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可穿戴概念的深入人心,无论是创业团队还是IT巨头都想从可穿戴市场中分的一杯羹,越来越多的可穿戴产品走向市场。但对用户而言,在对可穿戴设备的新奇过后,更多的是对产
随着可穿戴概念的深入人心,无论是创业团队还是IT巨头都想从可穿戴市场中分的一杯羹,越来越多的可穿戴产品走向市场。但对用户而言,在对可穿戴设备的新奇过后,更多的是对产品服务的吐槽。
智能手环 的鸡肋属性已成共识, 其他 可穿戴设备迟迟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不能解决可穿戴设备的服务痛点,普及也就遥遥无期。不少人把可穿戴设备的服务寄希望于物联网和传感设备的发展,显然这种托词难以满足当前的可穿戴用户。笔者认为就目前的可穿戴设备而言,通过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完全有可能解决服务上的难题。
拿目前最常见的可穿戴设备来说,智能手环测量运动和睡眠情况,每天呈献给我们一堆的运动和睡眠数据,或许我们能从中发现睡眠上的不足,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初步的了解,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智能秤在数据测量和服务上比智能手环做的要好,以Latin智能秤为例,除了体重,脂肪率、肌肉率、骨量等数据都十分清晰,并且根据测量数据提供了一些列的饮食和运动建议,但对于科技小白来说,真有些怀疑单一设备测量数据的真实性。智能 血压计 除了测量血压数据外,也就是提供一些改善血压状况的建议。单一的可穿戴设备无法了解身体的全面数据,提供的服务也都是通用的,而且在不清楚用户其他方面身体状况的情况下,所谓的运动和饮食建议恐怕有害无益。
数据共享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服务来说十分重要,不同设备不同产品之间的数据共享,对开发者和用户来说都是件好事。对于开发者来说,数据共享可以扩大产品的覆盖范围,用全面的测量数据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于用户来说,获得的服务也更有可信性,举个例子来说,本身心脏就不太好,智能手环和智能秤却给出大量有氧运动的建议,只有数据共通形成闭环服务,智能设备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对于想减肥的用户来说,结合三种设备的测量数据,给出适合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方案,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当然不少可穿戴设备厂商尝试过数据共享,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优质的服务依然遥不可及。我在《国产可穿戴设备的春天还很远》一文中已经有过解释。笔者认为从数据共享到针对性服务可以通过一下三种方式实现。
1、做成产品闭环
对于可穿戴设备厂商来说,同时做手环、智能秤、智能血压计等可穿戴设备,形成产品闭环,在通过相应的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从产品到服务上的闭环,在策略上具有可行性,从目前可穿戴厂商的规模来看,做闭环容易,做好却很难。如果自己产品不够优秀,服务平台不够完善,闭环无疑是自寻死路。
2、依靠第三方服务平台
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佬都有抢占可穿戴入口的企图,百度的健康云平台早在去年就已经上线,也吸引了不少优秀的可穿戴产品。腾讯开放了微信的智能硬件接口,阿里云针对智能设备的服务也是呼之欲出。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出现。
对可穿戴设备厂商来说,依靠优秀的第三方服务平台,相当于找到了一个数据共享的媒介,同时依靠第三方平台提供服务,自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硬件设计上,对于实力较弱的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
3、通过ROM抢数据
咕咚发布的用于可穿戴设备的ROM使得可穿戴设备的刷机成为可能,通过吸引用户刷入ROM从而获取不同品牌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数据,再利用自己的云服务平台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这种类MIUI式抢夺用户的行为确实有其可行之处,首先让用户对自己的服务产生依赖,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自家的产品。相信一旦咕咚ROM获得初步成功,会有更多的针对可穿戴设备的ROM出现,毕竟这种抄近路式的产品扩张成本更低,也更有效。
不同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共享,在软件服务上的相互融合,一方面能够降低可穿戴设备的使用门槛,给用户带来更便捷可靠的服务,另一方面则可以解决了服务痛点,提高用户的忠实度。单一的可穿戴产品难以满足用户对服务的需求,对于可穿戴创业公司来说,早日实现服务上的“抱团”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