但没过多久政府便要求断绝此种搜索抓取。对于这样一个不受控制的信息分享中心,用户会买单吗?广告客户的利益又如何保证?
新浪微博只能另辟蹊径,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只是这条路确实很艰难,曹国伟说,微博可能存在的六大商业模式: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限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下半年将计划推出自助广告系统。但这些都是基于怎样的用户体验呢?很多人怀疑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已经不到5000万,这些数据对广告主来说有多大的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