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复杂的一年的话,那么,2011年将是最关键的一年。”12月10日,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称,民营企业在2011年不仅要战胜通胀压力,而且要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实际上,“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私营企业从2005年的471.95万户增加到789.41万户(2010年6月数,下同),投资者人数从1109万多人增加到1675万余人,从业人员由5824万余人增加到8895万人,注册资金从6.13万亿元增加到16.52万亿元。
在保育钧看来,经受了国际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民营经济,未来将在“保增长、抗通胀、调结构、转方式”中通过创新求发展、作贡献。
民企增速呈马鞍形下滑趋势
《21世纪》: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十一五”的发展?
保育钧:从企业数、投资数、从业人员数等四大指标看,都有明显增长,但仔细分析,这5年民营企业增速呈马鞍形下滑趋势,2006、2007、2008三年增速下降,2009年增幅稍有上升。这说明,2005年出台的鼓励民间资本的“36条”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
我们通过对民营经济过去两年状况作出了数据分析,结论是民企呈现四个特征:分化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生新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员工工资呈连续下降趋势。
《21世纪》:民企分化加剧的现实情况是怎样的?
保育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冲击,2008年表现得最为严重,2009年有所缓和。据2010年进行的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全国私营企业中有22.5%的企业减少了投资,49.2%的企业投资持平,仅有28.3%的企业增加了投资。2009年的情况有所改善。这一年,增加投资的企业占了33.5%,投资持平的占45.2%,投资减少的占21.3%。
上述两组数据表明,尽管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减少了投资和维持了原有的投资水平,但毕竟有1/3的民营企业在困境中逆势而上,表现了较强的竞争能力。
进一步分析这些逆势而上的民企,发现以下几个特点:规模比较大,所有者权益一般都在5000万元以上;成立时间比较早,一般都是2005年以前设立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增速最为明显;改制而来的企业居多数。
这四个特点归结为一点,就是软、硬实力比较强。经过金融危机筛选的民营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有大作为。
《21世纪》: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生新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何?
保育钧: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继续稳步发展。中西部地区有1/3的省区,如云南、西藏、广西、内蒙古等省区的民企数量增幅在60%以上;天津、河北、福建等地民企投资增速超过或接近100%。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省市尽管民企数量增加,投资增多,但就业人数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河北、宁夏和天津市。河北民企从业人数这两年下降24%,宁夏下降12%,天津下降10%。究其原因,主要是钢铁、建材等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缘故。
《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的现实情况是怎样的?
保育钧:在第二产业保持稳健增速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幅明显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冲击最大最直接,但由于相关民企适时采取应对措施,总体上没有出现滑坡,相反,投资者人数还增加了18.4%,雇工人数增加了7.3%,注册资金增加了21%。与此同时,第一产业投资增幅达到30.3%,企业户数增加19.4%,投资者人数增长11.5%,雇工人数增长14.9%。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迅猛。2009年底,全国实有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24.64万户,比2008年增长122.09%,出资总额2500亿元,增长179.65%,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民达到391万人,同比增长176%。
尽管金融改革步履艰难,但民企还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对金融服务业的投资。2009年6月,投资于金融服务业的人数增长24.6%,企业数达到26525家,注册资金增幅68.5%,绝对数达到4800亿元。
近两年投资于卫生、教育、社会福利事业的民间资本不增反降。投资人数下降8.5%,2010年6月底,全国这类企业仅存10622户,从业人数不到13万人。这表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严重滞后,“新36条”基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本小利微、但方便人民生活的农村和城镇个体工商户,改变了过去若干年徘徊不前的局面,至2010年6月,全国个体工商户达到3197.37万户,比上年增长9.6%,是近几年增长较快的一年;资金总额也超过了一万亿元,从业人员达到6585.38万人。
关键要落实“新36条”
《21世纪》:在上述背景下,怎么对民企“十二五”的发展定调?
保育钧:2011年不仅要战胜通胀压力,而且要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否则,就可能陷入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潭。
因此,2011年是非“杀开一条血路”达到目的不可的一年。2011年面临的最大压力主要来自金融。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又缺资金;人民币面临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尴尬境地;政府“4万亿”项目资金缺口很大,地方政府显性与隐性债务包袱沉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空间也不是很大。
唯一可取之策,就是切实贯彻“新36条”,真心实意鼓励并引导民间投资。从这个角度看,2011年应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21世纪》:民营经济未来发展机遇有哪些?
保育钧:充分利用“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这一战略决策,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服务业。充分利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到中西部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在“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
《21世纪》:在你看来,达成民企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哪些?
保育钧:2011年民营经济能否在“关键之年”发挥关键作用,关键要看“新36条”能否真正落实。2005年的“老36条”,贯彻落实得并不理想,“国进民退”是不争的事实,不让讲不等于不存在。
为避免“新36条”重蹈“老36条”的覆辙,政府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快改革。
一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民营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切实给民营企业减轻税费负担。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应当主要从事于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为各行各业提供基础性支撑。三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四是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土地的主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造福于农民,而绝不能损害农民利益。五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改革行政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