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使用户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实际上,天使用户就是一个产品最早那批使用者中最认同产品,并希望更多人认同这个产品的人。天使用户为一个网站(产品)带来的认同感是一种相对感性和不稳定的,最终还是需要从产品层面的设计来留住更多的用户。正因如此,天使用户对一个产品热爱的最大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口碑和影响力,而是在于印证出一个产品身上目前最闪光和最需要被发扬的东西。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就像天使投资一样,对产品和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总有人会以不屑一顾的态度评价腾讯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大获成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在他们看来,拥有一个覆盖超过7亿用户的平台,无论怎样烂的产品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在短期内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即使被他们当作腾讯原罪的OICQ也并不是依靠简单地抄袭ICQ起家的,在后者还仅仅以简单的手段把用户数据保存到本地客户端的时候,马化腾就已经以近乎天才的眼光为OICQ设计了服务器保存用户资料以及个性化头像等措施。
正是靠着这些说不上多么伟大对用户来说却格外实用的方法,1999年二月才上线的OICQ到年底已经拥有了10万用户。正是有了这宝贵的10万用户的推动,到2001年初,OICQ的注册用户超过5000万,同时用户在线数也突破了100万。
历史向来拒绝“假如”这种修辞手法,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天使用户,腾讯真得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吗?腾讯还能像现在这么强大而近乎不可战胜吗?我们还会见到现在这个不可一世的腾讯帝国吗?
或许没有那么轻松,或许不会那么强大。
豆瓣的最初5员工都来自它的早期用户,虾米诞生初期正是在豆瓣迁移过去的用户的用心经营下才最终发展壮大的,如果知乎没有李开复、Keso等一系列优质天使用户的话还会有那样强大的话题性和影响力吗?用户超过1.75亿的LinkedIn最初是靠着专门圈子里的一小批职业人士的推广和介绍才壮大起来, Facebook的9亿多用户都是从哈佛及常春藤联盟的学生圈子里扩展开的。
那么,培育和吸引天使用户到底对创业公司意义和价值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对创业公司而言,优质的天使用户永远是最有价值忠诚度最高的那批用户,他们可以在一开始为产品和服务提供提供高质量的反馈和改进意见,尤其是对UCG网站来说,那些有着较高水平的天使用户不仅能够可以创造出让提升网站价值的内容,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氛围。
同时,如果产品足够优秀的话,这些天使用户总是乐于向周围的朋友介绍和推荐的,对创业公司来说,这是最宝贵的财富,既可以节省昂贵的宣传推广开支,同时又可以借此建立一个和用户良性互动的平台,不断吸引新用户的加入。
对现在的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一定数量的天使用户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真正考验他们的反而是如何避免随着产品的发展成熟而导致的用户流失。
如果一个成熟繁荣起来的网站不能像最初一样让他们产生创造、参与的动力和兴趣,如果社区和话题的内容质量不再让他们感到满足,那他们则会毫不留情地离去。
对所有的UCG网站来说,这是一个永远值得讨论却一直没有答案的难题,网站的上限是由大多数普通用户决定的,他们决定了网站的发展未来和方向,但是,高质量的天使用户决定网站的下限,他们塑造着这些网站的气质和风格,如果失去了这些老用户,一个网站的活力和质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让人遗憾和无奈的是,无论是豆瓣、虾米,还是知乎如今都不可避免地遭遇着这种尴尬的困境。
现在,知乎上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高水平的老用户退出,即使每次黄建新出面挽留都无济于事,而利用用户共享歌曲来收费的虾米也遭到不少虾米老用户的反感和抛弃,就我自身的体验而论,这一个月里,已经至少有三位友邻注销了他们的帐号。
事实上,上述的三家网站在内容和内容较之早期的确更加丰富,但是,质量和水准和以前相比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种情况使得不少老用户退出寻找新的乐园,而他们的退出却又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严重程度。
这就是天使用户的悖论和危险,最初能为创业者带来巨大影响力和流量的他们,最后却往往有可能对前者造成最大的伤害。离开的不止是一个用户而已,可能还有他最初带来的关系网络、一种内容产生的机制和氛围以及吸引更多人参与的可能性。
他们既是天使,同时还可能成为魔鬼,而从天使变成魔鬼,对他们来说并不需要多少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