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老策略用于新应用:用户增长先于广告收入

  Facebook老策略用于新应用(TechWeb配图)

  【TechWeb报道】5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技网站Techcrunch日前撰文称,Facebook一直坚持用户增长先于广告收入的发展策略,事实证明这种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Instagram的广告投放也将遵循同样的原则:先发展用户,用户稳定后再投放广告。

  以下是原文:

  野火成燎原之势时,为什么要为了点小钱浇灭熊熊燃烧的火焰呢?Facebook在广告上付出的耐心,给了它网站和移动应用巨大的增长空间,如今它把同样的策略用在了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上。华尔街叫嚣着要Facebook赚回当初投资在图片应用上的7亿多美金,然而扎克伯格不愿意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长远的利益。

  Facebook花了数年时间才开始认真考虑广告的问题。从网站开始运行的第一天起,Facebook就把精力放在了网站壮大和用户体验上。严格意义上讲,它的第一个广告可以说是推广校园活动的传单。它的广告着眼于内部,而非把社交网站的价值转移出去。它越来越多地引入传统广告,它提供了很小的广告位置,并把它们归入边栏,好让主要内容能够占据版头和中部。和那些喧宾夺主、惹人眼球的广告栏以及随处可见的弹窗广告相比,Facebook似乎更像是朴素的庇护所。这种策略帮助它快速地获得了数以亿万的用户增长量。

  2008年7月,Facebook发行了第一个iPhone应用程序。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一个广告。移动互联的时代开始了,Facebook想要张开双臂迎接它,而不是贪婪地攫取移动互联的每一点便利。在2010年和2011年,Facebook的智能手机应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跻身最受欢迎的移动客户端行列。如果广告束缚住了Facebook的步伐,那么势必会影响它快速发展的势头。

  到2011年为止,Facebook的iOS和安卓客户端共获得了5700万的日用户量,几乎达到了月度用户量的2倍。到了2012年,Facebook终于宣布开始向移动客户端和桌面动态新闻植入广告。彼时,已经有太多的发达国家的人们在使用它的网站和客户端。像美国、英国和加拿大这种的重要市场,用户量的增长开始放缓。用户增长主要来自使用Facebook功能手机客户端的发展中国家。

  当Facebook终于开始在动态网页、iOS和安卓系统客户端上植入广告,它并没有太多损失。它不再需要通过移动客户端来获取第一世界的用户量,而只需要保证没有用户流失。由于只有很少量的广告占据中央位置,所以人们并没有因为广告而忽视了对网站内容的关注。Facebook起初在广告上付出的耐心有了回报。

  Instagram也是如此。也许当Facebook给Instagram足够的成长时间,它就会弄清到底怎样的广告运行模式是最适当的。

  Instagram可以在动态栏展示清晰的广告图片栏,但是尽力避免强迫用户点击联网并观看广告。这也是为什么我期待Instagram初期的广告投放,通过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客户关注并使得他们成为客户端的忠实用户。

  另一个选择就是,当用户使用Instagram的标签功能时,允许商家引用提及其产品的图片。比如我上传分享了一张我带有Nike标志的鞋子的照片,Nike可以付费把它展示在我的好友的新鲜事中,也可以在我初次上传后的一周再次展示,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Instagram也可以像Twitter的“推广账号”模块一样,尝试通过“推荐用户”来告诉人们可以关注哪些商家。应用程序会把已付费的厂商的广告上传到动态中,让Instagram的用户也可以看到。

  Facebook和Instagram的长远眼光,让它们愿意承担用户增长大于广告的策略所带来的风险。至少几年内,Facebook有信心保持其在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的地位。尽管这仍是有风险的赌博,但是当Instagram开始植入广告时,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媒介领域的任何新事物都会引人注目,这种策略尽管是有风险的,但却是有利于健康和有质量的社交网站体验,也是可持续发展商业的楷模。(思畅)

时间: 2024-10-11 15:01:29

Facebook老策略用于新应用:用户增长先于广告收入的相关文章

用户体验VS广告收入

用户得知你的网站并想要访问网站了解网站大致有以下几种途径:从朋友口中,电视广告宣传,或者互联网上的其他网站得知你的网站,然后输入地址或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网站名称关键词点击访问.从你的网站的推广行为如博客,论坛,门户上发表的软文中的链接直接点击或者复制地址访问. 又或是线下推广宣传中得知.还有一种途径是想要查找某些方面的相关信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网站.不管是通过何种途径访问网站,当用户点击网站后将开始一段感受网站用户体验的过程.用户体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对网站的好感度和用户转化率,进一步关系到

Facebook数据科学家解密数据分析驱动用户增长

本文内容来源于作者在知乎的一场直播,内容关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驱动用户增长.由于 Facebook 有严格的保密要求,所以这次直播内容不会透露属于内部消息的数据.产品或者策略.直播里提到的例子如果涉及到 Facebook ,都会是已经公开的信息(一般是 Facebook F8 大会提到过的或者 Engineer blog 上的内容).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清华生物系本科和硕士毕业,之后去北卡大学念药物药理学的博士,中间发现自己不适合走生物科研的路,所以在博士开始两年多的时候决定转硕士走人.

Facebook新招数:Connect增加广告收入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Facebook的高管认为,Connect功能将自然地增加网站的流量,因而增加广告收入 -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 文 作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希望用户在上网时能"随身携带自己的好友".但由于去年因为隐私问题惹火烧身,Facebook计划对这些上网行为密切关注. 被称为Facebook Connect的新功能,允许其成员使用他们在Facebook上的身份登录其他网站并且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在上面的活动.Fac

Facebook让错过的重要信息重现 用户或接受广告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Facebook对"信息流"功能进行重大调整(腾讯科技配图) 硅谷网讯 北京时间8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Facebook今天刚刚对该社交网站上的最重要的功能--"信息流(News Feed)"进行了重大调整."信息流"也是用户登录Facebook.com或打开Facebook应用时首先看到的内容.总体

facebook和Google的用户总量、广告收入对比

在SNS(scocila network service)势头愈来愈猛的时候,新生代facebook和老字号谷歌google较上劲了,上个月扎克伯格还雇佣了公关匿名造谷歌的遥,一反其透明公开的初衷.那么,遥想未来,facebook和谷歌的对决,到底鹿死谁手? 财政收入 假如一个用户每天24小时在线,他会花2小时18分钟在Facebook上,而花在Google上的时间是1小时45分钟.用户每点击一次1Facebook上的广告,就给他家带来收55美分的收入,而相对的,每点击一次Google的广告,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 “增长黑客” 告诉你用户增长的那点事

编者按:Andy Jones 曾是 Facebook 和 Twitter 等公司的增长黑客,主要负责做用户增长.本文中,他分享了很多用户增长方面的经验,包括创业公司如何招聘用户增长团队负责人,用户增长负责人必备的三项技能以及如何围绕用户增长做产品测试等等,相信对大部分创业公司都会有所启发. Andy Jones 是在线理财管理平台 Wealthfront 的副总裁,主要负责产品的用户增长.在此之前,他曾先后在 Facebook.Twitter 和 Quora 担任产品经理和用户增长负责人,主要负

用户增长见顶,变现成为微信新的主题

摘要: 今天上午,微信开始测试朋友圈广告功能,名为微信团队的微信号出现在用户的朋友圈中,发布6张图和链接做成的广告.在一个高度私密化的地方以朋友状态的形式做广告,并说出不是 今天上午,微信开始测试朋友圈广告功能,名为"微信团队"的微信号出现在用户的朋友圈中,发布6张图和链接做成的广告.在一个高度私密化的地方以"朋友状态"的形式做广告,并说出"不是他可恶,而是他不懂你"这样的口号.可以看出微信广告的思路是想让广告看似好姐妹推荐的一样. 如上图,微信

新浪用户增长度降温 或将遭遇危机

早在2011年的时候,新浪微博的用户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当时很多人以自己的『粉丝』数目作为炫耀的资本,因此催生了『微博刷粉』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意.这些粉丝都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僵尸粉』.当时刷粉的价格也非常便宜,10元左右就可以刷一千粉丝.据说当时有人一夜能够刷上百万的僵尸粉,新浪微博也因此产生了第一轮的用户爆发式增长. 然而,在经历了2011年的用户直线上升之后,新浪微博的用户增长热度正在降温,增长速度也随之变得缓慢.根据新浪官方的数据显示,新浪微博目前的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3亿,用户每天发出的

吕新杰:运营商片面追求用户增长陷困局

吕新杰:运营商片面追求用户增长致行业竞争陷困局 单纯用户规模增长在全业务时代已很难有效拉动电信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运营商应该尽快把重点转到提升用户核心价值上来 ■本报记者 陈丽容 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报道,近日,温州移动公司员工用200多部手机干扰中电信手机网络被抓,引起业界一片哗然.那么,作为主导运营商中移动此种行为反映其何种竞争心态?此类事件将对电信行业发展造成何种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吕新杰. 竞争难跨心态关,运营商垄断思维凸显 记者: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