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员工执行力之稽核控制法

● 曾伟简介  广东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EMBA教授、著名企业变革专家、中小企业控制专家、中国式精益管理模式创始人、东京大学访问学者、中日中小企业比较研究学者,著有《老板的革命》、《企业的革命》、《决胜在控制》、《稽核控制》、《生产运作控制》、《品质技术控制》、《人力资源控制》、《领导管人 流程管事》、《流程管事 用卡控制》、《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其中《领导管人 流程管事》荣获中国书刊协会评选为 “2009年度优秀畅销品种”。  《中华工商时报》、《中国商报》、《羊城晚报》、《民营经济报》、《赢周刊》等国内多家媒体对曾伟教授做过报道。中国经济出版社称其为“中国式泰勒、中小工厂控制之父”,因此在学界有“中小私企研究第一人”的美誉。   曾伟教授以一个研究学者的身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深入走访、调研、辅导了长三角与珠三角数百家制造型企业,形成了“人事分离、领导管人、流程管事”的管理思想,总结出了一套中国式精益管理方法——三九控制法,并在五金、灯饰、家电、机械、服装、皮具、家具、陶瓷等行业中推行,取得显著成效。  曾伟教授率领的欧博团队曾为万和集团、用友软件、广东石油企业集团、广东外运、香港达进电子、创英灯饰、汉威泰电器、莎丽卫浴、奥特龙电器、三和建材、星光传动、东鹏陶瓷等300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辅导。  1月30~31日9:00~17:00曾伟教授将在广州沿江东路湖滨宾馆五楼举办大型的《中国式精益管理》训练营,将工厂的问题搬到课堂上现场解决、专家老师指导点评;同时在顺德、中山、东莞每周六、日举办公益性研究会。  咨询热线:020-38310891、38259591  针对的管理问题:  我们很多企业推制度、上流程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只重方案,不重实施。尽管天天强调执行力,但在方案设计之初就不考虑可执行性的问题,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再去抓执行,这显然是头痛医头的做法。稽核控制法让管理者从人们抗拒执行的普遍心态出发,设计出“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案,以提高执行的效果。  一、有一种增长叫自杀  企业的业绩增长可以分成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叫增速不增效。很多企业的业绩增长得很快,但利润几乎没有增长。我接触过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利润率和销售额的同步增长,甚至会出现销售额快速增长,利润率快速下降的现象。有的企业年销售额从2000万做到了3个亿,2000万的时候赚了300万,2个亿的时候却只赚500万,这样的增长有什么意义呢? 深圳一家家具企业,年销售额8000万的时候赚了2000万。企业老板当时告诉我:家具行业太好赚钱了。第二年做到1个多亿,赚了500万。第三年做到2个多亿,亏损了50万。  这一切都说明我们企业的增长模式有问题,是成本拉动的增长模式。我们的成本为什么会快速增长?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大量地备货。接到订单后,为了把它赶出来,成倍地买进原材料。往往订单只翻了1倍,原材料翻了2倍、3倍甚至4倍。所以,一定要明白,有一种增长的模式就是成本拉动的模式,靠成本把业绩做大。这实际上是有害的增长、自杀式的增长。因为我们的机制没变,模式没变,是靠成本冲起来的。  第二种模式是真正的增长,那是把成本控制住的增长,是利润率和经营额同步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精确的细节化的控制模式。这一切又最终依赖于人的改变,人变了以后产生的业绩才是有效的业绩。  二、反复抓,抓反复  怎样才能改变人呢?一句话:反复抓,抓反复。管理大师张瑞敏说:管理是一项笨功夫,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只有深入细致的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不滑坡、上档次。现在抓到了,水平达到10,放心,用不了多久肯定会下落到8,或者下落到6;再抓,下次回落的时候就不会掉那么多了;逐渐就会非常自然地达到较高水平。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把模式建起来,把人改变过来,把业绩真正提起来,就要做好反反复复的心理准备。  为什么要反复抓呢?因为一开始事情做到了,但人并没有改变,你一不抓它,它又掉下去了。为什么第二次会好一点呢?因为人变了一点点。再抓一次还会掉下去,但是又好了一点点了。因为人又变了一点点。在这种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人每次都会改变一点,多次反复后,人的改变就会累积下来,形成一个大的改变。人最终改变了,事情就能持续稳定地改变,业绩就能稳步提升。  我们很多的企业为什么出业绩靠加大成本,而不是靠一套机制和模式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人还没有被这个机制和模式训练出来,还没有一群这样训练有素的人,所以,这样的业绩就靠不住。  所以,我们就要在模式建立的过程中不断地训练人,要把模式建立的过程当成训练人的过程。我们要懂得一个模式改变与人的改变的双螺旋。模式在改,人也在改,相互适应,最后慢慢达到高水平。改变模式的过程就是改造人的过程,人改造得差不多了,这种模式就稳定了,持续的业绩就可期了。  我们抓稽核就是在抓反复,我们的稽核体系就是一个抓反复的体系,因为稽核就不是查一次,而是反复查,它是以员工肯定要违反模式规定为前提的。  三、针对10次反复设计方案  我们在设计模式之初,就不要试图一步到位,起点不要太高,同时要做好人们不执行的准备,考虑人们违反、抗拒怎么办,有多次反复的思想准备。  设计模式时也要做好迎接反复10次的准备。  我们的管理人员在设计一个流程、模式的时候,有没有准备好至少反复10次?没有。大多数管理人员最喜欢比的是看谁设计的流程漂亮。流程是否漂亮是次要的,如果你一推下去就会失败,失败了就再也起不来了。相当于战争中第一个回合就被打败,就被
敌人占领了高地,这样的流程、制度又有什么价值呢?此处所说的敌人是指员工身上的坏习惯。员工的坏习惯决定了他们开始一定不会按流程、制度去做。为了应对反复,我们就强化了稽核,将流程制成了一张小的控制卡,便于检查,便于执行。  建好标准后为什么搞制约?因为我们知道:不制约,员工就不会按标准做。建了标准、搞了制约以后为什么要追究责任,实行惩奖?因为我们知道:不追究责任,就是制约员工,员工也不怕。为什么建了标准、搞了制约、追究了责任,还要搞稽核?因为我们知道:不稽核员工,员工就可能放弃。这一切的一切都考虑到员工会反复,而且不止一次反复,而是10次,20次……搞几十次下来,这个系统就建起来了。  做管理,一次推的内容不要多。因为内容一多,你反复抓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物力。你就把推出来的内容反复抓,抓反复,抓出效果之后再推出一个新内容,再反复抓,最后模式就形成了。  持续改善法也叫稽核控制法。我们已经在很多企业根据稽核控制法的精神,做出了“稽核控制卡”这种管理工具。将谁负责稽核检查、稽核的要点、稽核的频次、稽核的责任追究,都写在一张小卡片上,让执行人和稽核人都明了,便于稽核的实施,效果很好。  四、稽核点的选取  所有的稽核对象(包括控制卡、流程、方案、规章制度等等)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个的稽核控制点,稽核点来自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控制卡、方案等。稽核的过程中稽核点的选定是稽核最基础的工作。  (一)确定稽核点的意义  1.稽核点来自企业各项标准文件,但并不是这些标准文件中的所有失控点,仅仅只是标准文件中提取出来的重要的或者影响比较大的失控点。2.因为稽核点是通过与被稽核部门之间充分研讨确定的失控点,所以,稽核时被稽核人员更容易接受,稽核人员所遇到的抵触也会比较小,改善效果会比较好。3.对于稽核人员来说,稽核点的确定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的一个学习、培训的过程。  (二)稽核点的选取  稽核点的选取步骤包括起草、研讨、定稿、更新,过程并不复杂,只是每个步骤中有些内容需要注意。  1.起草:首先,由稽核小组与责任部门讨论哪些是重要的标准文件或者现阶段急需执行到位的流程文件。其次,由稽核小组根据选定的标准文件,将文件中每一点分开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分发到责任部门与相关部门(比如来料检验流程不仅发给品质部门,还要发给生产部门、PMC部门、技术部门等),要求责任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根据此份列表选择重要的失控点;再次,在各部门选择重要失控点的同时,稽核小组本身也将列表内的各个点实际稽核一遍,得到标准文件的执行情况,避免各部门掩盖、隐藏问题;最后,由稽核小组将三份列表汇总统一,以便后续进行讨论。  起草的过程最好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进行,甚至只针对现阶段需要重点稽核的部门进行起草,因为工作量比较大。起草的方式也可以分流程进行。  2.研讨:在稽核小组将三份列表全部汇总之后,根据三份列表的结果召集各部门研讨稽核点。另外,在研讨会上,对于每一个确定的稽核点,最好能够将稽核的方法也确定下来。因为稽核员对于各部门的作业流程、作业标准、作业方式并不熟悉,在稽核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知道怎么稽核的情况,甚至有时被稽核人员会以稽核员不熟悉为借口质疑稽核结果。所以,如果能够在研讨会上将稽核的方法确定下来,将有助于后续稽核的开展。  3.确定:确定的过程很简单,但在确定稽核点的时候,必须在稽核点列表的文件中签名确认,甚至责任部门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在稽核点列表中签字确认。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被稽核人员,同时,这样也能够避免部门的负责人没有很好地向下进行宣导,使得在稽核中基层员工因为不知道此稽核点而导致冲突。  4.更新:稽核点并不是永远都不变的。当稽核点通过持续地反复稽核之后,已经完全改善,不需要频繁进行稽核的时候,就可以将此稽核点从列表中删除。新的流程、控制卡的推行或者随着项目的进行,所要关注的问题重点产生变化,稽核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将新的稽核点添加进入列表。所以,稽核点列表是一个滚动更新的列表。

时间: 2024-10-27 14:25:50

提升企业员工执行力之稽核控制法的相关文章

面子刺激法提高执行力

利用"流动红旗"刺激员工的竞争意识:用"攻心术"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做了十几年管理工作的吴海认为高效执行力不能单纯依靠员工自发形成,还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手段". 采访·撰文/孟岩峰 李然最近很苦恼,自己明明是为了更出色地完成工作,所以提交执行方案晚了三天,但领导拿到方案并没有夸他,而是和他谈了两个小时."领导说我执行力太低."公司犹如一部运转的机器,每名员工都是机器上的零件,如果某个零件运转速度不正常,那整个机器的运转速

CIO执行力不够,怎么办?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同理,"一位CIO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 自从公司开始上了ERP的投入建设,陈泗海一连几天都很晚回家,每天下班以后他都坐在办公室里思考.作为企业的新任总裁,陈泗海在上任后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有长期的,也有中.短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当时被认为是很有战略眼光和市场前景的.但当投入近百万元上ERP项目后,让他头痛的是,半年过去了,离上线试用还有一大截. 他无法理解他寄以厚望的

 M:整合战略执行力

金秋十月,IBM前任董事长,素有转型大师之称的郭士纳再一次如期而至.按照惯例,这位全球企业界的精神领袖每年10月底必会到中国逗留数日,而他的这一习惯从1981年至今已保持了二十多年,甚至没有因退休打断. 多年来同中国政企界的频繁接触让郭士纳对中国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了如指掌.在这次中国之行中他谈到,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竞争的外部因素以及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内部因素,促使中国企业直面转型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确定企业战略并不难,真正难的地方在执行. 高管"紧箍咒" 企业战略管理真有如此之难?或

CIO的成功关键在执行力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同理,一位CIO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 自从公司ERP驶上快车道,陈泗海就一连数日很晚才回家,下班后他都静坐在办公室,思考.作为企业的新任总裁,陈泗海在上任后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其中很大一部分当时被认为很有战略眼光和市场前景.但当他投入近百万元上马ERP项目后,陈泗海就一直头痛.半年过去了,ERP离真正的上线试用还有一大截呢. 他无法理解他寄以厚望的助手-CIO张刚.张刚是集团计算机中心主管

提升网络营销执行力的四个关键点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人啊,有时候或许真的是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真正去重视.去行动.所以,在接触到的很多企业中,明白网络营销重要性的企业很多,知道网络营销策略和方法的企业很多,但在学习了之后真正落到实处的少.执行文化在网络营销的实践中尤为重要.那些在网络上有所成就的企业,无一不是行动力超强,执行很到位的企业.马云说,"我宁愿要三流的创意和一流的执行,也不要三流的执行和一流的创意".不做,一定没结果. 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营销执行力的文章-<强制.沟通.自

王健林解密执行力:我是军人出身一直是大股东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日前举办的大师讲堂上,大连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做了"解密万达执行力"的主题演讲.在演讲结束后,王健林还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透露了诸多实战经验,以下是问答环节的节选.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就把时间给到在座的每一位嘉宾.提问:王健林先生您好.您以前是军人出身,相信今天整个万达的文化和您的背景有很大关系.您作为一个军人出身的背景,和您的文化形成到今天之间的关联性是怎么样的?王健林:军人出身和成功有没有必然关系呢?回答是yes.为什么这么说?并不是说每一个军人专业都可以成功,但是很多

SamAltman:《如何创业》之执行力篇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执行力.对于大多数创始人来说,执行并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它却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很多创始人都认为只要找到优秀的创意,然后自己就能够登上杂志封面了.但是现实是,作为一名创始人,意味着你要在许多年中不断的执行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个工作你无法外包给其他人.管理好一家企业的一个关键方式,就是要先管理好自己.在一家初创企业中,创始人是所有人效仿的对象.无论创始人做什么,都会变成企业文化.因此,如果你想建立一个所有人都努力工作的文化,你自己就必须先努力工作.你不能指望着COO去做这

林夕阁:网络营销推广 执行力是如何炼成的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上期林夕阁每日一访采访了国内网络营销界的知名人士牟长青老师,分享的是:牟长青与他的执行力之道!分享的确实很精彩,我也深受感触.我也听过很多朋友的分享会,听过夫唯老师的课,还有师兄们的30万聚会分享.你可以从他们之中总结到一点:成功的人,是把执行力放在第一位的.刚着手写这个感想的时候,也在网上大概看了一下网络营销推广的执行力文章,我们可以看到牟

解析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和企业执行力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6333.html">90年代,无疑是迈克尔•哈默博士的时代.作为国际级管理大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重组"和"流程企业"的概念.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重组"了现代商业社会.世界各地的企业不约而同地将哈默的管理原则应用到自己的管理运作与组织设计中.即使对"重组"."革命"这样的重量级词汇心有顾忌,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