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网吧帝国》 作者:赵福军
支付宝舆论风波,并未能够在央行颁发27张支付牌照后终止,反而是在“后牌照”时代,掀起了轩然大波。
6月12日,胡舒立一篇题为《马云为什么错了》的社评,引发马、胡激辩,随后6月14日,马云在杭州开找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公开陈述如何为支付宝做了一个“艰难、不完美但必须要做的决定,也是唯一正确的决定。”
近几日,关于马云、支付宝的评论铺天盖地,但讨论的核心点已不再局限于支付宝内资化的疑云、阿里巴巴股东之间的纷争,而是上升到了契约精神、支付行业政策准入反思、协议控制、支付行业未来等层面。
应该说,这样的讨论升级是好事。
目前,在支付宝纷争中,事情大致真相如下:
1、支付宝股权在2009年6月与2010年6月被分两次转移至浙江阿里巴巴,涉及金额3.32亿元。在股权转移的过程中,均处于协议控制下。
2、2011年一季度,央行发函要求支付宝做出关于“协议控制”的书面声明。基于对牌照审批形势的判断,马云在递交申请的前一天在未经雅虎和软银的董事代表许可的情况下单方面终止了协议控制,并于第二天把这件事事通知了雅虎和软银等股东,随即启动了相关的补偿谈判。
可见,协议控制利益天平的打破,是雅虎、软银与阿里巴巴纷争的关键。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发布的一条微博显示:“一季度央行发函要求企业声明没有外资直接控制或者协议控制:若有,申报;若没有,声明,并盖公章。随后,口头通知,凡是外资控股、参股或协议控制,一概不受理”。
如果此信息属实,那么当时摆在马云和支付宝面前只有两条路:一、在完成内资控股后,放弃协议控制获取牌照;二、坚持协议控制,在牌照获取上就会存在变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并未明文规定,要想获得支付牌照,必须是内资控股。只规定:“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境外出资人的资格条件和出资比例等,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要么央行认可协议控制,照旧发牌,要么央行较真,不批支付宝牌照,等待国务院批复后的新规出来后,再对支付宝进行认证和发牌。
在国情、制度规定也好;政策、监管“潜规则”也罢的面前,而马云选择放弃协议控制。
对支付宝获取牌照而言,放弃协议控制是最保险的方式,而对采取协议控制的软银与雅虎而言,却是意味着控制力的降低。
目前,媒体披露的关于支付行业、支付牌照的各类消息非常多:
1、银联商务为获得牌照,已按要求将三家外资股东股份转移给内资公司。据传,中信产业基金和雅戈尔接手了三家外资股东的股份;
2、方兴东在微博透露:据可靠消息,腾讯财付通的牌照已经收回给央行深圳分行,央行责令腾讯整改,六个月内解除协议控制。如果属实,那大家就不能多责备马云。请大家考证。可能这场风暴要席卷得更大了!
3、央行已给多家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发函,因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要求各家企业对于是否存在外资直接或间接控股作出明确说明。财付通负责人被央行点名须进京说明。收到央行函件的一批第三方企业负责人已经赴京与央行开会讨论。
……
如果上述信息属实,那么在央行监管层面,大致真相应该是这样的:央行曾经要求申请牌照的支付企业出具函件或声明没有外资直接控制或者协议控制,然而目前获取支付牌照的27家企业,要么如支付宝或银联商务一样彻底的转为内资,而且无协议控制;要么虽然形式上转为内资,但背后仍旧协议控制。在支付宝纠纷闹大之后,央行自身面临在牌照发放审查与监管要求上的“两层皮”尴尬。
在这个时候,央行该出来表态了,牌照审批的公开、公正和透明,也要求央行出来表态,还公众一个知情权。央行需要在“支付企业在牌照获取上必须内资控股,而且坚决杜绝协议控制”上做一个是或否的选择。
否则,“胆小”的企业,为了保险起见的,就会选择马云的方式,即使得罪股东,违背契约,也要先生存下去,获取牌照;而“胆大”的企业,则会先形式上内资控股,但实质仍旧协议控制,先拿了牌再说,央行追究起来,明确央行真实意图后,再图改正。
从这个角度来看,后牌照时代,支付行业仍旧充满变数,别以为拿到牌照就离IPO不远了,别以为拿到牌照就算“毕业”了,一方面牌照是有期限的;另一方面发放的牌照,随时也可以收回或吊销。
聚焦在支付宝纠纷上,马云已经在有意通过分拆淘宝,搞“大阿里战略”的方式,来淡化媒体和公众对支付宝纠纷的“过度”关注了。
日前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在韩国首尔表示,预计很快会就支付宝所有权事宜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一致。这或许意味着,在放弃协议控制的模式下,阿里巴巴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与补偿谈判也即将完成。
版权声明:本博文章均为原创,仅代表博主个人言论,与任何官方或非官方组织无关,未经作者授权,严禁任何媒体转载,违者必纠。
联系方式如下:QQ:1834282739 E-mail:zhaofujun_1981@163.com
我开始玩微博了:
http://t.sina.com.cn/zhaofujun
http://t.qq.com/a4347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