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石家庄12月13日电
从文学、综艺节目、纪录片、电影等领域的突破,到对文物保护的追问、“中国式”的反思,一个个流行文化热词将2012年热点文化事件串联起来,影响并改变着中国。
【热词一】
莫言
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非鸿篇巨制,但亲人们的故事、自己童年的影子、天马行空的幻想,都被这一位热爱“讲故事的人”写进了自己的小说,用最平实的方式进行着“中国式思考”。
著作一度售罄、家里的萝卜被拔光、老家要建纪念馆……诺奖使莫言晋升为“名人”。然而,拒绝被“符号化”的莫言,盼望回归平淡生活,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继续做一个“农民的儿子”。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故事的世界主题、民族的脊梁精神和本我精神,也许就是征服世界的法宝。莫言的获奖,必将助推中国文学的瞩目与发展。
【热词二】
中国好声音
今年夏天,定位为“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的《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并以4.8%的超高收视率,创造了近年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奇迹,24亿以上的网络视频点击更让其深入人心。
在国内综艺节目饱受诟病的今天,《中国好声音》收获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虽然节目也一度遭遇种种质疑与非议,但不管怎样,《中国好声音》正引领着中国娱乐节目营销走向新时代。
【热词三】
舌尖上的中国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因其目不暇接的奇幻画面、质朴生动的美食故事以及展现的独特东方智慧,征服了无数观众守候在夜晚10点半的电视前。吃货们在“垂涎三尺”的同时,更为片中普通人的故事触动。
【热词四】
“中国式”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治堵”“中国式接送”“中国式养老”“中国式陪读”“中国式晾晒”“中国式回应”……2012年诸多社会现象被贴上“中国式”标签。中国式,这个原本描述中国特殊国情状况的中性词,如今俨然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演绎为一种娱乐化的消费与调侃。
【热词五】
名人故居
北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遭“维修性拆除”,章士钊故居遭“超范围施工”,重庆的蒋介石行营遭“保护性拆除”……2012年,名人故居遭遇了拆迁风暴。不时传出的“保护性拆除”“维修性拆除”,引起了社会的忧虑。
业内人士认为,名人故居之所以面临巨大的威胁,是因为它面临强大的利益“竞争”,一些地方政府将其与城市发展对立起来,不能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而现行文物保护法规定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法者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惩处作用。
【热词六】“饥饿”与“少年派”
冯小刚的《一九四二》与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为2012年年末电影票房的大赢家,直接让“饥饿”与“少年派”成为当下影视文化的重要代表性符号。
一边是让中国人重新认识并讨论起饥饿的写实主义电影,一边是引发各种思考的奇幻电影,哪个故事更好见仁见智,但两部电影无疑是2012年的两朵奇葩。
【热词七】
××Style
韩国“神曲”《江南Style》的风靡使“××Style”成为网络热词,“武汉Style”“理工科男Style”……Style遍地开花。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舰载机指挥员在起降过程中的手势,受到了网友的追捧和模仿。一时间,这个半蹲式专业动作“航母Style”正成为中国最火暴的流行元素,其背后是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群众的自豪之情。
【热词八】
元芳
2012年“元芳”很忙,一天之内被网友问到250多万次:“元芳,你怎么看?”继“咆哮体”“甄嬛体”“淘宝体”后,这一出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对护卫元芳的反复询问被网友广泛吐槽后,跟风模仿成“元芳体”,并被运用到生活中,表达咨询、发泄、倾诉之意。
在一些网友看来,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表达出了适应潜规则的难处与智慧。
专家认为,“元芳体”的迅速蹿红,体现了网民表达意见、寻求民意共鸣的社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