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制造中国电影方式 热钱从下游涌向上游

  所有找来的导演均有一个原则:公司只投拍商业片,只做“好看的电影”,主要类型是魔幻、历史传奇和喜剧、恐怖。

  目前的中国电影,最不缺的就是投资了。绝大多数机构投资第一标准并不是剧本,而是导演。导演成为资本方选择时的第一资源,因为导演资源的稀缺,使投资者们选择的余地不多。也因为导演资源的稀缺,使得许多成名导演永远不愁没片拍。

  热钱来了

  “你们基金规模有多大?”“5亿元。”“在目前投资电影的基金中算大的吗?”“算最有影响力的。”采访一壹影视文化投资基金合伙人洪波的时候,刚开始的两个问题,就使本刊记者认识到,中国电影投资的热钱时代已经到了。

  2009年10月才成立的一壹基金主投方向在电影制作市场,洪波说自己的公司以往做过电视剧投资,因为看好电影市场,所以采用了类似PE(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设计了这款金融工具,强势地介入了电影制作市场。在他们的电影投资中,基金不做“天使投资”,也就是说,“在电影项目开始筹备的初期并不介入,只有当电影制作完成一半,或者看出了有赚大钱的苗头的时候再介入,非常像股票市场的追涨”。

  洪波介绍,他们投资的电影作品,普遍回报率是40%;目前估计最高的回报,可能是众投资者纷纷抢着杀入的,正在拍摄中的《建党伟业》。因为有《建国大业》的票房甜头在那里,所以,中国几乎所有的电影投资者,纷纷以进入《建党伟业》的投资团队为目标。“你知道那个回报率是多少吗?160%。”所以,目前,许多机构能拿到的投资份额只是总盘子里的3%,再多也要不到了。

  也就是因为有这么高的回报率,所以基金的募集过程非常顺利。洪波说,顺利得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最快的你知道多少时间签约?两分钟。”就是说,在他们介绍完自己的基金的两分钟内,对方已经迫不及待地扑上来。“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有一向投资谨慎的国企;有和娱乐行业完全不沾边的传统制造业,还有很多股市高手的个人投资。他们的情况,我不能向你通报,因为都签订了保密协议,但是毫无疑问,他们都看好中国电影市场的日益膨胀。”在基金中,最低的投资门槛是">500万元。

  作为金融行业和娱乐行业联系的管道,洪波他们的投资方式是尊重创意者。“我们不介入到导演拍摄的过程中,他们选择什么明星来演出我们也绝对不干预。我们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带出资的老板去片场观摩一下,但是整个过程很严格,探班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干涉拍摄。”至于老板们为什么要去探班,回答是:“没办法,因为电影这一行业,是权力和金钱、美女结合紧密的行业,他们都有好奇心。”

  再怎样好奇,也不能干涉创作。那种老板推荐自己喜欢的女明星上戏的情况,在洪波他们投资的电影中绝对不能发生。“因为是专业的事情,怎么可能有那么业余的事情发生?再说,这种情况在投资大的、有望高回报的电影剧组里面基本不会发生,这些剧组不缺钱。”

  如何选择投资项目?“我们常年观察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剧组的进展,虽然开始阶段我们不介入,但是很早我们就会参与,每次开会,每场讨论都不能拉下,到了重要节点就介入其中,要是不一开始就跟着项目组混,别人就不会要你介入。电影行业是人的行业,没有人脉,做什么都做不成。”

  基金规模如此巨大,还会被拒之门外?洪波说,是的,他再次重复,目前的中国电影,最不缺的就是投资了。

  从下游涌向上游的热钱

  按照行业术语,外来的热钱,有相当一部分是“瞎钱”——所谓“瞎钱”,就是背后没有任何资源的钱,在目前电影投资大大过剩的阶段,这种钱是专业的电影制作公司不愿意要的。上广电尚世影业电影部总监刘咏向本刊记者介绍:在目前阶段,“热情高涨”的钱进来了,但是多数又冷冰冰地消失了,目前中国每年拍摄500多部电影,最终只有100多部在院线上映,剩下的几百部多数无声无息。即使上映的电影中,也只有少量是赚钱的,基本上是没有赚钱就下片了。目前上映的影片中,按照“帕累托定律”上演着赚与赔,也叫“二八定律”。就是说,80%的电影只赚那20%的钱,剩下的20%的电影赚了80%的钱。

  目前中国电影基本投资方式是:主投方牵头,然后各笔资金进入,上映后如赚钱则按照投资比例分成,这种方式,加上中国电影目前有大笔热钱涌入的背景,使得电影的投资方最需要涌进来的,不是“瞎钱”,而是“有背景”或者“有资源”的钱。刘咏很自豪地说:“我们的钱,和‘瞎钱’的最大区别,就是一分钱恨不能当成三分钱花。”上广电拥有强大的媒体资源,而且在号称中国电影“票仓”之一的长三角有影响力,这种力量用于电影后期的宣传上非常有促进作用。

  除了中影、上影和华谊等较早从事电影制作的投资方,目前中国最活跃的电影投资资金,基本上都是在电影产业的下游本身有一定影响力,然后往上游回溯的。包括保利博纳、光线影业、小马奔腾影业等民营投资主体,上广电、江苏广电等广电投资主体,还包括广告行业和网络游戏行业等投资主体,这些主体共同而鲜明的特征是,他们的钱都不是“瞎钱”。

  为什么做电影?这些投资主体各有自己的计划和打算,市场的蓬勃发展无疑是其投资的背景,可是具体到每一家公司,都有各自的盘算。

  保利博纳现在已经改名为博纳国际影业集团,这个集团是目前分析者认为最具“好莱坞特征”的中国电影公司,主要是其产业链完整,在电影行业上中下游的布局甚至早于华谊兄弟等企业,市场控制力因此也更强。

  总裁于东告诉记者,博纳做发行起家,一年要发行多部电影。博纳那时候不做开发,不买剧本也不培养导演,可是发行网络在那里,加上自己又有电影情怀,所以就介入到上游的制作中。最早的电影制作五花八门,类型很丰富,包括尔冬升的《门徒》、陆川的《寻枪》、贾樟柯的《24城记》,在能力范围内营销都做得不错。拥有良好发行渠道的博纳牵头做主投方,有号召力,2009年的最大投资《十月围城》就是他们主投的,几大广电集团纷纷加入,几方面力量合作,于东他们做发行,各大广电集团做当地宣传,一下子,票房就上去了。

  与此相关,小马奔腾影业公司也是从做电视剧进入了电影行业,总裁钟丽芳解释:电视剧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就现阶段而言,电视剧播出频道是有限的,各台购片预算也有限,加上近年演员导演片酬快速上涨,制片方制作经费相对被压缩,所以电视剧想提高制作质量也越来越难。想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短时间内是有难度的,我们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选择了进军电影业。“当然,我们观察这一行业很久,一直在做准备,所以才能很快地搭好非常不错的发行团队,优秀的制作团队。我们是想清楚了才进入这一行业的,虽然2009年才进入,可是你看我们今年的《越光宝盒》和《剑雨》就足以证明我们的成功。”

  与此同时,在电影业之外的江苏广电、上海广电等均加入到了电影投资,他们强大的媒体优势,被电影投资方所重视。江苏广电集团综合管理处的曾继媛告诉本刊记者:除了媒体优势,还有许多原因使他们必要投资电影:“我们有自己的院线,在广电系统内独树一帜,南京电影制片厂也从属于我们,所以投资电影是我们的既定方针。一直在寻找机会。第一部投的就是《南京,南京》。说来也巧,当时陆川带本子找到我们,这个题材是我们一直想拍的,因为作为江苏省的媒体,我们早就决定,即使是这个题材亏本,我们也要上。”

  陆川的电影拍摄周期过长,最后连刘烨要赶别的电影,都拍跑了,可是江苏广电当时是有使命感去拍摄这部影片的,也忍受了超支,幸好上映后反响很好。之后,又参与了《十月围城》和《建国大业》两部大片的投资。“我们一直很谨慎,因为知道电影是高风险,也是高赢利,所以就更谨慎。本子不好的电影我们绝对不碰,有很多好导演,带着本子来我们这里,但是我们一时间看不明白,就暂时不合作,这是我们的宗旨。”曾继媛说。

  但是他们确定能赢利的电影,一定是早早进入,并且尽量压缩投资方的数量。《十月围城》和《建国大业》,江苏广电都是最早进入的投资方。“越到后期,我们越排斥新投资方加入,因为进来的越多,分钱的人就越多。”从这点看,电影投资很像股票市场上的庄家合作。

时间: 2024-09-09 03:39:46

资本制造中国电影方式 热钱从下游涌向上游的相关文章

资本制造中国电影的方式 热钱从下游涌向上游

所有找来的导演均有一个原则:公司只投拍商业片,只做"好看的电影",主要类型是魔幻.历史传奇和喜剧.恐怖. 目前的中国电影,最不缺的就是投资了.绝大多数机构投资第一标准并不是剧本,而是导演.导演成为资本方选择时的第一资源,因为导演资源的稀缺,使投资者们选择的余地不多.也因为导演资源的稀缺,使得许多成名导演永远不愁没片拍. 热钱来了 "你们基金规模有多大?""5亿元.""在目前投资电影的基金中算大的吗?""算最有影响力的

资本狂潮下电影乱象:受伤的热钱 GP分道扬镳

100亿.63%的年增长率,中国电影行业最简单的财务数据足以让那些带着梦想且投资 无门的热钱疯狂.就在此时此刻,可能在北京的咖啡厅.酒楼里,有无数的人正在游说着那些茫然又兴奋的投资人,向他们描绘电影行业的美好形势.投资者们带着"爱"进来,已经有一些怀着"恨"出去.涌入的热钱能在电影行业里留多久?无论如何,他们的去留将决定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势头. 近一年时间,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成了资本界纷纷"朝圣"的对象,他投资电影从未亏损的佳绩吸引着至少四路电影

影海风云:场外资本大举入侵中国电影市场

各路资本正携巨资,如海潮般向电影岸上涌来.就连之前一直对电影持谨慎态度的VC/PE.银行贷款.文化基金等也开始大举浸入. 艺恩咨询认为,场外资本进入电影投资市场,目前存在七大隐形风险: 政策风险:审查是否能通过,如<新宿事件>: 超支风险:影片开拍后是否会超支,是否会因此停拍,如<赤壁>: 主创配合风险:导演是否会按照投资方的意愿进行拍摄,是否会如期完成,如<气喘吁吁>: 联合投资风险:联合投资时各方意见是否会发生冲突,如<两个人的季节>: 题材撞车风险:是

资本成绩交织 中国电影百亿票房下的盛世危言

2010年,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一年里,中国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元,实现了50%的 同比增长,并以年产526部的成绩,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这是资本与成绩交织的一年,中国电影产业向世人展现了其欣欣向荣的一面.然而,在这种繁盛的背后,中国的电影产业存在着哪些"成长的烦恼"?又有怎样的一些遗憾和困难? 今天起,将呈上"中国电影百亿票房下的'盛世危言'"系列报道.让我们先从目前中国电影发行排名前三的民企出发,请他们的掌门人来为我们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电影

王小峰: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或将遭遇瓶颈

阶梯式的座椅.顶天立地式的银幕.好的音响效果,是当今好影院必备的条件 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表面看前景一片光明,但43亿元票房相对13亿人口,还是微乎其微,这个数字可能不如一个市场上中等知名度品牌食品的一年销售额.这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 电影真变了大市场? 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43亿元,比2007年的33.27亿元票房增加了近10亿元.如果单从银幕绝对数字看,2006年82家影院366块银幕:2007年增加了102家影院,银幕数达到493块:到了2008年,增加了118家影院,银幕数达到57

中国电影票房井喷 各公司应形成差异化竞争

在多年沉寂之后,中国电影票房终于迎来了井喷,今年预计将突破百亿票房.行业景气之下,资本对影院的追捧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拥有多厅.高端设备的现代化影院,正在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20707.html">成为中国各地大兴土木的常规项目. 影院投资的竞争能给老百姓的文化娱乐带来什么变化?在群雄逐鹿的新格局中,谁能成为影院淘金的赢家?以下是中国之声记者徐杰峰对<环球企业家>记者程亚婷的采访. 主持人:当前影院投资的热潮,在你们看

09中国电影产业盘点影片大幅增长票房突破60亿

国务院在继2009年7月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1月再次具体针对电影行业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 意见>,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与政府政策相对应的是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回顾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却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无论是影片生产.电影票房.电影投融资还是院线影院建设.电影出口等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影片生产 据艺恩咨询即将发布的&

覃宏:中国电影将从大爆发过渡到大浪淘沙

2010年,中国城市电影票房从上年的62亿元跃升到100亿元,这是个标志性的数字.回头看去,这波加速增长是从2007年末开始的,从30亿票房到现在的100个亿,也就用了3年时间,每年的增速都在40%以上. 具体到行业内部来看,在电影产业的两大领域--电影内容制作和电影院终端建设,都取得了迅速的增长.普通观众可能更关注内容制作的增长,比如大片.导演.明星等等.其实在行业内部,现在更关注的是院线的建设,因为影院是获取利润的重要渠道,企业拥有的终端数量决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反过来讲,影院

“变形金刚”成吸金王中国电影衍生品何故搁浅

商报记者 李雪 刘妮丽/文 王晓莹/图 6月24日<变形金刚2>零点首映时,不少"钢丝"从上午就开始排队,只为买到一个带有编号的限量版"擎天柱".<变形金刚2>上映10余天来,不仅横扫全球票房,其衍生玩具产品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业内人士甚至预测,如果<变形金刚2>在中国的票房达到5亿元,衍生品销售能达到1亿元. 眼瞅着"变形金刚"变成了"吸金金刚",我们不由得思考: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又在哪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