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美国长期研究网站可用性的著名">网站设计师杰柯柏·尼尔森(Jakob Nielsen)发表了一项《眼球轨迹的研究》报告(原文:F-Shaped Pattern For Reading Web Content)。
报告中提出,大多数情况下浏览者都不由自主的以“F”形状的模式阅读网页,这种基本恒定的阅读习惯决定了网页呈现F形的关注热度。
研究者用了几种不同的页面做眼动仪测试,得到了3张热度图,用颜色来表示浏览者眼光聚集的热度,分为最热(红色)、较热(黄色)、不热(蓝色)和基本不关注(灰色)4种。其中图3搜索结果页因SERP中网站标题、网页摘要较宽,第二条线会随之加长,但仍然是F形状。
图1:F型浏览
研究人员这样诠释F型浏览:
第一步:水平移动
浏览者首先在网页最上部形成一个水平浏览轨迹。
第二步:目光下移,短范围水平移动
浏览者会将目光向下移,扫描比上一步短的区域。
第三步:垂直浏览
浏览者完成上两步后,会将目光沿网页左侧垂直扫描;这一步的浏览速度较慢,也较有系统性、条理性。
F型浏览背后的问题
F型浏览模式这个理论已经推出很久了,我在很多网站和BLOG上也看到过这样的分享。我在思考几个问题:
1. 出现F型浏览模式的原因是什么?它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用户需求?
2. F型浏览会受到网站内容、用户需求影响而发生改变吗?会出现别的形状吗?
3. F型浏览模式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指导我们进行SERP的设计?
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些资料的发掘和尝试,进而有了更多的疑问,“浏览者都不由自主的以“F”形状的模式阅读网页”,这句话,尤其值得质疑。因为我发现,浏览者并未是无意识形成了某种浏览行为,而是受到网站设计与自身需求的双重影响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