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又到年关,农民工能否及时、足额领到工钱再成焦点。记者采访苏浙等地劳动监察部门负责人时获悉,今年欠薪潮在局部地区呈现出早发、多发势头,而且除了建筑工程类企业作为传统的“欠薪专业户”外,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今年也新近加入了欠薪阵营。
江苏某地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负责人透露,该支队去年初因欠薪而移交法院的企业案例数为零,但自去年12月起截至目前已有6家欠薪企业移交法院,且清一色为服装企业,其中部分企业老板索性采取“人间蒸发”方式逃避支付责任。从出现欠薪举报事件的时间上看,也较往年至少提前1-2个月。
对此,当地已早作安排,对于部分欠薪“高危”企业,劳动监察部门已先行通过法院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对企业法人的房产、储蓄等情况进行确认后,告知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依法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对于资金链暂时断裂、确有支付困难的企业,劳动监察部门则促成企业以房产做抵押,通过当地政府安排一些融资措施。对于已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劳动监察部门将与当地法院沟通、约定,在清偿时优先发放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明确将恶意欠薪列为刑事立案处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和个人最高可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对此,浙江省劳动法学会副会长陈诗达告诉记者,这个修正案去年在长三角未显现出较大用武之地,却有可能在今年发挥威力。
另据了解,各地政府也在近年来相继推出各类政策确保清欠力度,如长三角多市已建立欠薪企业“黑名单”制度,譬如无锡规定,建筑类企业若恶意欠薪,今后就别想再在无锡投标,且“黑名单”还会由建筑监管单位通报到省里,仅去年就有4家建筑类企业被“驱逐出市”。
不过,无锡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副队长方益湘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法律和制度为农民工撑腰的确令人称快,但作为“清欠专业户”的劳动监察部门仍有诸多困惑。一方面,虽然多地政府都已意识到监管重在平时,江苏全省也已实现网格化监管并且纵向到社区,但这种监管目前迫切需要“人海战术”,目前所配备的专业监管人员数量显然过少,“漏网”企业频频出现;另一方面,多年来,劳动监察部门一直扮演着收拾“烂摊子”的角色,一旦企业发不出工资了,才想到由劳动部门出面解决。然而,企业日常运行时的大部分数据,劳动部门均无从掌握。他说:“目前,我们劳动部门对企业的日常监管仅局限于工资、社保是否按时支付、缴纳等少数指标,而企业负债、纳税、信用及审计等信息,劳动部门或无法共享,或无从采集。事实上,我们需要更全面的企业日常‘体检’报告和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反馈系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早发现,处理欠薪才能有较大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