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清时代的来临,古老的存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清需求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视频通信需求的爆炸性增长,再加上设备厂商的大力推动,视频监控领域将会采用云存储这个话题一时变得炙手可热。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得到国家战略性支持和发展。
前言
在2010年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上,面对不断增长的安防存储需求,作为国内领先的存储厂商,UIT(创新科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全面参会,以"网络视频监控存储专家"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了集中存储、分布存储、云存储及高清智能分析四大领域的多款视频监控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更多的安防用户轻松步入安全世界。
视频监控技术也在向着高清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画面质量的提高、视频线路的增加等诸多因素,都会令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容量成倍增长,存储设备正在成为网络视频监控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本次展会上,针对客户的应用特点,UIT展示了建立在其统一存储系统和应用存储系统之上的大容量视频监控存储解决方案,以及创新的弹性云存储解决方案和高清智能分析技术,全面引领了安防行业存储应用新潮流。
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优化也是经济转型的重点,而包括医疗改革,全民社保,教育改革等健全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应用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优化经济结构和健全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都将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而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安防产业和信息化应用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视频监控图像存储的特点与要求
视频图像存储具有占用空间巨大的特点
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图像信息量巨大,需要的存储容量相当可观,要求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系统存储设备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后端设备之一,应能将前端采集并压缩后的数据通过各处的网络进行集中或分散的存储和管理,并满足视频监控海量存储的需求。
由于存储的图像同时是整个城市视频联网监控系统的核心资源,因此选择何种存储机制和装置相当关键,需要视具体要求及应用条件来确定。
网络存储设备因结合了磁盘、RAID、SCSI、文件系统、千兆以太网、存储管理、存储虚拟化、iSCSI、网络通信等众多关键技术,同时具备数据保护、磁盘热插拔、风扇及电源冗余等可靠性要求,因此将会成为选择的重点。
作为图像数据和报警事件记录的载体,存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前,存储已不仅是一个设备而已,而是已经升华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平台的地步。大容量的存储系统并不是存储设备的简单堆积,更需要解决存储机制的完备性、存储标准以及在时间(存储数据处理速度)和空间(存储容量)上的可使用性等问题,还有大容量存储系统的可管理性要求。
硬盘录像机录像占用存储容量与图像质量、存储摄像机图像路数、录像机图像压缩比(这又与压缩采用的格式和图像变化情况有关)。目前国内DVR多数采用的是简化的H.264或MPEG4,图像质量是CIF水平时,硬盘消耗率大约为100M/路?小时,16路硬盘录像机1TB的硬盘大约能连续录26天。以最基础的百万像素摄像机采集720P为标准,正常每小时录像需要的大约硬盘容量为4G~8G/小时,出于经济性考虑,降低每小时视频录像可压缩到3GB左右容量。以此为例,按一个月保存时间计算,8路监控大约17T(17000G)容量左右。在同等的图像质量,H.264的数据压缩比能比当前DVD系统中使用的MPEG-2高2~3倍,比MPEG-4高1.5~2倍。
安防监控技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阶段:模拟化、数字化、网络化。与之相适应,监控数据存储也经历了多个阶段:VCR模拟数据存储、DVR数字数据存储,到现在的集中网络存储,以及近期出现的云存储技术。
随着视频监控的网络化的发展,需要存储和管理的视频数据量日益成为海量,网络化存储(NSA、SAN)、云存储和虚拟信息中心等技术在安防监控行业的发展上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视频监控存储的三大格局与六个方面的要求
监控存储三格局
一、 前端存储格局
所谓前端存储,是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如网络视频编码器或网络摄像机)中内置存储部件,由前端设备直接完成监控图像的本地录制和保存。
前端存储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通过分布式的存储部署,来减轻集中存储带来的容量压力;二是可以有效缓解集中存储带来的网络流量压力;三是可以避免集中存储在网络发生故障时的图像丢失。对于前端存储,由于单个前端编码设备通常所带监控点路数不多,存储时间也不长,所以对存储容量要求不高,网络摄像机一般用CF卡或SD卡,视频服务器一般用内置硬盘。这与以往单机存储相比,基本没有区别。
而与以往单机存储本质上不同的是,为了保证用户访问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所有前端存储除了要能够提供点对点的单机访问外,还要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提供所有内容的集中共享。为此,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中心业务平台对所有前端存储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并实现存储空间和存储内容的网络化。这样,用户既可以直接登录单个前端设备进行录像资料的点播回放,也可以统一登录中心业务平台进行所有前端录像资料的集中检索和回放。
二、 中心存储格局
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部署得更多的是中心存储。前端设备采集监控点图像并编码压缩处理成数字监控码流,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中心业务平台,由中心业务平台将码流分发给网络录像单元进行集中存储。在很多大型的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中,也可采用多级分布的中心存储方式,即分中心存储,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一个中心点集中存储带来的存储容量和网络流量的压力,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使用中心/分中心存储,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对于用户而言,检索和调用录像资源更为方便;二是存储内容的完整性更容易保证,不会因为某个前端设备失窃或损坏而导致重要内容的丢失;三是可以合理的进行资源调度,为前端设备按需分配存储空间,从而节约资源;四是有利于制定多样化的存储策略,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五是维护方便,便于集中检测和及时排查问题。
对于监控点路数比较少、存储时间要求不长的应用场合,中心/分中心存储可以采用服务器插硬盘或外接磁盘柜这种比较简单的方式进行部署,称为DAS(直接访问存储),与单机类似。而随着网络视频监控的优势被广泛认可,现在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型甚至超大型视频监控系统,比如“平安城市”建设中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正在全面推进的“全球眼”和“宽视界”这两大运营级视频监控系统,这些监控系统都面临着前端设备的大规模接入和大容量集中存储的需求。以往的单机存储方式无法满足这些系统在容量灵活扩展方面的应用需求,必须采用更为先进的网络存储设备和存储技术,其中典型的就是SAN、NAS以及iSCSI。
SAN(存储区域网)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与DAS不同,SAN基于光纤通道技术,服务器和存储阵列之间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形成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SAN采用了面向网络的存储结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分离,具有存储空间易于扩展、寻址灵活、可远距离传输数据、I/O性能高、存储设备利用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全新的存储体系结构。
与SAN基于专门的光纤通道协议不同,NAS(网络访问存储)基于IP网络实现服务器和存储阵列的互联,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以文件级的I/O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相比之下,NAS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管理更简单,部署成本也相对较低。
iSCSI是IETF一种新的标准协议,即透过IP网络,将SCSI区块数据转换成网络封包的一种传输标准,它和NAS一样透过IP网络来传输数据,但在数据存取方式上,则采用与NAS不同的,而与SAN相同的BlockProtocol协议。由此,iSCSI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在于:第一,iSCSI使SCSI数据包在以太网中传输成为可能,使SAN摆脱了昂贵的光纤网络,通过IP网络即可实现原先的功能,既降低了管理复杂度又降低了成本;第二,由于用户应用需求的复杂性,往往会同时部署SAN和NAS两种存储网络,而iSCSI则可以将两者融合起来。iSCSI的这些特点非常契合现在的视频监控发展的现状和方向,特别是在运营级视频监控领域,存储的规模大、投入高,基于目前成熟的IP网络进行中心/分中心存储系统的构建,iSCSI技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三、 应用存储格局
视频监控系统常采用的存储网络架构有DAS、NAS、SAN和IP-SAN,常采用的存储设备类型有SCSI盘阵、FC和iSCSI设备。这些设备技术成熟、结构简单、安装实施也非常方便。然而这些设备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存储设备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只能起到一个简单的数据存储功能,无法替代服务器来运行特定的应用软件,视频监控系统中仍然需要大量专用服务器。实际上,随着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CPU或专用ASIC芯片的运算及处理速度成倍提高,而存储设备的整体价格却在不断降低。在设备选型及购买时,出于设备更新换代方面的考虑,用户一般会选择稍高一级别的存储设备。再者,当投资充裕时价格差别对用户影响也比较小。因而在很多的应用系统中,用户采购的存储设备性能往往高出实际业务系统真实需求很多,甚至超出好几倍。
在一些中小视频监控系统中,系统中的性能瓶颈经常会出现在视频服务器而不是存储设备端,存储设备所能提供的带宽往往是视频监控实际总带宽的两倍或三倍,IOPS也是实际需求的3~5倍。存储设备控制器长时间处于半负荷工作状态,大量的高性能资源被浪费。为保障高可用性、高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储设备的控制器部分一般都是专门设计的,并采用专用的处理器和缓存,其各项技术参数和性能均高于普通PC服务器。为了有效地利用存储的富余资源,可在存储设备控制器部分内嵌特殊功能的应用软件,存储设备不仅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服务器,还能提供一定的软件应用服务器,这种存储设备就称为应用存储。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