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家或许尚未意识到手机通讯录的意义,在流量日益分散,越发场景化的移动时代,手机通讯录的价值逐渐浮出水面——它有机会成就新的互联网入口,O2O链接线上与线下的重要通路,至少在逻辑上如此。
互联网是线下物理世界的一一映射,O2O本质上是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的链接,当资金、信息乃至购物链条与流程都能虚拟入网之际,我们也会发现原子世界依旧有许多事物难以抽象为1与0,难以比特化的,还有我们顽固的习惯。
手机通讯录如何成为入口?
简单地说,线下餐厅即服务器,手机通讯录即万维网,手机号码即IP地址与域名,拨号即搜索。
手机通讯录入口价值在逻辑至少是成立的,并且业内也有不少公司做着类似的尝试。譬如,小米MIUI上的手机黄页,又譬如触宝科技的号码助手,也有奇虎360在10月10日力推的“来店通”。
“来店通”与小米的手机黄页、触宝号码助手,就产品层面来说,都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是基于手机通讯录、通话、短信等内容管理,为用户提供号码识别、查询等功能。360高级副总裁于光东的解释是,消费者接通企业电话后,便自动生成企业公众号,存留云端,当用户需要查询时便可通过以往记录,查询通话,也可以通过该公众号进行服务预约或查询——要知道,承受了商业电话与营销短信狂轰滥炸后,人们往往都不会存留企业的电话或通知短信的。
这叫习惯。
这种场景听起来不错,本质而言,这种尝试,其实是将我们的手机通讯录改造成一个新的浏览器——当然,它未必能够运行HTML5的炫酷效果,却能为用户提供最简单的应用界面——电话查询、填写个人信息继而预约或下单。
有人乐于将“来店通”与百度此前力推的“直达号”做比较,其实就实质对比,两者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框计算”+“轻应用”,满足用户服务,也满足商家获取用户的入口,它们的不同是,“直达号”是基于浏览器或手机百度基础上,建立在百度搜索是强需求的前提下,“来电通”则是基于一个趋向于浏览器的手机通讯录基础上,并做出用户依旧需要拨号这种假设前提下。
这样看来,“直达号”与“来店通”是殊途同归。“直达号”对于百度而言,它是顺水推舟,毕竟手机浏览器的价值在升温、手机百度拥有庞大安装量,并且搜索是种习惯。
“来电通”对于奇虎360而言,则是“逆水行舟”、“无中生有”——360手机助手的确拥有庞大的下载安装量,但“拨号即搜索”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时日。当然它有个优势——即便如去哪儿、美团,这样的电商公司都有庞大的Call Center,何况O2O要面向的是如银行、餐厅、医院这些尚未完全触网的线下零售与服务,拨号、短信通知依旧是高频应用与需求——无论是“来店通”亦或是小米黄页,的确存在机会,只是用户习惯需要培养。
“直达号”与“来店通”能否上演终极对决,尚不清楚,我也不敢妄下结论,可以肯定的是,“直达号”的发布与上线,使得“微信公众号”泡沫开始幻灭——粉丝经济学固然有其基础,但抱歉,这并不是所有企业能学会的,我或许会关注中国移动或招商银行的公众号,因为需要一些充值或转账、查账,但谁能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关注下快递公司或医院或某某餐厅呢?关注即对话,对话即搜索,对话即服务,抱歉的是,微信太臃肿了,现在看来是如此的。
小米黄页其实最早试水,不过一直刻意低调,直到百度公司“直达号”的横空出世,再后来也又有了奇虎360“来店通”。之所以在今年会涌现出如此多的试验性产品与解决方案,其实也是建立在一个背景下:APP已死——手机桌面APP群雄逐鹿的时代过去了,流量与用户越发集中在2/8市场、高频应用上面,但很多长尾需求或低频应用有足够价值与市场,需要与之匹配的方案,并且对于“手机百度”、“手机安全助手”、浏览器这样的入口级应用也是时候考虑商业化,流量变现了。
如何理解此刻的移动互联网: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将用户下载安装的APP理解成PC时代的“桌面软件+网址导航+浏览器网址绑定”,它满足了2/8市场或部分长尾需求——搜索是满足2/8与长尾市场的最佳方案,无论是搜索亦或是“拨号即搜索”,既能满足2/8,又能覆盖长尾——所以,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高频APP的应用将集成或提供搜索。
也就是说,滥觞于苹果模式的“APP”孤岛,即将被打破,孤岛效应的打破,可以是孤岛间的链接与跳转,也可以是基于一个个高频应用孤岛本身的应用与服务的集成,而搜索是实现链接的关键。
拨号即搜索,应用即服务。我将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的区别归纳为两点:1、入口第一VS习惯至上;2、路径依赖VS场景优先。
在移动时代,无论是浏览器、手机百度、“直达号”,亦或是“来店通”、小米黄页,乃至手机淘宝等等,它们的竞争,后端是一个个生态之间的博弈,而前端的竞争关键则是,消费者脑海,那就是——谁能最终成为优先场景,并成为消费者根深蒂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