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文
导读:当一种商业模式的利益根基,变成另一种商业模式中冲锋陷阵的市场利器,这不仅意味着前者的盈利模式被贴上“此路不通”的标签,甚至就连因而阵亡的前者,也不过是后者无意错杀的一个陪葬者而已。
嘿嘿~~这又是在说谁呢?
没错,就是那些卖电影票的喽~~
我是不知道现在大家都用什么方式买电影票去看电影的,只是经常在售票厅里看到一排高矮不一、颜色各异的取票机:格瓦拉、网票网、时光网……就不一一列举了。再顺嘴问一句家里的另一位童鞋,被告知:“这年头,除非是泡妞,否则谁买正价票去看电影啊!团购呗~~”
是哦~据说,今年1~2月,全国电影观众人次突破一个亿,票房累计约37.5亿。其中,团购贡献的票房就达到了4.45亿,超过1600万人次通过团购购买电影票。换句话说,每天都有将近30万人手拿着各种团购号码,去电影院兑换电影票。
正是团购,让原本背负着各种房奴、车奴的名声、鸭梨山大地在一二线城市中蜗居的年轻小白领们,有了重新享受生活的可能。周末,睡个懒觉起来,先花几十块钱团购个二人餐,再买两张团购电影票看场电影,生活好像又重新鲜活了起来。
也正因为这样,王兴所说的“美团销售额从2012年的55亿要增长到2015年的1000亿”,如果对比“美团的电影票销售从2012年的6亿增长至2015年的120亿”和“中国电影票房整体从2012年的179亿增长至2015年的300亿”,就并非完全是“痴人说梦”。
但美团的明天,不等于所有人的明天。更残酷一点的说法是,一旦美团正式启动“千亿计划”,并以电影票作为吸引客流的主要利器,剩下的这些电影票销售网站、App极有可能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拜托,哪有你说的这么夸张?!”
嘿嘿,别不信~~从表面上来看,美团把电影票当做市场利器,而非“利润中心”,就意味着其电影票业务只要打平不亏,甚至倒贴个一两块钱进去,只要能有效地吸引用户不断重复购买,仍然是相当划算的一个deal。毕竟在你购买十次电影票的过程中,总会间或着购买一两次其他团购商品吧?!
不过,这仍不是左右这整盘游戏的关键因素。对眼下这些电影票销售网站、App来说,最为致命的是,在院线一端。
据小道消息(不是某著名微信公众号)透露,目前,美团“滚”在电影票业务中的资金量至少高达3000万人民币。具体合作模式是,由美团先行向各大院线进行包票(譬如,每年向万达院线包下100万张电影票的销售额,并全款预付),然后再放到美团网站上进行销售。你说,这让剩下这些寄希望于通过先销售后分成模式来销售打折电影票的网站、App们,如何与之相竞争?
所以,别跟我扯什么用户体验。电影票如同机票,标准化程度高,因此,只要价格足够低廉,绝大多数人都会在所谓的用户体验面前低头。哪怕真的有愿意为用户体验额外买单的用户,相信我,这个群体的数量在现阶段也完全支撑不起一家商业机构由小长大。
但话说回来,这又不能完全怪美团。毕竟在王兴的眼里,真正的竞争对手是点评团、淘宝聚划算等团购大佬们,这些电影票销售网站、App们不过是他在冲锋陷阵过程中挥刀误杀的小角色而已。
那么,既然卖电影票这条路终究会被贴上“此路不通”的标签,这些小角色们又该如何寻找新的生计呢?如果你有好主意,发消息告诉酱油君,一起来参与这“八卦人生”。